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一章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弃宇宙、夜的命名术、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
小说旗 www.xs7.info,最快更新一路倾城最新章节!
如若把人生征途中战胜艰难想过程,作一个形象的比喻笔者认为把它喻作江河边拉船的纤夫比较恰适。
君不见,江河边那些头顶骄阳拉着木船,逆浪缓慢奋力前行的纤夫,他们那弯成九十度向前的身躯,何不是立在我们面前的一尊尊战胜艰难抗争命运的雕塑,何不是向我们以身试范着脚跨九曲黄河有何难,何不是向我们以身试范着腰环万里长江有何惧。他们坚辛的汗水浸湿了身后的根根纤绳,他们坚硬的脚掌踏平了脚下的乱石,他们唱出来辛酸的纤歌会使白云而落泪。
他们行走在怪石嶙峋硌脚的乱石滩上,经历过尖锐砺石磨破脚的疼痛,经历过逆浪拉纤精疲力竭后的抖栗。艰难险阻练就了他们的铮铮铁骨,辛劳的汗水把纤道上的石头冲刷的更加滑润。今天累弯了腰是为了明天把腰挺的更直,今天挥洒着苦涩的汗水,是为了明天喝到浓郁的咖啡。是纤夫这些导师,使我们深刻领会到了什么叫拼搏?什么叫寻梦?什么叫追求?什么叫磨练?什么叫毅力?什么叫生活!
人之一生,不要去憎恨勒得你疼痛的纤绳,它的一头栓着载着你青春、梦想、抱负、追求的船,你不要因为惧怕船重而把它们抛弃,也不要去咒骂命运之不公,你要想在岸上拥有一席之地;拥有片刻的休憩;拥有一个温馨的家;拥有一个相亲相爱的伴侣,那你就必须垂首躬身拼命地向前拉。只要放平了奋斗的心态,低头看着曾经划破脚的石头也觉的顺眼的,累的实在不行就喊它几声,把压抑在胸膛的闷气吼将出去。千万不要停下你的脚步,更不能因腿软而下跪。绷紧你身上的每一块肌肉,把身体往前伸了再伸。兴许纤绳会勒的你掉泪;兴许纤绳会勒出额头的皱纹;兴许纤绳会勒出满头白发,但命运之神终将会把幸福、成功、快乐都赐给你
“少年不识愁滋味”,也许你还在生活中没有和艰难邂逅,但它早已经在你的人生征途中等待。君不见肩背书包的莘莘学子,他们的包带不正是勒入双肩的纤绳?君不见急匆匆去挤地铁的人流,他们何不是拉着无形的纤绳奋力在前行?君不见骄阳下在农田劳动的农民,他们日复一日把晨阳从地平线下拉了起来,年复一年又把疲惫的夕阳拉下了山岗,看来每个人的一生都是在拉纤中度过。
五千年大中华浓缩于眼前,我们的祖先何不是背着纤绳,奋力拉着载有四大发明的巨船,一直拉出了五千年灿烂辉煌的文明史。遥望古道圣贤之人,历数浪淘风流人物,甲骨文上有勒过的痕迹;青铜鼎上有勒过的痕迹;黄河长江有勒过的痕迹;长城垛口上有勒过的痕迹;社稷坛上有勒过的痕迹;记时晷上有勒过的痕迹;敦煌佛像上有勒过的痕迹;都江堰上有勒过的痕迹;兵马俑上有勒过的痕迹,定然《诗经》中的一首首诗歌就是纤夫们劳动时唱出来的。
遥想百万年坎坷长途都是一次拉纤的过程,何况短暂的人生不就是飘荡在蓝天的纤歌吗
遥望大宋朝古道上站立的圣贤之人,不论皇帝统治的江山起起伏伏,宋朝还是以重视鸿儒和文人墨而著名,虽然文人难以避免卷入政治漩涡,但遭受致命打击的为数不多。且理学发达,谈禅盛行,整个文人环境比较宽松,宋代文人多为智者、学者加才子型,文人们个个都是春风得意精彩秀发,因为他们生在了一个重视文人的开明时代,宋朝文人墨客的领军人物当属苏轼前辈和辛弃疾前辈二人。
苏轼前辈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市人,在二十一岁时,得到了当时鸿儒欧阳修的赏识,与弟苏辙高中同榜进士,从此“三苏”以文名而显赫于宋朝,“三苏”以苏轼前辈的名气最大,他是中国北宋文豪,“唐宋八大家”之首,是欧阳修之后宋代文坛的又一宗师。
苏前辈他具有超人的禀赋和旷达豪爽的性格,这些与他具有高境界的儒、释、道有关。虽然唐宋都是大中华诗词的国度,而苏前辈一改唐诗蕴籍(诗中有景,景外含情,含而不露)的风格,而是“以文为诗,上升到了”眼前景致口头语“之大境界,诗,词,赋,散文,均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也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其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又与陆游并称苏陆;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其画则开创了湖州画派。现存诗3900余首,代表作品有《水调歌头·中秋》、《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堪称哲理诗、禅诗之上乘之作,看惯了唐诗的看客读到他的诗作有耳目一新之感觉。苏前辈的散文作品,后世评价说盖过了他的诗词,无论是《范增论》、《贾谊论》、《晁错论》,还是文中小品《放鹤亭记》、《喜雨亭论》、《石钟山记》,或是小赋《前赤壁赋》、《后赤壁赋》,都是大中华古代散文之精品之作。苏轼前辈在《文论》中不无得意地自喻才学:”吾文如万斛泉源,不择地皆可出。在平地,滔滔汩汩,虽一日千里无难。及其与山石曲折,随物赋形,而不可知也。所可知者,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如是而已矣!其他,虽吾亦不能知也“,非自夸也。
清代大文豪赵翼评苏诗:”大概才思横溢,触处生春。胸中诗卷万富,又足供其左旋右抽,无不如志。其尤不可及者,天生健笔一枝,爽如哀梨,快如并剪,有必达之隐,无难显之情。此所以续李杜后为一大家也。“苏前辈在词作中,不仅一改晚唐五代之柔媚之词风,而且内容表达更为广阔丰富。如《念奴娇·赤壁怀古》即是其代表作。金代大文豪元好问评苏诗文:”自东坡一出,性情之外,不知有文字。“当然宋代辛弃疾等人在豪放诗的开拓上也有建树,他们丰富了宋词的风格与境界。近代国学大师王国维前辈在《人间词话》中评曰:”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苏辛实在是宋词之将帅也。
《题西林壁》是苏前辈七绝诗之代表作,”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诗人借助庐山的形象,用”眼前景致口头语“,深入浅出亲切自然耐人寻味地禅发出一首哲理诗。由于诗人具有高超的绘画才能,所以他具备了观察境界高人一筹的能力,别人看山只是山,而他看山可联想到山脉,看山能想到遥望、近观、高瞰、低赏不同的观察角度,所以能写出庐山移步换景千姿百态的绚丽风光。前面两句诗写的是横看看到庐山雄壮的山势,侧看看到庐山山峰的险峻。高瞰看到庐山峰峦起伏似蛇舞,近赏看到庐山飞瀑、清潭、石拱、寺庙、亭台楼阁、深壑之景。后面两句诗里面就蕴涵着一条哲理,你看不到庐山的整个面貌,就是你站的位置局限了观察的范围。诗意启迪给后人为人处世一条忠告:由于人因学识、地位、境界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就会产生出差异,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出现片面性;要想认识事物的全貌与真相,必须摆脱主观成见,超越自身狭小的范围,才能了解事物的本质。
笔者在苏前辈的诗篇中看到一首让人含着心酸而捧腹大笑的小诗,《被酒独行,遍至子云威徽先觉四黎之舍》,”半醒半醉问诸黎,竹刺藤梢步步迷。但寻牛矢觅归路,家在牛栏西复西。“时年苏前辈六十四岁,已贬谪儋州两年。他身为”罪人“,初期僦居官舍,后被逐出。幸得王介石等人的帮助,在城南桄榔树林养牛的污水池旁建了五间泥房以居。他和当地人民有很深的感情。诗中的子云、威、徽、先觉四个姓黎的,就是他在当地的好友。一日,苏前辈在城里会友喝的多了,独自一人东倒西歪地走在回家的田间小路上。虽然一路上进入子云、威、徽、先觉四个农友的家打问归途,还是在竹林藤蔓中迷失了回家的路。诗人自嘲道;难道说这些竹林藤蔓能难住我的聪明才智吗?我可以沿着有牛屎的路径走,因为”我“家就住在圈牛的牛栏西,这样我是不会走错的。读罢苏前辈在苦中作乐的诗作,虽然担心前辈喝醉酒东倒西歪踩上牛屎,但没有感觉到”粗丑“,而是呈现给看客一种行云流水淡泊之活泼情趣,确有大家豪爽淡泊大度之气格。
《饮湖上初晴后雨》是首脍炙人口的咏西湖景物之组诗。”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苏前辈时任杭州通判,初春二月的西湖,心情极好的诗人陪着客人在西湖游宴终日,早晨阳光明艳,半晌转阴,入暮后下起雨来。而在善于领略自然美,感悟西湖美的苏前辈眼中,无论是水是山,或晴或雨,都是兼可入诗入画的美好奇妙风景。早晨,西湖在灿烂阳光的照耀下,湖面荡漾着鱼鳞般的波光,一会儿说翻脸就翻脸的老天爷拉上了雨幕。西湖周围的山峦迷迷茫茫,若隐若现,奇妙无比。若将西湖与西施来比美,西施之美在于无论浓施粉黛还是淡描蛾眉,总是那么风姿绰约。而西湖之美在它不管是飞风清雨露还是花朝月夕,都是美的卓绝令人神往。诗人之所以拿西施比西湖,一是两者同在越池,二是两者同有西字,都是美丽的象征,都能给看客展现出那美的极致。从此以后,后人根据苏前辈的比喻把西湖叫成了”西子湖“。
《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感慨古今,大气磅礴,雄浑苍凉的词作,是苏前辈贬谪黄州夜赏黄冈城外的赤壁(鼻)矶时所作,是宋代振聋发聩豪放词之绝唱,是北宋词坛上最为引人注目的代表作品之一。”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月夜下诗人眼望着江水滚滚向东流去,历史就像这波浪一般,淘尽了人们对历史人物的记忆。看那西边旧营垒的遗迹,人们说那就是三国周瑜大败曹公的赤壁。看那两岸悬崖峭壁耸入云端,惊涛骇浪无情地拍打着江岸,溅起的浪花似若卷起千万堆白雪一般。天地江山如同画卷,一个时代会产生出多少英雄豪杰呀!遥想当年周郎公瑾,刚娶了上美丽无双的小乔,他春风得意英华发外,风度翩翩神采照人,手摇羽扇计在谋外,头戴纶巾成竹在胸,从容潇洒笑谈间,八十万曹操水军战船被烧的灰飞烟灭。如今我身临古战场,神游往昔浮想联翩,可笑我多情善感,未老意先衰鬓发斑白,感叹人生如一场梦境,还是拿起来酒杯泼在地上,以祭奠这万古长存的大江明月吧!从诗意看出诗人借对周瑜的仰慕,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功业未就、抱负难施的忧愤感慨。
《和子由渑池怀旧》是苏前辈和弟弟苏辙一同赴京赶考路过渑池,在途中借宿于寺庙时为奉闲和尚室壁上题过诗。当他再一次路过渑池时僧人已去室壁已倒旧诗难寻,苏前辈怀着对人生短暂的感慨和对弟的眷恋写出此诗:”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往日崎岖还记否,路上人困蹇驴嘶。“诗人感叹到:”人生在世都是在东奔西忙,就像那春来冬去的鸿雁一般。你看那鸿雁落在雪地上,偶然会留下几行指爪印,可它们转眼之间飞走之后,那雪地上留着的指爪印能保留多久呢?老僧已去葬入新塔,倒壁难寻题过的诗迹,只想起来昔日赶考山路的崎岖,路长人困骑着的跛脚驴,嘶叫的声音还回响在耳边。前四句诗用生动奇特的比喻,形容人生短暂不定无常,犹如偶然留在雪地上的鸿爪印而已。后四句诗以叙事为由,用所见所闻亲身经历来深化“雪爪鸿泥”人生短暂之感慨,体现出诗人对人生的无限珍惜。通篇比喻新奇,属对工巧,圆转流动,一气呵成,是苏前辈七律中的名篇。
《赠刘景文》是苏前辈赠予好友的一首勉励诗:“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前两句诗以花喻人,说出了“花无百日红”的道理,美丽的荷花人人赞叹它的美丽,但是到了寒秋粗壮的菏茎也难以再举起那擎雨的荷叶,连有傲霜的菊花也开败了,但有骨气的菊花却是抱死枝头,尽显斗风傲霜的气节。后两句诗人寄托了对朋友的期望,“一年好景”是说朋友的得意之时,诗人以自己的人生经验谆谆嘱咐朋友“君须记”,当看到机遇来临时要抓住它去施展自己的才能抱负,不要到了人生的“寒秋”时节而不遑顾及。
后人说苏前辈把中国古代散文的艺术水平升华到了极致,《前赤壁赋》是苏前辈散文作品的代表作,是当之无愧宋代散文宝殿中的启明星吧。“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全篇共为五段,自然分成夜游畅乐、乐极生悲、悲天悯人、喜不自胜四部分。用写景、叙事、抒情、主客问答的奇特构思,让看客跟着作者的情绪而起伏跌宕。开篇就在看客眼前展现出一幅清风朗月的江上夜游图。你看那七月既望的天空清风朗月星耀,江平如镜,纵一舟于茫然宽广的江上,敲着船帮打着节奏,咏唱着古代的诗歌,回想着赤壁下发生的事情,漫游在这雾腾腾的江面上,如乘风在天空中飞行,飘飘然如若遗世而飞升成仙。突然船上传出呜呜咽咽的箫声,似寡妇思夫凄苦悲伤的哭声。
接着自然流畅地过渡到了主题,用主客对话的方法引深内容。由客说出来乐极生悲的原因,一是悲在睹物伤情,唱到曹孟德“月明星稀,乌鹊南飞”之诗句,想当年他率领千军万马横槊赋诗,真是一代枭雄,转眼之间他的一世英名烟消云散了。想我们这些时运不济、仕途坎坷之辈,只有泛舟喝酒的份了,想着自己前途渺茫能不悲伤吗?二是悲在感叹自己在天地间如沧海一粟之渺小,生命短暂只在白驹过隙之间,而滚滚长江水无穷无尽,相比之下能不悲伤吗?三是悲在我们都想长生不老,与天地长存,与日月同辉,现在根本做不到只能是幻想而已,所以只能“托遗响于悲风”的悲哀。针对客人的回答,顺理成章牵出了主人的一番议论。苏前辈针对客之对人生无常的感慨陈述了自己的见解,以宽解对方的悲伤。表现出苏轼前辈豁达的宇宙观和人生观,他赞同从多角度看问题而不同意把问题绝对化,因此,他在身处逆境中也能保持豁达、超脱、乐观和随缘自适的精神状态,并能从人生无常的怅惘中解脱出来,理性地对待生活。全文显示出苏前辈对人生、功业、生命、宇宙等问题的顿悟和人生境界的升华,给后人留下来大彻大悟的心路历程。
正因为苏轼前辈诗、词、文、书、画样样精通,使他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杰出的鸿儒代表,了解中华文学必去解读苏轼文学作品。
如若把人生征途中战胜艰难想过程,作一个形象的比喻笔者认为把它喻作江河边拉船的纤夫比较恰适。
君不见,江河边那些头顶骄阳拉着木船,逆浪缓慢奋力前行的纤夫,他们那弯成九十度向前的身躯,何不是立在我们面前的一尊尊战胜艰难抗争命运的雕塑,何不是向我们以身试范着脚跨九曲黄河有何难,何不是向我们以身试范着腰环万里长江有何惧。他们坚辛的汗水浸湿了身后的根根纤绳,他们坚硬的脚掌踏平了脚下的乱石,他们唱出来辛酸的纤歌会使白云而落泪。
他们行走在怪石嶙峋硌脚的乱石滩上,经历过尖锐砺石磨破脚的疼痛,经历过逆浪拉纤精疲力竭后的抖栗。艰难险阻练就了他们的铮铮铁骨,辛劳的汗水把纤道上的石头冲刷的更加滑润。今天累弯了腰是为了明天把腰挺的更直,今天挥洒着苦涩的汗水,是为了明天喝到浓郁的咖啡。是纤夫这些导师,使我们深刻领会到了什么叫拼搏?什么叫寻梦?什么叫追求?什么叫磨练?什么叫毅力?什么叫生活!
人之一生,不要去憎恨勒得你疼痛的纤绳,它的一头栓着载着你青春、梦想、抱负、追求的船,你不要因为惧怕船重而把它们抛弃,也不要去咒骂命运之不公,你要想在岸上拥有一席之地;拥有片刻的休憩;拥有一个温馨的家;拥有一个相亲相爱的伴侣,那你就必须垂首躬身拼命地向前拉。只要放平了奋斗的心态,低头看着曾经划破脚的石头也觉的顺眼的,累的实在不行就喊它几声,把压抑在胸膛的闷气吼将出去。千万不要停下你的脚步,更不能因腿软而下跪。绷紧你身上的每一块肌肉,把身体往前伸了再伸。兴许纤绳会勒的你掉泪;兴许纤绳会勒出额头的皱纹;兴许纤绳会勒出满头白发,但命运之神终将会把幸福、成功、快乐都赐给你
“少年不识愁滋味”,也许你还在生活中没有和艰难邂逅,但它早已经在你的人生征途中等待。君不见肩背书包的莘莘学子,他们的包带不正是勒入双肩的纤绳?君不见急匆匆去挤地铁的人流,他们何不是拉着无形的纤绳奋力在前行?君不见骄阳下在农田劳动的农民,他们日复一日把晨阳从地平线下拉了起来,年复一年又把疲惫的夕阳拉下了山岗,看来每个人的一生都是在拉纤中度过。
五千年大中华浓缩于眼前,我们的祖先何不是背着纤绳,奋力拉着载有四大发明的巨船,一直拉出了五千年灿烂辉煌的文明史。遥望古道圣贤之人,历数浪淘风流人物,甲骨文上有勒过的痕迹;青铜鼎上有勒过的痕迹;黄河长江有勒过的痕迹;长城垛口上有勒过的痕迹;社稷坛上有勒过的痕迹;记时晷上有勒过的痕迹;敦煌佛像上有勒过的痕迹;都江堰上有勒过的痕迹;兵马俑上有勒过的痕迹,定然《诗经》中的一首首诗歌就是纤夫们劳动时唱出来的。
遥想百万年坎坷长途都是一次拉纤的过程,何况短暂的人生不就是飘荡在蓝天的纤歌吗
遥望大宋朝古道上站立的圣贤之人,不论皇帝统治的江山起起伏伏,宋朝还是以重视鸿儒和文人墨而著名,虽然文人难以避免卷入政治漩涡,但遭受致命打击的为数不多。且理学发达,谈禅盛行,整个文人环境比较宽松,宋代文人多为智者、学者加才子型,文人们个个都是春风得意精彩秀发,因为他们生在了一个重视文人的开明时代,宋朝文人墨客的领军人物当属苏轼前辈和辛弃疾前辈二人。
苏轼前辈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市人,在二十一岁时,得到了当时鸿儒欧阳修的赏识,与弟苏辙高中同榜进士,从此“三苏”以文名而显赫于宋朝,“三苏”以苏轼前辈的名气最大,他是中国北宋文豪,“唐宋八大家”之首,是欧阳修之后宋代文坛的又一宗师。
苏前辈他具有超人的禀赋和旷达豪爽的性格,这些与他具有高境界的儒、释、道有关。虽然唐宋都是大中华诗词的国度,而苏前辈一改唐诗蕴籍(诗中有景,景外含情,含而不露)的风格,而是“以文为诗,上升到了”眼前景致口头语“之大境界,诗,词,赋,散文,均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也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其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又与陆游并称苏陆;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其画则开创了湖州画派。现存诗3900余首,代表作品有《水调歌头·中秋》、《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堪称哲理诗、禅诗之上乘之作,看惯了唐诗的看客读到他的诗作有耳目一新之感觉。苏前辈的散文作品,后世评价说盖过了他的诗词,无论是《范增论》、《贾谊论》、《晁错论》,还是文中小品《放鹤亭记》、《喜雨亭论》、《石钟山记》,或是小赋《前赤壁赋》、《后赤壁赋》,都是大中华古代散文之精品之作。苏轼前辈在《文论》中不无得意地自喻才学:”吾文如万斛泉源,不择地皆可出。在平地,滔滔汩汩,虽一日千里无难。及其与山石曲折,随物赋形,而不可知也。所可知者,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如是而已矣!其他,虽吾亦不能知也“,非自夸也。
清代大文豪赵翼评苏诗:”大概才思横溢,触处生春。胸中诗卷万富,又足供其左旋右抽,无不如志。其尤不可及者,天生健笔一枝,爽如哀梨,快如并剪,有必达之隐,无难显之情。此所以续李杜后为一大家也。“苏前辈在词作中,不仅一改晚唐五代之柔媚之词风,而且内容表达更为广阔丰富。如《念奴娇·赤壁怀古》即是其代表作。金代大文豪元好问评苏诗文:”自东坡一出,性情之外,不知有文字。“当然宋代辛弃疾等人在豪放诗的开拓上也有建树,他们丰富了宋词的风格与境界。近代国学大师王国维前辈在《人间词话》中评曰:”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苏辛实在是宋词之将帅也。
《题西林壁》是苏前辈七绝诗之代表作,”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诗人借助庐山的形象,用”眼前景致口头语“,深入浅出亲切自然耐人寻味地禅发出一首哲理诗。由于诗人具有高超的绘画才能,所以他具备了观察境界高人一筹的能力,别人看山只是山,而他看山可联想到山脉,看山能想到遥望、近观、高瞰、低赏不同的观察角度,所以能写出庐山移步换景千姿百态的绚丽风光。前面两句诗写的是横看看到庐山雄壮的山势,侧看看到庐山山峰的险峻。高瞰看到庐山峰峦起伏似蛇舞,近赏看到庐山飞瀑、清潭、石拱、寺庙、亭台楼阁、深壑之景。后面两句诗里面就蕴涵着一条哲理,你看不到庐山的整个面貌,就是你站的位置局限了观察的范围。诗意启迪给后人为人处世一条忠告:由于人因学识、地位、境界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就会产生出差异,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出现片面性;要想认识事物的全貌与真相,必须摆脱主观成见,超越自身狭小的范围,才能了解事物的本质。
笔者在苏前辈的诗篇中看到一首让人含着心酸而捧腹大笑的小诗,《被酒独行,遍至子云威徽先觉四黎之舍》,”半醒半醉问诸黎,竹刺藤梢步步迷。但寻牛矢觅归路,家在牛栏西复西。“时年苏前辈六十四岁,已贬谪儋州两年。他身为”罪人“,初期僦居官舍,后被逐出。幸得王介石等人的帮助,在城南桄榔树林养牛的污水池旁建了五间泥房以居。他和当地人民有很深的感情。诗中的子云、威、徽、先觉四个姓黎的,就是他在当地的好友。一日,苏前辈在城里会友喝的多了,独自一人东倒西歪地走在回家的田间小路上。虽然一路上进入子云、威、徽、先觉四个农友的家打问归途,还是在竹林藤蔓中迷失了回家的路。诗人自嘲道;难道说这些竹林藤蔓能难住我的聪明才智吗?我可以沿着有牛屎的路径走,因为”我“家就住在圈牛的牛栏西,这样我是不会走错的。读罢苏前辈在苦中作乐的诗作,虽然担心前辈喝醉酒东倒西歪踩上牛屎,但没有感觉到”粗丑“,而是呈现给看客一种行云流水淡泊之活泼情趣,确有大家豪爽淡泊大度之气格。
《饮湖上初晴后雨》是首脍炙人口的咏西湖景物之组诗。”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苏前辈时任杭州通判,初春二月的西湖,心情极好的诗人陪着客人在西湖游宴终日,早晨阳光明艳,半晌转阴,入暮后下起雨来。而在善于领略自然美,感悟西湖美的苏前辈眼中,无论是水是山,或晴或雨,都是兼可入诗入画的美好奇妙风景。早晨,西湖在灿烂阳光的照耀下,湖面荡漾着鱼鳞般的波光,一会儿说翻脸就翻脸的老天爷拉上了雨幕。西湖周围的山峦迷迷茫茫,若隐若现,奇妙无比。若将西湖与西施来比美,西施之美在于无论浓施粉黛还是淡描蛾眉,总是那么风姿绰约。而西湖之美在它不管是飞风清雨露还是花朝月夕,都是美的卓绝令人神往。诗人之所以拿西施比西湖,一是两者同在越池,二是两者同有西字,都是美丽的象征,都能给看客展现出那美的极致。从此以后,后人根据苏前辈的比喻把西湖叫成了”西子湖“。
《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感慨古今,大气磅礴,雄浑苍凉的词作,是苏前辈贬谪黄州夜赏黄冈城外的赤壁(鼻)矶时所作,是宋代振聋发聩豪放词之绝唱,是北宋词坛上最为引人注目的代表作品之一。”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月夜下诗人眼望着江水滚滚向东流去,历史就像这波浪一般,淘尽了人们对历史人物的记忆。看那西边旧营垒的遗迹,人们说那就是三国周瑜大败曹公的赤壁。看那两岸悬崖峭壁耸入云端,惊涛骇浪无情地拍打着江岸,溅起的浪花似若卷起千万堆白雪一般。天地江山如同画卷,一个时代会产生出多少英雄豪杰呀!遥想当年周郎公瑾,刚娶了上美丽无双的小乔,他春风得意英华发外,风度翩翩神采照人,手摇羽扇计在谋外,头戴纶巾成竹在胸,从容潇洒笑谈间,八十万曹操水军战船被烧的灰飞烟灭。如今我身临古战场,神游往昔浮想联翩,可笑我多情善感,未老意先衰鬓发斑白,感叹人生如一场梦境,还是拿起来酒杯泼在地上,以祭奠这万古长存的大江明月吧!从诗意看出诗人借对周瑜的仰慕,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功业未就、抱负难施的忧愤感慨。
《和子由渑池怀旧》是苏前辈和弟弟苏辙一同赴京赶考路过渑池,在途中借宿于寺庙时为奉闲和尚室壁上题过诗。当他再一次路过渑池时僧人已去室壁已倒旧诗难寻,苏前辈怀着对人生短暂的感慨和对弟的眷恋写出此诗:”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往日崎岖还记否,路上人困蹇驴嘶。“诗人感叹到:”人生在世都是在东奔西忙,就像那春来冬去的鸿雁一般。你看那鸿雁落在雪地上,偶然会留下几行指爪印,可它们转眼之间飞走之后,那雪地上留着的指爪印能保留多久呢?老僧已去葬入新塔,倒壁难寻题过的诗迹,只想起来昔日赶考山路的崎岖,路长人困骑着的跛脚驴,嘶叫的声音还回响在耳边。前四句诗用生动奇特的比喻,形容人生短暂不定无常,犹如偶然留在雪地上的鸿爪印而已。后四句诗以叙事为由,用所见所闻亲身经历来深化“雪爪鸿泥”人生短暂之感慨,体现出诗人对人生的无限珍惜。通篇比喻新奇,属对工巧,圆转流动,一气呵成,是苏前辈七律中的名篇。
《赠刘景文》是苏前辈赠予好友的一首勉励诗:“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前两句诗以花喻人,说出了“花无百日红”的道理,美丽的荷花人人赞叹它的美丽,但是到了寒秋粗壮的菏茎也难以再举起那擎雨的荷叶,连有傲霜的菊花也开败了,但有骨气的菊花却是抱死枝头,尽显斗风傲霜的气节。后两句诗人寄托了对朋友的期望,“一年好景”是说朋友的得意之时,诗人以自己的人生经验谆谆嘱咐朋友“君须记”,当看到机遇来临时要抓住它去施展自己的才能抱负,不要到了人生的“寒秋”时节而不遑顾及。
后人说苏前辈把中国古代散文的艺术水平升华到了极致,《前赤壁赋》是苏前辈散文作品的代表作,是当之无愧宋代散文宝殿中的启明星吧。“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全篇共为五段,自然分成夜游畅乐、乐极生悲、悲天悯人、喜不自胜四部分。用写景、叙事、抒情、主客问答的奇特构思,让看客跟着作者的情绪而起伏跌宕。开篇就在看客眼前展现出一幅清风朗月的江上夜游图。你看那七月既望的天空清风朗月星耀,江平如镜,纵一舟于茫然宽广的江上,敲着船帮打着节奏,咏唱着古代的诗歌,回想着赤壁下发生的事情,漫游在这雾腾腾的江面上,如乘风在天空中飞行,飘飘然如若遗世而飞升成仙。突然船上传出呜呜咽咽的箫声,似寡妇思夫凄苦悲伤的哭声。
接着自然流畅地过渡到了主题,用主客对话的方法引深内容。由客说出来乐极生悲的原因,一是悲在睹物伤情,唱到曹孟德“月明星稀,乌鹊南飞”之诗句,想当年他率领千军万马横槊赋诗,真是一代枭雄,转眼之间他的一世英名烟消云散了。想我们这些时运不济、仕途坎坷之辈,只有泛舟喝酒的份了,想着自己前途渺茫能不悲伤吗?二是悲在感叹自己在天地间如沧海一粟之渺小,生命短暂只在白驹过隙之间,而滚滚长江水无穷无尽,相比之下能不悲伤吗?三是悲在我们都想长生不老,与天地长存,与日月同辉,现在根本做不到只能是幻想而已,所以只能“托遗响于悲风”的悲哀。针对客人的回答,顺理成章牵出了主人的一番议论。苏前辈针对客之对人生无常的感慨陈述了自己的见解,以宽解对方的悲伤。表现出苏轼前辈豁达的宇宙观和人生观,他赞同从多角度看问题而不同意把问题绝对化,因此,他在身处逆境中也能保持豁达、超脱、乐观和随缘自适的精神状态,并能从人生无常的怅惘中解脱出来,理性地对待生活。全文显示出苏前辈对人生、功业、生命、宇宙等问题的顿悟和人生境界的升华,给后人留下来大彻大悟的心路历程。
正因为苏轼前辈诗、词、文、书、画样样精通,使他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杰出的鸿儒代表,了解中华文学必去解读苏轼文学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