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1章 大棒加胡萝卜
推荐阅读:风起龙城、英雄联盟:我的时代、问道章、创业吧学霸大人、末日大佬速成指南、神棍日记、快穿苏妲己、星际壕婚:怂妻猖狂、位面之时空之匙、诸天供应商
小说旗 www.xs7.info,最快更新上海繁华最新章节!
王丽萍这一星期都是特别的忙。现在因为白天也开始烧窑,产量一下子确实是提上去了接近一倍。
可是因为在工人的配备上缺乏经验,本来是想着尽量节省的原则,每个岗位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根本就没有考虑一下子增产后多余的配备,所以现在好多的杂事,没办法都只能是自己先兼着了。
张师傅工作日的隔天半个班,还有双休的时间基本都在工厂帮忙。虽然说他经验老到,旁敲侧击或明或暗的提出了很多非常好的建议。王丽萍虽然也听进去了,但是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管理习惯和风格。
特别是王丽萍在上海呆的时间比较长,在工厂管理的很多方面,自觉不自觉的就有了上海人精打细算的精神,并且早已浸润在了骨子里,在做事的时候经常会很自然的就流淌了出来。
但是北方的工厂管理方式,相对的就要宽泛和粗糙了许多。特别是对待产品质量和生产,还有在一些细节的管理上,王丽萍更喜欢精益求精,喜欢一竿子管到底。
这么多的管理细节的要求,对那些北方人做事的习惯来说,不啻就是他们认为的“严苛严责”了。所以这中间有好些工人,因为受不了这种严格的管理而自动离职了。
但是王丽萍也有一个招数,令工人们恨之又爱。
她的办法其实也很简单,就是只要工人能达到工厂的要求,到月底统一结算工钱的时候,就会得到大小不一的红包奖励,且这一部分红包的数字不对外公布,只有拿到红包的人自己知道。
当然,大致的原则就是活计干得又快又好,破损和残次率越低,得到的红包就越多。奖励的效果很客观和直接,甚至到了工人就因为此而舍不得离开的程度。
所以说,现在工厂最后留下来的这批工人,不仅个顶个都是干活上的一把好手,责任心也普遍比较要更高一些。
王一元曾经笑话她说是“胡萝卜加大棒”的做法。
不过这管理方法确实很有成效。工厂现在包括全职和兼职,有了近四十号工人。在唐山的陶瓷小工厂里来说,也算是颇具规模的了。
要知道,工厂真正开业的时间,还不到三个月,虽然说厂房场地机械都是现成的,但是一个原本对陶瓷一点概念都没有的人,不管是通过什么样的办法,能做到现在这种程度也算是很了不起了。
但王丽萍显然对此还并不满足。
按照现在的产量,工厂至少需要工人五十名。之所以只招收这么多,王丽萍有她自己的打算和想法。
一是因为工厂实行的是计件的方法,所谓多劳多得得。实话说话,工人之所以愿意过来工厂干活,还是想要挣钱,甚至是想要尽可能的多挣钱。
所以工人配置少一些,平均下来个人干活的机会就会多一些。工人只要自己肯干的话,一定就会多挣钱,这对工人们来说就是一个实实在在的赤裸裸诱惑。
其次,只要是一天到晚的都有活计,那些工人慢慢的就会把在其他工厂的兼职推掉,只专心在一个地方干活,也就是相当于全职了。这样对于工厂质量和生产管理就更加有益了。这也是王丽萍乐见其成的。
当然了,还有一个更加有利的因素,就是王丽萍俩口子都没有自己脱离开生产现场,高高在上的管理,而是都各自承担了部分的实际工作。比如说大李,现在压力注浆的活计就一直没有停止。
他们俩和其他工人一起干活,最直接的好处,就是在质量,生产现场,生产车间的状况等方面基本上都是一清二楚。基本上只要哪里有个什风吹草动,就会第一时间掌握状况,便于自己立刻马上及时有效的处理。
当然,王丽萍她们做陶瓷,也有一个其他工厂一般都不太可能具有的条件,那就是整个工厂没有库存。现在基本上一个星期发一次货,所有生产出来的成品都及时统统发往上海。
这也让工人们觉得,工厂生意很好,有前景可期。加上这几个月工资也都是及时足额的发放,不欠薪,不拖薪,这就是工人们打工最乐意的了。可以说,现在工厂口碑不胫而走,很多的工人都愿意来这里工作。
另外,在对待供应商方面也是如此。只要物料没有问题,基本上都是月结,一到时间就全部结清,这和唐山当地很多小厂的做法形成了鲜明对比。所以,很多的供应商,比如说泥厂就很愿意和他们这样的工厂打交道。
就是这样,陶瓷厂在短短的两三个月内,在业界内让大家刮目相看,算是成就了自己一点点小小的好名声。
房东老俞来工厂看过好几回,也是很赞许的说道,真没有想到,你们两个年轻人,把一个要死不活的工厂能弄到如今的地步,什么叫效率?竟然让我这个老头子大开眼界,算是涨见识了。
当然现在最大的问题,还是产能跟不上刘总的需求。但是王丽萍知道,就现在的工厂,产能已经几乎达到天花板。
如何去想其它的办法来满足刘总这边日益增加的需求,这是王丽萍这一段时间以来一直都在思考的问题。
她特意去请教过许多行业内的人士,但是包括张师傅在内,都是没有明确的好办法。不过他们也给出有两个建议,要么再找工厂生产,要么放弃现在这个小厂房再去找一个大的地方,只有这两条途径。
不过王丽萍和李广林两人经过认真思考,都觉得这两种办法不太可行。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再找地方生产的话,新的工厂谁去管理,这就是要面临的第一个问题。
难道把自己和李广林分开?但是这样的话,自己还好说一些,陶瓷制作的前后的工序都有参与,也勉勉强强整个工序都还能管理得过来。
但是李广林就不一样了,他基本上一直在前端生产和烧窑的环节,其他的方面还是比较欠缺的。
第二,如果两个工厂都生产一样东西,又有什么好办法做到同步协调?关键是要招聘两批同样的人马来做同一件事情,还要设置两批管理者,怎么计算都会有很大的浪费。
可是,到底又该怎样再去扩大产能,满足刘总的需求呢?
王丽萍不止一次郁闷的想道,这个老王,怎么尽是给我们出难题?并且这个人还罕见的自己当起了甩手掌柜,这好像不是他的风格啊?可要不是的话,却怎么也不见他过来帮忙我们的呢?
王丽萍这一星期都是特别的忙。现在因为白天也开始烧窑,产量一下子确实是提上去了接近一倍。
可是因为在工人的配备上缺乏经验,本来是想着尽量节省的原则,每个岗位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根本就没有考虑一下子增产后多余的配备,所以现在好多的杂事,没办法都只能是自己先兼着了。
张师傅工作日的隔天半个班,还有双休的时间基本都在工厂帮忙。虽然说他经验老到,旁敲侧击或明或暗的提出了很多非常好的建议。王丽萍虽然也听进去了,但是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管理习惯和风格。
特别是王丽萍在上海呆的时间比较长,在工厂管理的很多方面,自觉不自觉的就有了上海人精打细算的精神,并且早已浸润在了骨子里,在做事的时候经常会很自然的就流淌了出来。
但是北方的工厂管理方式,相对的就要宽泛和粗糙了许多。特别是对待产品质量和生产,还有在一些细节的管理上,王丽萍更喜欢精益求精,喜欢一竿子管到底。
这么多的管理细节的要求,对那些北方人做事的习惯来说,不啻就是他们认为的“严苛严责”了。所以这中间有好些工人,因为受不了这种严格的管理而自动离职了。
但是王丽萍也有一个招数,令工人们恨之又爱。
她的办法其实也很简单,就是只要工人能达到工厂的要求,到月底统一结算工钱的时候,就会得到大小不一的红包奖励,且这一部分红包的数字不对外公布,只有拿到红包的人自己知道。
当然,大致的原则就是活计干得又快又好,破损和残次率越低,得到的红包就越多。奖励的效果很客观和直接,甚至到了工人就因为此而舍不得离开的程度。
所以说,现在工厂最后留下来的这批工人,不仅个顶个都是干活上的一把好手,责任心也普遍比较要更高一些。
王一元曾经笑话她说是“胡萝卜加大棒”的做法。
不过这管理方法确实很有成效。工厂现在包括全职和兼职,有了近四十号工人。在唐山的陶瓷小工厂里来说,也算是颇具规模的了。
要知道,工厂真正开业的时间,还不到三个月,虽然说厂房场地机械都是现成的,但是一个原本对陶瓷一点概念都没有的人,不管是通过什么样的办法,能做到现在这种程度也算是很了不起了。
但王丽萍显然对此还并不满足。
按照现在的产量,工厂至少需要工人五十名。之所以只招收这么多,王丽萍有她自己的打算和想法。
一是因为工厂实行的是计件的方法,所谓多劳多得得。实话说话,工人之所以愿意过来工厂干活,还是想要挣钱,甚至是想要尽可能的多挣钱。
所以工人配置少一些,平均下来个人干活的机会就会多一些。工人只要自己肯干的话,一定就会多挣钱,这对工人们来说就是一个实实在在的赤裸裸诱惑。
其次,只要是一天到晚的都有活计,那些工人慢慢的就会把在其他工厂的兼职推掉,只专心在一个地方干活,也就是相当于全职了。这样对于工厂质量和生产管理就更加有益了。这也是王丽萍乐见其成的。
当然了,还有一个更加有利的因素,就是王丽萍俩口子都没有自己脱离开生产现场,高高在上的管理,而是都各自承担了部分的实际工作。比如说大李,现在压力注浆的活计就一直没有停止。
他们俩和其他工人一起干活,最直接的好处,就是在质量,生产现场,生产车间的状况等方面基本上都是一清二楚。基本上只要哪里有个什风吹草动,就会第一时间掌握状况,便于自己立刻马上及时有效的处理。
当然,王丽萍她们做陶瓷,也有一个其他工厂一般都不太可能具有的条件,那就是整个工厂没有库存。现在基本上一个星期发一次货,所有生产出来的成品都及时统统发往上海。
这也让工人们觉得,工厂生意很好,有前景可期。加上这几个月工资也都是及时足额的发放,不欠薪,不拖薪,这就是工人们打工最乐意的了。可以说,现在工厂口碑不胫而走,很多的工人都愿意来这里工作。
另外,在对待供应商方面也是如此。只要物料没有问题,基本上都是月结,一到时间就全部结清,这和唐山当地很多小厂的做法形成了鲜明对比。所以,很多的供应商,比如说泥厂就很愿意和他们这样的工厂打交道。
就是这样,陶瓷厂在短短的两三个月内,在业界内让大家刮目相看,算是成就了自己一点点小小的好名声。
房东老俞来工厂看过好几回,也是很赞许的说道,真没有想到,你们两个年轻人,把一个要死不活的工厂能弄到如今的地步,什么叫效率?竟然让我这个老头子大开眼界,算是涨见识了。
当然现在最大的问题,还是产能跟不上刘总的需求。但是王丽萍知道,就现在的工厂,产能已经几乎达到天花板。
如何去想其它的办法来满足刘总这边日益增加的需求,这是王丽萍这一段时间以来一直都在思考的问题。
她特意去请教过许多行业内的人士,但是包括张师傅在内,都是没有明确的好办法。不过他们也给出有两个建议,要么再找工厂生产,要么放弃现在这个小厂房再去找一个大的地方,只有这两条途径。
不过王丽萍和李广林两人经过认真思考,都觉得这两种办法不太可行。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再找地方生产的话,新的工厂谁去管理,这就是要面临的第一个问题。
难道把自己和李广林分开?但是这样的话,自己还好说一些,陶瓷制作的前后的工序都有参与,也勉勉强强整个工序都还能管理得过来。
但是李广林就不一样了,他基本上一直在前端生产和烧窑的环节,其他的方面还是比较欠缺的。
第二,如果两个工厂都生产一样东西,又有什么好办法做到同步协调?关键是要招聘两批同样的人马来做同一件事情,还要设置两批管理者,怎么计算都会有很大的浪费。
可是,到底又该怎样再去扩大产能,满足刘总的需求呢?
王丽萍不止一次郁闷的想道,这个老王,怎么尽是给我们出难题?并且这个人还罕见的自己当起了甩手掌柜,这好像不是他的风格啊?可要不是的话,却怎么也不见他过来帮忙我们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