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火药桶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最强战神、渡劫之王、天下第一、万族之劫、重生之都市仙尊、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妖夏
小说旗 www.xs7.info,最快更新一战笔记最新章节!
时间不知不觉到了六月,1914注定是不平静的一年。
欧洲的矛盾就是德法矛盾,所有人都在叫嚣战争,却又没有胆量挑起战争。
德国人期望一劳永逸地解决阿尔萨斯和洛林问题,法国人渴望复仇。
奥匈帝国中,只有匈牙利对塞尔维亚没有野心。匈牙利人的权利在削弱后,****者极力叫嚣:“拔出宝剑,对准塞尔维亚。”
塞尔维亚在俄国的支持下,仍坚持着大塞尔维亚的梦想。
6月28日,鲁道夫在军营中坐卧不安。虽然他已经得知大权在握的皇储不会前往萨拉热窝,但战争确是必然的。
前不久德国人的军事代表团到达了伊斯坦布尔,这一举动向世界释放了危险的信号。戈本号游弋在苏伊士运河边,海洋上德国人任何的挑衅行为都在牵动着英国人脆弱的神经。
6月28日是塞尔维亚和波斯尼亚联军在1389年被土耳其军队打败的日子,是塞尔维亚人民的国耻日。奥匈帝国演习选定在这一天是具有挑衅意义的。
今天是星期天,波斯尼亚首府萨拉热窝天朗气清,阳光明媚。军事总督波蒂奥雷克检阅了部队,坐车在返程的路上。
塞尔维亚黑手会在之前得到阅兵的消息后,就派出了刺客,预谋给予奥匈一个警告,那些连国王都敢杀死的疯子从来不考虑后果。
波蒂奥雷克没有更改路线前往拉丁大桥,按照原定路线,汽车开到了市中心的阿佩尔码头。
不得不说历史是由人民创造的,普林西普又站在了历史的风口浪尖。他的同伴米哈伊洛·普萨拉向汽车连开了几枪,却未能打中目标。察布里诺维奇预谋向汽车投掷炸弹,行动未遂就被宪兵逮捕了。传奇刺客普林西普出现了,混乱之中,他从汽车的测后方冲出,将炸弹扔到了汽车后座,波蒂奥雷克将军倒在了血泊中,生死未卜。
当天下午,奥匈总参谋长赫特岑多夫和陆军部长都认为:“解决塞尔维亚问题”的时机到了,要求立即进行军事动员,对塞尔维亚宣战。斐迪南大公同样有开疆拓土的想法,但却担心俄国的干预,于是就请求德皇威廉二世帮忙。
老皇帝一如既往的保守,在没有得到德国人的支持,他无论如何也不会签署战争命令。
7月5日,奥匈驻德大使卓基夷奉命把约瑟夫皇帝的亲笔信呈交威廉二世。信上说:这次刺杀,“是俄国和塞尔维亚大斯拉夫主义者直接鼓动的结果;他们的目的就是要削弱三国同盟,分裂我的帝国。……如果我们容许这种情况继续下去,就意味着我的朝廷和我的领土将长期遭受危险。
没有一个人保持克制。
德皇在基尔海面游艇上获悉波蒂奥雷克将军遇刺,立即停止浏览活动。他活像一个押下了赌注的赌徒一样,不停地狂叫道:“1914年是千载一时的机会!”
如果战争拖至1917年发生,那时俄法两国完成新的扩军计划,实力对比会起变化。6月间德国完成了基尔运河的加宽工程,使新造的“无畏舰”能从北海通过运河直接驶入波罗的海。
协约国方面也蠢蠢欲动。
黑手党头目德米特里维奇是塞尔维亚陆军情报部部长,首相帕希奇事先就已经知道了刺杀,而且帕希奇在刺杀发生后问俄国战争部长苏霍姆利诺夫要求武器支援。
俄法在两国会谈公报中以及在公开的外交场合,都一再强调两国“珍贵的友谊”,大肆渲染“亲如兄弟的海陆军力量”,并互相表示要“忠诚不懈地与它的盟邦合作”。
战争最大的推手还是英国,这个数百年的祸乱之源。
英国已经做好战争准备,并且认为迟打不如早打,再拖延下去,将对自己不利。因为英国看到德国的生产能力比自己强大,在海军造舰竞赛中将会很快赶上来,希望在1914年仍保持海军优势的情况下,通过战争击败危险的竞争对手。不过在萨拉热窝事件后,英国开始并没有流露参战的意向,因为它既担心德国悬崖勒马,又怕承担首先发动战争的责任。英国在暗中极力怂恿法俄对德奥作战,并保证给予支持,这就给法俄两国壮了胆。
本质上,英国是最渴望战争的,柏林—巴格达铁路处于建设之中。这个野心勃勃的2B计划触及到英国的利益,也让英德同盟在1904年彻底流产。一旦这项计划完成,不仅会损失英国在中东的利益,更会对他们大西洋的海权产生威胁。此时的日不落帝国已经露出了颓势,门罗主义将他们赶出了美洲,布尔战争又令他们元气大伤。
战争对于每个国家都是必然的选择。正如一堆火药,如果没有了火柴,还会有打火机将它点燃。
德皇在收到来信后,立即表示奥匈帝国“可以肯定地指望德国作为一个盟国和友邦为它的后盾”。“德国全力支持”奥匈对塞尔维亚“采取军事行动”,并且认为:“如果我们放过这次如此有利的机会,将是可惜的”。
老皇帝喃喃地说:“1914年我们不能再回头了,将要有一场可怕的战争。”
7月6日,塞尔维亚拒绝了奥匈的通碟,奥匈对塞尔维亚宣战。
7月7日,奥匈开始炮击贝尔格莱德,俄国颁布了总动员令。华沙军区和韦尔那军区开始了军事活动,其他军区也进入了戒备状态。
德国人四十八小时的通碟期限过后,7月9日德国向俄国宣战。同时俄国向德国,奥匈宣战。
法国进行了战争动员,虽然法国人宣称他们只会待在国境线上。可对于德国来说,理由已经足够了。7月13日,德国,奥匈向法国宣战。
7月14日,德国大军开进了比利时。英国以保证比利时独立为借口,向德国发出撤军通碟。德国拒绝了。
7月15日,英国向德国,奥匈宣战。
时间不知不觉到了六月,1914注定是不平静的一年。
欧洲的矛盾就是德法矛盾,所有人都在叫嚣战争,却又没有胆量挑起战争。
德国人期望一劳永逸地解决阿尔萨斯和洛林问题,法国人渴望复仇。
奥匈帝国中,只有匈牙利对塞尔维亚没有野心。匈牙利人的权利在削弱后,****者极力叫嚣:“拔出宝剑,对准塞尔维亚。”
塞尔维亚在俄国的支持下,仍坚持着大塞尔维亚的梦想。
6月28日,鲁道夫在军营中坐卧不安。虽然他已经得知大权在握的皇储不会前往萨拉热窝,但战争确是必然的。
前不久德国人的军事代表团到达了伊斯坦布尔,这一举动向世界释放了危险的信号。戈本号游弋在苏伊士运河边,海洋上德国人任何的挑衅行为都在牵动着英国人脆弱的神经。
6月28日是塞尔维亚和波斯尼亚联军在1389年被土耳其军队打败的日子,是塞尔维亚人民的国耻日。奥匈帝国演习选定在这一天是具有挑衅意义的。
今天是星期天,波斯尼亚首府萨拉热窝天朗气清,阳光明媚。军事总督波蒂奥雷克检阅了部队,坐车在返程的路上。
塞尔维亚黑手会在之前得到阅兵的消息后,就派出了刺客,预谋给予奥匈一个警告,那些连国王都敢杀死的疯子从来不考虑后果。
波蒂奥雷克没有更改路线前往拉丁大桥,按照原定路线,汽车开到了市中心的阿佩尔码头。
不得不说历史是由人民创造的,普林西普又站在了历史的风口浪尖。他的同伴米哈伊洛·普萨拉向汽车连开了几枪,却未能打中目标。察布里诺维奇预谋向汽车投掷炸弹,行动未遂就被宪兵逮捕了。传奇刺客普林西普出现了,混乱之中,他从汽车的测后方冲出,将炸弹扔到了汽车后座,波蒂奥雷克将军倒在了血泊中,生死未卜。
当天下午,奥匈总参谋长赫特岑多夫和陆军部长都认为:“解决塞尔维亚问题”的时机到了,要求立即进行军事动员,对塞尔维亚宣战。斐迪南大公同样有开疆拓土的想法,但却担心俄国的干预,于是就请求德皇威廉二世帮忙。
老皇帝一如既往的保守,在没有得到德国人的支持,他无论如何也不会签署战争命令。
7月5日,奥匈驻德大使卓基夷奉命把约瑟夫皇帝的亲笔信呈交威廉二世。信上说:这次刺杀,“是俄国和塞尔维亚大斯拉夫主义者直接鼓动的结果;他们的目的就是要削弱三国同盟,分裂我的帝国。……如果我们容许这种情况继续下去,就意味着我的朝廷和我的领土将长期遭受危险。
没有一个人保持克制。
德皇在基尔海面游艇上获悉波蒂奥雷克将军遇刺,立即停止浏览活动。他活像一个押下了赌注的赌徒一样,不停地狂叫道:“1914年是千载一时的机会!”
如果战争拖至1917年发生,那时俄法两国完成新的扩军计划,实力对比会起变化。6月间德国完成了基尔运河的加宽工程,使新造的“无畏舰”能从北海通过运河直接驶入波罗的海。
协约国方面也蠢蠢欲动。
黑手党头目德米特里维奇是塞尔维亚陆军情报部部长,首相帕希奇事先就已经知道了刺杀,而且帕希奇在刺杀发生后问俄国战争部长苏霍姆利诺夫要求武器支援。
俄法在两国会谈公报中以及在公开的外交场合,都一再强调两国“珍贵的友谊”,大肆渲染“亲如兄弟的海陆军力量”,并互相表示要“忠诚不懈地与它的盟邦合作”。
战争最大的推手还是英国,这个数百年的祸乱之源。
英国已经做好战争准备,并且认为迟打不如早打,再拖延下去,将对自己不利。因为英国看到德国的生产能力比自己强大,在海军造舰竞赛中将会很快赶上来,希望在1914年仍保持海军优势的情况下,通过战争击败危险的竞争对手。不过在萨拉热窝事件后,英国开始并没有流露参战的意向,因为它既担心德国悬崖勒马,又怕承担首先发动战争的责任。英国在暗中极力怂恿法俄对德奥作战,并保证给予支持,这就给法俄两国壮了胆。
本质上,英国是最渴望战争的,柏林—巴格达铁路处于建设之中。这个野心勃勃的2B计划触及到英国的利益,也让英德同盟在1904年彻底流产。一旦这项计划完成,不仅会损失英国在中东的利益,更会对他们大西洋的海权产生威胁。此时的日不落帝国已经露出了颓势,门罗主义将他们赶出了美洲,布尔战争又令他们元气大伤。
战争对于每个国家都是必然的选择。正如一堆火药,如果没有了火柴,还会有打火机将它点燃。
德皇在收到来信后,立即表示奥匈帝国“可以肯定地指望德国作为一个盟国和友邦为它的后盾”。“德国全力支持”奥匈对塞尔维亚“采取军事行动”,并且认为:“如果我们放过这次如此有利的机会,将是可惜的”。
老皇帝喃喃地说:“1914年我们不能再回头了,将要有一场可怕的战争。”
7月6日,塞尔维亚拒绝了奥匈的通碟,奥匈对塞尔维亚宣战。
7月7日,奥匈开始炮击贝尔格莱德,俄国颁布了总动员令。华沙军区和韦尔那军区开始了军事活动,其他军区也进入了戒备状态。
德国人四十八小时的通碟期限过后,7月9日德国向俄国宣战。同时俄国向德国,奥匈宣战。
法国进行了战争动员,虽然法国人宣称他们只会待在国境线上。可对于德国来说,理由已经足够了。7月13日,德国,奥匈向法国宣战。
7月14日,德国大军开进了比利时。英国以保证比利时独立为借口,向德国发出撤军通碟。德国拒绝了。
7月15日,英国向德国,奥匈宣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