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长寿面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弃宇宙、夜的命名术、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
小说旗 www.xs7.info,最快更新贫农大魔师最新章节!
过了元旦,数着日子眨眼间就到了妮儿周岁生日这天。
在妮儿周岁的这一天早上,给妮儿梳洗穿戴,然后换上新衣服——新衣新帽新鞋袜,先有姚爷爷抱着,先去祭拜祖先。
“爹、娘,咱家长海家的闺女满一岁了,希望你们保佑咱家妮儿健康成长。”姚爷爷慈爱地说道。
妮儿扯扯姚爷爷地衣衫乳声乳气道,“下来。”
“下来?”姚爷爷抬眼看看玉雪可爱的妮儿,“放你下来。”
妮儿点点头,姚爷爷蹲下来,把她放到了地上。
妮儿抬起一张笑脸,朝着牌位的方向,跪了下来,俯身,结果裹的如小熊似的,一下子歪倒了。
“哎哟!俺得乖孙女哟!够了,够了,有心就够了。!”姚奶奶一把抱起了妮儿拍打着她身上浮灰,“真是个小人精。”
“噗……哈哈……”众人笑了起来。
“我从都不知道小孩子这么好玩儿。”田胜利揉揉妮儿的脑袋道。
“都是亲家姥爷的功劳。”姚爷爷感激地看着刘姥爷道,没有那心劲儿教不来的。
刘姥爷笑而不语,慈爱地看着妮儿,他家的妮儿有多聪明只有他知道,这其中的乐趣只有他知道,没人分享真是寂寞如雪啊!只好在自家人眼前显摆、显摆。
祭拜完祖先,连幼梅亲自下厨了做了一碗长寿面,里面放了一颗咸鸭蛋。
“娘,为什么放鸭蛋,不都是荷包蛋吗?”连幼梅好奇地问道。
姚爷爷笑道,“这个我来说,起初,长寿面里是放鸭蛋的,然而鸡蛋比较受欢迎,也比较容易买到。所以鸡蛋就取替鸭蛋了,不过,我们还是用鸭蛋的。
腌好的咸鸭蛋更有味儿,不过呢!这不是原因。原因是因为古时候的人出远门,多数使用的交通工具是小船。他们希望这个行程能够乘风破浪,顺顺利利到达目的地,回来时也能平平安安,一家人就可以团团圆圆。
所以“鸭蛋”意指“压浪”,就能乘风破浪,顺顺利利,平平安安,团团圆圆。”
“哦!原来还有这么多说道耶!”连幼梅说道。
“所以活到老、学到老,你们要学的还多着呢!”刘姥爷拍着孩子们的肩头道。
“好了。妮儿吃长寿面吧!”姚奶奶把面放在了妮儿餐椅上。
现在妮儿可以独立的吃饭了,当然目前来说还是一碗饭,盘盘碟碟的话,还得有待训练。
连幼梅做的真是一根面,一碗只有一根面。一锅也是一根面。一根面要多长有多长 ,不过妮儿的食量不大,所以一根面并不是太长。
一根面的精髓在于吃的是面条本身的味道而不是调料的味道!配料有香菇、黄花菜、木耳、黑松露。面条顺溜滑爽、柔韧弹牙、越嚼越有嚼头!汤头鲜嫩,山珍品味。
姚文远挑眉问道,“我们生日,为什么要吃长寿面啊!”
问这个主要是转移注意力,免得自己的眼睛看向那香味儿诱人的面条。
刘姥爷解释道。“我国民间历来就有生日吃寿面的习俗,该习俗由来已久,相传与汉武帝有关,白面面条,配以各种调料食之。代表了人们对未来的一种美好愿望。
脸即面,那“脸长即面长”。于是人们就借用长长的面条来祝福长寿。渐渐地,这种做法又演化为生日(节日)吃面条的习惯,称之为吃“长寿面”。”
刘姥爷有耐心地跟孩子们说:汉武帝与长寿面的传说。
“哦!”
“呀!”
听的孩子们哈哈大笑,“我的人中长不长。”姚文远站在凳子上照了照镜子。
“傻孩子,都说是传说了。你还真信啊!”大娘拍着他的小脑袋说道。
“来了,来了,文远、墨远、秋粟、振远,今儿沾沾寿星的光,加餐一人一小碗汤面条。”三大娘笑着说道,手里端着两碗汤面。
身后是姚长青、殷秀芹端着两碗面紧随其后,放在姚爷爷的东里间的炕桌上。
“都别出去了,家里本来就人少,大家一块吃吧!”姚爷爷叫住转身而去的女人们。
“好耶!”姚长青左手挽着大娘,右手挽着连幼梅笑道,“上炕,上炕。”她回头又道,“三嫂、秀芹上炕。”
“对呀,爹发话了。”田胜利招手道,然后又腾了腾地儿。
“博远和清远他们呢!”田胜利四下看看道。
“他们早就走了,农场有事,据说是盖房子。”大娘说道,“这冬闲时节,一刻也不得闲。”
一家人围坐在炕桌上有说有笑地一起吃汤面,姚奶奶吃完后,放下碗筷叹口气道,“也不知致远他们几个怎么样了。”
“是啊!”大娘和三大娘齐齐叹气道。
真是儿行千里母担忧!
“哈哈……娘,大嫂、三嫂放心吧!一路上吃住有人照顾的。”田胜利笑道。
“呵呵……”姚长海端起碗尴尬地一笑,掩着自己脸上的神情。
不过平常就这么吃,致远他们应该没有什么不妥,怕是那些娇里娇气的城里人吃不住。
“我听说孩子们都是徒步走的,在全国所有的公路和铁路,甚至是乡间田野的羊肠小道上,都能看见长征队串流不息,一队接一队,到处都是他们红色的身影。红旗飘,红歌谣,红宝书,红袖标,真是祖国山河是一片红色的海洋。”姚长青担心道。“可是走不了多久这脚上就起水泡了。”
“咱家的孩子从小赤着脚,漫山遍野的跑,拥有一双健康、厚实又坚韧的脚底。再说了每天都要走那么远的路上学,完全不怕了。你们就别担心了。”田胜利继续宽慰她们道。
“出门在外哪有那么容易,尤其他们从来没有独自出过那么远的门,不知道吃不吃得好。”三大娘唉声叹气道。
“你们打起精神来,孩子们带着被子冻不着,也饿不着他们的,就是露宿荒野的话。凭他们的本事,更是不用担心了。”姚爷爷说道,他老人家倒是有信心的很。
吃完长寿面,各自上工去。当然不是下地,而是聚集在祠堂内,读文件,展开政治大学习。
参加的女人们,手里可没闲着,纳鞋底的、剥花生的,伴随着读文件的声音,真是好不热闹。
晚上大家齐聚在姚长海家,大环境如此,虽然不能摆宴。大家一起来看妮儿抓什么还是可以的。
“抓周”又叫“试儿”,这种习俗,在民间流传已久。它是小孩周岁时举行的一种预测宝宝前途和性情的仪式,是第一个生日纪念日的庆祝方式。它与产儿报喜、三朝洗儿、满月礼、百日礼等一样,同属于传统的诞生礼仪。其核心是对生命延续、顺利和兴旺的祝愿,反映了父母对子女的舔犊深情,具有家庭游戏性质,是一种具有人伦味、以育儿为追求的信仰风俗,也在客观上检验了母亲是如何带领的,如何进行启蒙教育的。
只见偌大的炕上放着小人书,钢笔、尺子、剪刀、一枚铜钱、医用的胶布、勺子、鞋子、葱、大蒜、一个玉米棒槌、木刀。总算凑齐了十二样。都是家里常用的东西,就是被人看见了,就说冬闲,教孩子认东西呢!
再说了,大冬天里,一到晚上。大门一关,谁知道你干啥!
妮儿打开天眼,扫了一眼,有些能理解,可是这鞋子、葱、大蒜、玉米棒槌代表着啥啊!
田胜利不愧是及时雨。替妮儿问了上述几样东西。
刘姥爷解释道:“鞋子代表着长在外走动,葱,聪明,蒜善于算计、玉米棒槌代表着农事。”
“妮儿,抓啊!”连幼梅笑着说道,“妮儿你面前都是东西,喜欢那个就抓。”
“咱家妮儿居然把东西挨个摸了遍。”大娘不可置信地笑着说道。
“这样也行。”在场地人彼此看看对方,眼里同样都是震惊。
“你们说,这是全要,还是全都不要啊!”田胜利担心道,“不会是熊瞎子掰玉米吧!”
田胜利对于朝他投来不满的目光,立马道,“我不说了,不说了。”
看着妮儿摸摸这个,摸摸那个,在场的人心提了起来,最后保守的抓了个钢笔。
这下全家人的心才放了下来,总算四平八稳,没有出格。
刘淑英这段日子城里抓的紧的很,每天听不完的政治文件,已经好久没有回来了,只是让刘姥爷带回来祝福,替她多抱抱孩子。
&&
这里是省城的国棉二厂37中学,姚致远他们所在的串联队伍目前的落脚地点。
“阿嚏……阿嚏……”
“夏穗、夏穗,你感冒了,别是被传染了吧!”姚致远担心地问道。
天气越来越冷,他们这一队不少人着凉感冒了。
“没事!估计是家里人念叨咱的。”姚夏穗揉揉自己的鼻子,沙哑着声音道。
姚致远看着她脸色有些潮红,“不对劲儿。”手贴在她的额头上,“夏穗你有些发烧!”
“我去找老师。”姚致远起身匆匆走了出去,又匆匆而回了。
“夏穗,老师送孩子上医院了,我们不能等了,穿衣服,咱们去医院,好在无论如何咱身上有钱。”姚致远当机立断道。“还是爷爷有先见之明啊!”
“呵呵……咳咳……那是他老人家吃的盐比咱们吃的米都多。”姚夏穗沙哑着嗓子道。
姚夏穗坐在床上穿着外罩问道,“咦!军远和修远呢!”
“咦!他们一大早起来上哪儿了。”姚致远看着通铺旁边两个位子空空的,“我去找找,咱们要走,得找到他们,老实的在这儿呆着。”
过了元旦,数着日子眨眼间就到了妮儿周岁生日这天。
在妮儿周岁的这一天早上,给妮儿梳洗穿戴,然后换上新衣服——新衣新帽新鞋袜,先有姚爷爷抱着,先去祭拜祖先。
“爹、娘,咱家长海家的闺女满一岁了,希望你们保佑咱家妮儿健康成长。”姚爷爷慈爱地说道。
妮儿扯扯姚爷爷地衣衫乳声乳气道,“下来。”
“下来?”姚爷爷抬眼看看玉雪可爱的妮儿,“放你下来。”
妮儿点点头,姚爷爷蹲下来,把她放到了地上。
妮儿抬起一张笑脸,朝着牌位的方向,跪了下来,俯身,结果裹的如小熊似的,一下子歪倒了。
“哎哟!俺得乖孙女哟!够了,够了,有心就够了。!”姚奶奶一把抱起了妮儿拍打着她身上浮灰,“真是个小人精。”
“噗……哈哈……”众人笑了起来。
“我从都不知道小孩子这么好玩儿。”田胜利揉揉妮儿的脑袋道。
“都是亲家姥爷的功劳。”姚爷爷感激地看着刘姥爷道,没有那心劲儿教不来的。
刘姥爷笑而不语,慈爱地看着妮儿,他家的妮儿有多聪明只有他知道,这其中的乐趣只有他知道,没人分享真是寂寞如雪啊!只好在自家人眼前显摆、显摆。
祭拜完祖先,连幼梅亲自下厨了做了一碗长寿面,里面放了一颗咸鸭蛋。
“娘,为什么放鸭蛋,不都是荷包蛋吗?”连幼梅好奇地问道。
姚爷爷笑道,“这个我来说,起初,长寿面里是放鸭蛋的,然而鸡蛋比较受欢迎,也比较容易买到。所以鸡蛋就取替鸭蛋了,不过,我们还是用鸭蛋的。
腌好的咸鸭蛋更有味儿,不过呢!这不是原因。原因是因为古时候的人出远门,多数使用的交通工具是小船。他们希望这个行程能够乘风破浪,顺顺利利到达目的地,回来时也能平平安安,一家人就可以团团圆圆。
所以“鸭蛋”意指“压浪”,就能乘风破浪,顺顺利利,平平安安,团团圆圆。”
“哦!原来还有这么多说道耶!”连幼梅说道。
“所以活到老、学到老,你们要学的还多着呢!”刘姥爷拍着孩子们的肩头道。
“好了。妮儿吃长寿面吧!”姚奶奶把面放在了妮儿餐椅上。
现在妮儿可以独立的吃饭了,当然目前来说还是一碗饭,盘盘碟碟的话,还得有待训练。
连幼梅做的真是一根面,一碗只有一根面。一锅也是一根面。一根面要多长有多长 ,不过妮儿的食量不大,所以一根面并不是太长。
一根面的精髓在于吃的是面条本身的味道而不是调料的味道!配料有香菇、黄花菜、木耳、黑松露。面条顺溜滑爽、柔韧弹牙、越嚼越有嚼头!汤头鲜嫩,山珍品味。
姚文远挑眉问道,“我们生日,为什么要吃长寿面啊!”
问这个主要是转移注意力,免得自己的眼睛看向那香味儿诱人的面条。
刘姥爷解释道。“我国民间历来就有生日吃寿面的习俗,该习俗由来已久,相传与汉武帝有关,白面面条,配以各种调料食之。代表了人们对未来的一种美好愿望。
脸即面,那“脸长即面长”。于是人们就借用长长的面条来祝福长寿。渐渐地,这种做法又演化为生日(节日)吃面条的习惯,称之为吃“长寿面”。”
刘姥爷有耐心地跟孩子们说:汉武帝与长寿面的传说。
“哦!”
“呀!”
听的孩子们哈哈大笑,“我的人中长不长。”姚文远站在凳子上照了照镜子。
“傻孩子,都说是传说了。你还真信啊!”大娘拍着他的小脑袋说道。
“来了,来了,文远、墨远、秋粟、振远,今儿沾沾寿星的光,加餐一人一小碗汤面条。”三大娘笑着说道,手里端着两碗汤面。
身后是姚长青、殷秀芹端着两碗面紧随其后,放在姚爷爷的东里间的炕桌上。
“都别出去了,家里本来就人少,大家一块吃吧!”姚爷爷叫住转身而去的女人们。
“好耶!”姚长青左手挽着大娘,右手挽着连幼梅笑道,“上炕,上炕。”她回头又道,“三嫂、秀芹上炕。”
“对呀,爹发话了。”田胜利招手道,然后又腾了腾地儿。
“博远和清远他们呢!”田胜利四下看看道。
“他们早就走了,农场有事,据说是盖房子。”大娘说道,“这冬闲时节,一刻也不得闲。”
一家人围坐在炕桌上有说有笑地一起吃汤面,姚奶奶吃完后,放下碗筷叹口气道,“也不知致远他们几个怎么样了。”
“是啊!”大娘和三大娘齐齐叹气道。
真是儿行千里母担忧!
“哈哈……娘,大嫂、三嫂放心吧!一路上吃住有人照顾的。”田胜利笑道。
“呵呵……”姚长海端起碗尴尬地一笑,掩着自己脸上的神情。
不过平常就这么吃,致远他们应该没有什么不妥,怕是那些娇里娇气的城里人吃不住。
“我听说孩子们都是徒步走的,在全国所有的公路和铁路,甚至是乡间田野的羊肠小道上,都能看见长征队串流不息,一队接一队,到处都是他们红色的身影。红旗飘,红歌谣,红宝书,红袖标,真是祖国山河是一片红色的海洋。”姚长青担心道。“可是走不了多久这脚上就起水泡了。”
“咱家的孩子从小赤着脚,漫山遍野的跑,拥有一双健康、厚实又坚韧的脚底。再说了每天都要走那么远的路上学,完全不怕了。你们就别担心了。”田胜利继续宽慰她们道。
“出门在外哪有那么容易,尤其他们从来没有独自出过那么远的门,不知道吃不吃得好。”三大娘唉声叹气道。
“你们打起精神来,孩子们带着被子冻不着,也饿不着他们的,就是露宿荒野的话。凭他们的本事,更是不用担心了。”姚爷爷说道,他老人家倒是有信心的很。
吃完长寿面,各自上工去。当然不是下地,而是聚集在祠堂内,读文件,展开政治大学习。
参加的女人们,手里可没闲着,纳鞋底的、剥花生的,伴随着读文件的声音,真是好不热闹。
晚上大家齐聚在姚长海家,大环境如此,虽然不能摆宴。大家一起来看妮儿抓什么还是可以的。
“抓周”又叫“试儿”,这种习俗,在民间流传已久。它是小孩周岁时举行的一种预测宝宝前途和性情的仪式,是第一个生日纪念日的庆祝方式。它与产儿报喜、三朝洗儿、满月礼、百日礼等一样,同属于传统的诞生礼仪。其核心是对生命延续、顺利和兴旺的祝愿,反映了父母对子女的舔犊深情,具有家庭游戏性质,是一种具有人伦味、以育儿为追求的信仰风俗,也在客观上检验了母亲是如何带领的,如何进行启蒙教育的。
只见偌大的炕上放着小人书,钢笔、尺子、剪刀、一枚铜钱、医用的胶布、勺子、鞋子、葱、大蒜、一个玉米棒槌、木刀。总算凑齐了十二样。都是家里常用的东西,就是被人看见了,就说冬闲,教孩子认东西呢!
再说了,大冬天里,一到晚上。大门一关,谁知道你干啥!
妮儿打开天眼,扫了一眼,有些能理解,可是这鞋子、葱、大蒜、玉米棒槌代表着啥啊!
田胜利不愧是及时雨。替妮儿问了上述几样东西。
刘姥爷解释道:“鞋子代表着长在外走动,葱,聪明,蒜善于算计、玉米棒槌代表着农事。”
“妮儿,抓啊!”连幼梅笑着说道,“妮儿你面前都是东西,喜欢那个就抓。”
“咱家妮儿居然把东西挨个摸了遍。”大娘不可置信地笑着说道。
“这样也行。”在场地人彼此看看对方,眼里同样都是震惊。
“你们说,这是全要,还是全都不要啊!”田胜利担心道,“不会是熊瞎子掰玉米吧!”
田胜利对于朝他投来不满的目光,立马道,“我不说了,不说了。”
看着妮儿摸摸这个,摸摸那个,在场的人心提了起来,最后保守的抓了个钢笔。
这下全家人的心才放了下来,总算四平八稳,没有出格。
刘淑英这段日子城里抓的紧的很,每天听不完的政治文件,已经好久没有回来了,只是让刘姥爷带回来祝福,替她多抱抱孩子。
&&
这里是省城的国棉二厂37中学,姚致远他们所在的串联队伍目前的落脚地点。
“阿嚏……阿嚏……”
“夏穗、夏穗,你感冒了,别是被传染了吧!”姚致远担心地问道。
天气越来越冷,他们这一队不少人着凉感冒了。
“没事!估计是家里人念叨咱的。”姚夏穗揉揉自己的鼻子,沙哑着声音道。
姚致远看着她脸色有些潮红,“不对劲儿。”手贴在她的额头上,“夏穗你有些发烧!”
“我去找老师。”姚致远起身匆匆走了出去,又匆匆而回了。
“夏穗,老师送孩子上医院了,我们不能等了,穿衣服,咱们去医院,好在无论如何咱身上有钱。”姚致远当机立断道。“还是爷爷有先见之明啊!”
“呵呵……咳咳……那是他老人家吃的盐比咱们吃的米都多。”姚夏穗沙哑着嗓子道。
姚夏穗坐在床上穿着外罩问道,“咦!军远和修远呢!”
“咦!他们一大早起来上哪儿了。”姚致远看着通铺旁边两个位子空空的,“我去找找,咱们要走,得找到他们,老实的在这儿呆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