第432章 新三件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最强战神、渡劫之王、天下第一、万族之劫、重生之都市仙尊、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妖夏
小说旗 www.xs7.info,最快更新帝国争霸最新章节!
在过去几个月,变化最大的是舰载航空兵。
去年年底,第41特混舰队在完成实弹测试后,留在旭海的主要任务,就是让舰载航空兵完成换装之后的适应训练。
关键还有,3种主力舰载机全部更换!
要说,变化最小的其实是舰载战斗机,更换的只是最新批次,把之前装备的“哮天”移交给二线部队。
与前面前三个批次的“哮天”比,第四批次的“哮天”更换了发动机。
整个大战期间,不管舰载机,还是陆航的作战飞机,在改进时首先考虑的都是更换功率更大的发动机。
原因也很简单,提高发动机的输出功率是提高飞行性能的最简单办法。
采用最大输出功率达到1800马力,紧急输出功率能达到2000马力的新式发动机,第四批次“哮天”的最快飞行速度超过了每小时575千米,为大战爆发后,飞得最快的舰载战斗机。
此外,其他飞行性能也得到明显提升。
最显著的就是爬升速度。
以紧急状态起飞时,爬升到6000米高度所需时间,由8分钟缩短到了6分钟,远远超过其他舰载战斗机。
要在大约2年之后,“哮天”的这个爬升速度记录,才会被f6f超过。
当然,在那个时候,帝国海军的主力舰载战斗机已经不是“哮天”了。
相对而言,其他方面的改进较为有限。
要说的话,也就是使用了功率更大的语音电台,工作距离提高到250千米,具备有限的编队指挥能力。
此外,“哮天”的多用途性能得到了加强。
在通常情况下,第四批次“哮天”的载弹量提高到了1000千克,不但远超之前所有舰载战斗机,还比“黄蜂”的早期型高一倍。虽然第四批次“哮天”在出厂的时候没有针对对地打击做专门强化,但是在服役之后,部队官兵在第四批次“哮天”的翼下安装了8个火箭弹外挂点。
靠优秀的起降性能,“哮天”是大战期间使用最为广泛的舰载机。
与战斗机相比,鱼雷攻击机与俯冲轰炸机,就不是新批次那么简单了,全都换成了最新型号。
取代“黄蜂”的是轻轰-4型“朱雀”俯冲轰炸机。
严格的说,“朱雀”是第一种在大战爆发之后完成设计,与开始量产的舰载机。
虽然早在大战爆发之前就已立项,而且完成了前期招标,但是直到去年的第二季度,也就是4月,这种新式俯冲轰炸机的设计工作才全部完成,并且通过了海军验收,在当月获得海军订单。
此外,“朱雀”是第一种专用舰载俯冲轰炸机。
陆航也参加了前期研制,只是在进入正式采购阶段之前,打了退堂鼓,转而采购另外一种俯冲轰炸机。
有趣的是,陆航选中的“猎鹰”俯冲轰炸机其实在海军的招标中,因为太笨重而败下阵来的“鱼鹰”。关键是,陆航后来对这种俯冲轰炸机也不够满意,只采购了几百架,并且很快淘汰给二线部队。
陆航一直没有采购“朱雀”,主要是面子问题。
要说的话,“朱雀”跟“黄蜂”相比,有点像“哮天”跟“台风”的对比。
虽然单论性能,“黄蜂”在大战初期的俯冲轰炸机当中,并不算糟糕,后期型已经算得上非常强悍了,各方面都超过了99舰爆与sbd。从战果来看,“黄蜂”是帝国海军在战争初期的头号功臣。但是到战争中期,特别是随着交战范围扩大,“黄蜂”固有的缺点也被迅速放大。
比如,速度慢、航程短、载弹量低等。
要说,“朱雀”的性能优势,也就体现在这几点上,特别是航程。
“朱雀”可是帝国海军第一种最大航程超过2500千米,挂上500千克炸弹后,作战半径能达到750千米的舰载机。
正是如此,“朱雀”还是帝国海军第一种被选为侦察机的俯冲轰炸机。
取代“飞鱼”的是轻攻-4型“霹雳”鱼雷攻击机。
如果说“朱雀”是大放异彩的话,那么“霹雳”就显得很平淡无奇了。
跟“飞鱼”相,“霹雳”在主要性能上的最大提升,只是把最快飞行速度提高到每小时475千米,对海作战半径到达了700千米。在其他方面,比如爬升率、巡航飞行速度与敏捷性都没有多大提升。
当然,肯定更加的结实,也意味着更加的笨重。
要说,这也没什么好奇怪的。
在三种舰载机当中,鱼雷攻击机的载弹量最大,而且攻击阶段需要在超低空以最快速度飞行,对机身结构强度要求最高,往往还要多一名乘员,所以使用相同的材料制造机体,鱼雷攻击机最为笨重,如果用相同的发动机,或者是技术水平相当的发动机,飞行速度也肯定最慢。
正是如此,面对“鱼雷机陷阱”的不止是帝国海军,而是所有列强的海军。
只是在制海作战中,鱼雷攻击机又是不可或缺的舰载机。
梁夏海军与纽兰海军都在加紧建造后条约型战列舰,而实弹测试证明,鱼雷是对付战列舰的头号利器。
更加要命的是,后条约型战列舰,无一例外的把多出的吨位主要用来增加防护。
随着舰载航空兵迅速的发展壮大,相对传统的威胁,也就是大口径穿甲弹,舰载机投下的鱼雷与炸弹更有威胁。
结果就是,从条约时代开始,列强格外重视战列舰的水平防护与水下防护。
到后条约时代,水平防护基本到了天花板,重点加强的就是水下防护!
如此一来,就得增加鱼雷的威力,也就是加大战雷头装药量。
此外,随着战舰的防空火力增强,肯定要通过提高鱼雷射程来增强鱼雷攻击机的战斗生存率。
这些要求,都导致航空鱼雷往大型化方向发展。
结果就是,要想提高鱼雷攻击机的载弹量,因为不可能无限制的扩大机体,所以只能降低或牺牲其他性能。
正是如此,帝国海军才没有对鱼雷攻击机的性能提出太多过分的要求。
在总体上,鱼雷攻击机的基本飞行性能依然是远远比不上俯冲轰炸机。
为此,舰载航空兵针对鱼雷攻击机存在的缺陷,对攻击战术做了调整。
现在,所有的指挥官都转飞“朱雀”,而且在常用攻击战术当中,鱼雷攻击机被放在最后面。
这么安排,主要就是为了避开防空战斗机。
当然,海军也不是完全没有要求。
对鱼雷攻击机来说,最大的要求就是航程与载弹量,这也是“霹雳”相对于“飞鱼”提高幅度最为明显的地方。
从这个角度看,“霹雳”算得上优秀的鱼雷攻击机。
在过去几个月,变化最大的是舰载航空兵。
去年年底,第41特混舰队在完成实弹测试后,留在旭海的主要任务,就是让舰载航空兵完成换装之后的适应训练。
关键还有,3种主力舰载机全部更换!
要说,变化最小的其实是舰载战斗机,更换的只是最新批次,把之前装备的“哮天”移交给二线部队。
与前面前三个批次的“哮天”比,第四批次的“哮天”更换了发动机。
整个大战期间,不管舰载机,还是陆航的作战飞机,在改进时首先考虑的都是更换功率更大的发动机。
原因也很简单,提高发动机的输出功率是提高飞行性能的最简单办法。
采用最大输出功率达到1800马力,紧急输出功率能达到2000马力的新式发动机,第四批次“哮天”的最快飞行速度超过了每小时575千米,为大战爆发后,飞得最快的舰载战斗机。
此外,其他飞行性能也得到明显提升。
最显著的就是爬升速度。
以紧急状态起飞时,爬升到6000米高度所需时间,由8分钟缩短到了6分钟,远远超过其他舰载战斗机。
要在大约2年之后,“哮天”的这个爬升速度记录,才会被f6f超过。
当然,在那个时候,帝国海军的主力舰载战斗机已经不是“哮天”了。
相对而言,其他方面的改进较为有限。
要说的话,也就是使用了功率更大的语音电台,工作距离提高到250千米,具备有限的编队指挥能力。
此外,“哮天”的多用途性能得到了加强。
在通常情况下,第四批次“哮天”的载弹量提高到了1000千克,不但远超之前所有舰载战斗机,还比“黄蜂”的早期型高一倍。虽然第四批次“哮天”在出厂的时候没有针对对地打击做专门强化,但是在服役之后,部队官兵在第四批次“哮天”的翼下安装了8个火箭弹外挂点。
靠优秀的起降性能,“哮天”是大战期间使用最为广泛的舰载机。
与战斗机相比,鱼雷攻击机与俯冲轰炸机,就不是新批次那么简单了,全都换成了最新型号。
取代“黄蜂”的是轻轰-4型“朱雀”俯冲轰炸机。
严格的说,“朱雀”是第一种在大战爆发之后完成设计,与开始量产的舰载机。
虽然早在大战爆发之前就已立项,而且完成了前期招标,但是直到去年的第二季度,也就是4月,这种新式俯冲轰炸机的设计工作才全部完成,并且通过了海军验收,在当月获得海军订单。
此外,“朱雀”是第一种专用舰载俯冲轰炸机。
陆航也参加了前期研制,只是在进入正式采购阶段之前,打了退堂鼓,转而采购另外一种俯冲轰炸机。
有趣的是,陆航选中的“猎鹰”俯冲轰炸机其实在海军的招标中,因为太笨重而败下阵来的“鱼鹰”。关键是,陆航后来对这种俯冲轰炸机也不够满意,只采购了几百架,并且很快淘汰给二线部队。
陆航一直没有采购“朱雀”,主要是面子问题。
要说的话,“朱雀”跟“黄蜂”相比,有点像“哮天”跟“台风”的对比。
虽然单论性能,“黄蜂”在大战初期的俯冲轰炸机当中,并不算糟糕,后期型已经算得上非常强悍了,各方面都超过了99舰爆与sbd。从战果来看,“黄蜂”是帝国海军在战争初期的头号功臣。但是到战争中期,特别是随着交战范围扩大,“黄蜂”固有的缺点也被迅速放大。
比如,速度慢、航程短、载弹量低等。
要说,“朱雀”的性能优势,也就体现在这几点上,特别是航程。
“朱雀”可是帝国海军第一种最大航程超过2500千米,挂上500千克炸弹后,作战半径能达到750千米的舰载机。
正是如此,“朱雀”还是帝国海军第一种被选为侦察机的俯冲轰炸机。
取代“飞鱼”的是轻攻-4型“霹雳”鱼雷攻击机。
如果说“朱雀”是大放异彩的话,那么“霹雳”就显得很平淡无奇了。
跟“飞鱼”相,“霹雳”在主要性能上的最大提升,只是把最快飞行速度提高到每小时475千米,对海作战半径到达了700千米。在其他方面,比如爬升率、巡航飞行速度与敏捷性都没有多大提升。
当然,肯定更加的结实,也意味着更加的笨重。
要说,这也没什么好奇怪的。
在三种舰载机当中,鱼雷攻击机的载弹量最大,而且攻击阶段需要在超低空以最快速度飞行,对机身结构强度要求最高,往往还要多一名乘员,所以使用相同的材料制造机体,鱼雷攻击机最为笨重,如果用相同的发动机,或者是技术水平相当的发动机,飞行速度也肯定最慢。
正是如此,面对“鱼雷机陷阱”的不止是帝国海军,而是所有列强的海军。
只是在制海作战中,鱼雷攻击机又是不可或缺的舰载机。
梁夏海军与纽兰海军都在加紧建造后条约型战列舰,而实弹测试证明,鱼雷是对付战列舰的头号利器。
更加要命的是,后条约型战列舰,无一例外的把多出的吨位主要用来增加防护。
随着舰载航空兵迅速的发展壮大,相对传统的威胁,也就是大口径穿甲弹,舰载机投下的鱼雷与炸弹更有威胁。
结果就是,从条约时代开始,列强格外重视战列舰的水平防护与水下防护。
到后条约时代,水平防护基本到了天花板,重点加强的就是水下防护!
如此一来,就得增加鱼雷的威力,也就是加大战雷头装药量。
此外,随着战舰的防空火力增强,肯定要通过提高鱼雷射程来增强鱼雷攻击机的战斗生存率。
这些要求,都导致航空鱼雷往大型化方向发展。
结果就是,要想提高鱼雷攻击机的载弹量,因为不可能无限制的扩大机体,所以只能降低或牺牲其他性能。
正是如此,帝国海军才没有对鱼雷攻击机的性能提出太多过分的要求。
在总体上,鱼雷攻击机的基本飞行性能依然是远远比不上俯冲轰炸机。
为此,舰载航空兵针对鱼雷攻击机存在的缺陷,对攻击战术做了调整。
现在,所有的指挥官都转飞“朱雀”,而且在常用攻击战术当中,鱼雷攻击机被放在最后面。
这么安排,主要就是为了避开防空战斗机。
当然,海军也不是完全没有要求。
对鱼雷攻击机来说,最大的要求就是航程与载弹量,这也是“霹雳”相对于“飞鱼”提高幅度最为明显的地方。
从这个角度看,“霹雳”算得上优秀的鱼雷攻击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