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七章 战争继续
推荐阅读: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重生民国娇小姐、奋斗1981、神医狂妃:邪王,甜甜宠、毒妻难逃:仙尊,太强势!、冥婚,弃妇娘亲之家有三宝、舌尖上的大宋
小说旗 www.xs7.info,最快更新帝国风云最新章节!
十月十五日,中国外长周仁康通过驻美大使,向美国国务卿递交了一份外交信函,提出由美国出面,在中日间进行调解。
在这份措词极为谨慎的外交信函中,周仁康没有提到“停战”两个字。
说白了,打到这个地步,中国与日本已经不存在停战的可能性,只有某一方投降,战争才会结束。
显然,投降的肯定不会是中国。
这一天,中国的各大报纸与电台都做了相关宣传,即中**队已经在反击日本侵略的战争中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为中日之间的长久和平打下了坚实基础,如果日本肯投降,战争就会立即结束。
一天之后,绝大部分中立国的新闻媒体也做了相关报道。
因为美国还没有参战,依然保持中立,所以没有对国内新闻媒体进行管制,美国的报纸与电台也做了相关报道。
中国主动向日本伸出橄榄枝,绝对不是小事。
十六日夜间,德意志第二帝国驻华大使就紧急会见了周仁康,向中国外长提出质疑,甚至提到了中德关系。
说白了,如果中国打算单方面与日本媾和,那么中德关系肯定会出现裂痕。
在会晤中,帝国大使甚至暗示周仁康,如果中国打算单独与日本媾和,那么德意志第二帝国将考虑与英国媾和。
可以说,德意志第二帝国的举动很难让人理解。
要知道,日本只是中国的敌人,暂时还没有对德意志第二帝国构成威胁,而且日本投降之后,中国才会按照承诺向红俄宣战,对德意志第二帝国有益无害。
以当时的情况来看,德意志第二帝国最担心的,还是中国与日本媾和之后,不会向红俄宣战。
说白了,中国向红俄宣战得到的好处并不明显。
真要出现这种情况,那么德意志第二帝国就得孤军奋战了。
所幸的是,并没有出现这种情况。
在会见帝国大使的时候,周仁康明确无误的提出,中国不会单独与日本媾和,即便日本打算投降,也必须接受中国开出的全部条件,因此日本别想在谈判中获得在战场上无法取得的成果。更重要的是,周仁康明确表示,中国不会因为日本战败而与红俄保持和平,依然会按照承诺,在日本投降之后向红俄宣战。为此,周仁康甚至把一份中国陆军的兵力部署文件交给了帝国大使,让帝国大使相信,中国这么做,就是为了尽快向红俄宣战,因为只有日本尽快投降,中国陆军才能把兵力抽调出来,如果日本顽抗到底,那么中国还得在日本本土战场还是投入大量兵力,也就不可能在对俄战场上投入多少兵力,甚至不大可能在彻底打败日本之前向红俄宣战。
为了表明立场,刘伯恩随后还给德皇发了一封电报。
当然,冯承乾也没闲在,在随后几天分别跟鲁登道夫与希佩尔发了电报,表示中国绝对不会做任何违背德意志第二帝国的事情。当时,冯承乾甚至向鲁登道夫提到,如果美国没有在一九四一年上半年参战,中国就会在一九四一年六月底、最迟七月初向红俄宣战,并且在大陆战场上的投入不低于四百万。
这下,德意志第二帝国也明白了中国向日本伸出橄榄枝的意图。
十月二十二日,德皇威廉二世公开表示,如果日本肯投降,将为所有人造福,帝国将免除日本所有战争惩罚。
德皇表态,把美国推上了风口浪尖。
要知道,中国与德意志第二帝国都为争取和平表达了诚意,而美国一直把自己塑造成自由与民主的典范国家,如果不做出适当的表示,而是鼓舞日本继续打下去,显然会遭到国内外的质疑。
事实上,当时对中日停战最为积极的就是美国人。
虽然美国早就宣布中立,但是联邦政府的很多作为都于中立相悖。比如,美国一直在为英国提供粮食、化工原料、石油、钢铁、矿石、铝材等物资,甚至向英国出口了大批用于作战飞机上的发动机。即便对日本,美国也非常“慷慨”。这让美国民众不得不相信,联邦政府并没打算长期保持中立,而是一直在为参战做准备,或者说一直在偏袒某一方。显然,美国民众不得不担心,在某种情况下,以罗斯福为首的联邦政府会把美国拖入战争,让美国人去为英国与日本卖命。
别忘了,不久之前,美国众议员才发起了针对总统的弹劾案。
虽然弹劾行动随着联合舰队覆灭而不了了之,罗斯福也在“第二次硫黄岛海战”之后公开表示,他从来没有批准向日本海军开放美国的海外军事基地,更没有做出任何违背中立的事情。但是对美国民众而言,此时最需要担心的就是美国联邦政府宣布参战,随后国会授予总统战时特权。
要知道,在进入战争状态之后,美国民众就没有什么权力了。
显然,日本向中国投降,美国就能避免参战,成千上万的美国人也就不需要背上步枪踏上战场。
来自民间的压力,让罗斯福不得不慎重考虑联邦政府的立场。
十月二十四日,美国联邦政府终于沉不住气了。
当天,美国国务卿在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提到,他已经对中国外长发来的外交信函做出了正式答复,美国愿意为西太平洋地区的和平与稳定贡献一份力量,也愿意为中日两国的数亿民众的和平相处贡献一份力量。
次日,美国总统罗斯福正式表示,美国将出面协助中日进行停战谈判。
显然,罗斯福不是笨蛋。
周仁康规避了“停战”两个字,而他却着重提到了“停战”两个字。如此一来,只要中国愿意坐下来谈判,就得承认日本并没有彻底战败,也就不能开出太高的停战条件,等于放弃了已经取得的胜利果实。
显然,中国肯定不会在这个问题上做出让步。
要知道,中国离彻底击败日本只有一步之遥了,而且这也是中华民主共和国成立之后离彻底击败日本最近的时候。
说白了,如果只是停战,中国就不会与日本谈判,而会打到日本宣布投降。
结果,也与罗斯福预料的一样,即中国外长周仁康在十月二十六日表示,中日之间不存在停战的问题,而是日本必须接受中国开出的全部条件,然后宣布投降,中国才会停止针对日本的军事行动。
周仁康表态之后,罗斯福就有理由来游说美国民众了。
当然,日本也就顺理成章的拒绝了谈判要求,表示日本还没有战败,也就没有理由向中国投降。
问题是,日本离战败还有多远?
十月二十八日,中国海军陆战队围歼了硫黄岛上的最后一股日军,正式宣布完全占领硫黄岛。
当天,中国海军的一艘远洋潜艇就驶入了硫黄岛军港。
按照中国海军的部署,硫黄岛将成为主要的潜艇基地,而部署在硫黄岛的潜艇都将用于对日战略封锁。
当然,硫黄岛的价值不仅仅是支持潜艇作战。
十月的最后一天,中国空军司令部正式宣布,将从十一月上旬开始轰炸日本本土,并且向硫黄岛派驻轰炸机。
只是,做为中型轰炸机的基地,硫黄岛离日本本土稍微远了一点。
中型轰炸机从硫黄岛起飞的话,只能携带两吨炸弹,才有足够的燃油飞到日本上空,并且在完成任务后返回硫黄岛。只是,中国空军很快就发明了一种更有效的战术,即“穿梭轰炸”。说得简单一些,从硫黄岛起飞的轰炸机在完成轰炸任务之后,不再返回硫黄岛,而是飞往朝鲜半岛,在补充了燃油与弹药之后,再次轰炸日本本土,然后飞往硫黄岛,以此在朝鲜与硫黄岛之间穿梭飞行。这样的话,作战航程在一千七百公里到二千一百公里之间,轰炸机能携带二点五吨到三吨炸弹。
轰炸日本本土的行动没有在十一月上旬开始,而是拖到了十一月底。
主要还是中国空军缺乏轰炸机,国产的双发轰炸机数量不多,而四发轰炸机要到一九四一年才能量产。
在日本不可能投降的情况下,中国开始为攻打日本本土做准备。
当然,在此之前,中国陆军还有一件至关重要的事情要做,那就是歼灭困守釜山的最后一股日军。
事实上,这个时候,任务最重的不是陆军,而是海军。
要知道,釜山的日军已成瓮中之鳖,在联合舰队覆灭后,甚至失去了撤走的希望,只能在朝鲜半岛的东南角上等死。
要想攻打日本本土,除了需要有一支强大的地面部队,还需要一支足够强大的船队。
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国欠缺的就是运输船队。
在完成了第一阶段战争动员之后,中国的陆军总兵力已经增加到六百万,而且还在以每个月五十万的速度增长。问题是,中国的造船工业并没有如此快的增长,因此船舶数量远远不够。
更重要的是,中国海军舰队还不是足够强大,因此登陆作战更加依赖征用的民用船只。
十月十五日,中国外长周仁康通过驻美大使,向美国国务卿递交了一份外交信函,提出由美国出面,在中日间进行调解。
在这份措词极为谨慎的外交信函中,周仁康没有提到“停战”两个字。
说白了,打到这个地步,中国与日本已经不存在停战的可能性,只有某一方投降,战争才会结束。
显然,投降的肯定不会是中国。
这一天,中国的各大报纸与电台都做了相关宣传,即中**队已经在反击日本侵略的战争中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为中日之间的长久和平打下了坚实基础,如果日本肯投降,战争就会立即结束。
一天之后,绝大部分中立国的新闻媒体也做了相关报道。
因为美国还没有参战,依然保持中立,所以没有对国内新闻媒体进行管制,美国的报纸与电台也做了相关报道。
中国主动向日本伸出橄榄枝,绝对不是小事。
十六日夜间,德意志第二帝国驻华大使就紧急会见了周仁康,向中国外长提出质疑,甚至提到了中德关系。
说白了,如果中国打算单方面与日本媾和,那么中德关系肯定会出现裂痕。
在会晤中,帝国大使甚至暗示周仁康,如果中国打算单独与日本媾和,那么德意志第二帝国将考虑与英国媾和。
可以说,德意志第二帝国的举动很难让人理解。
要知道,日本只是中国的敌人,暂时还没有对德意志第二帝国构成威胁,而且日本投降之后,中国才会按照承诺向红俄宣战,对德意志第二帝国有益无害。
以当时的情况来看,德意志第二帝国最担心的,还是中国与日本媾和之后,不会向红俄宣战。
说白了,中国向红俄宣战得到的好处并不明显。
真要出现这种情况,那么德意志第二帝国就得孤军奋战了。
所幸的是,并没有出现这种情况。
在会见帝国大使的时候,周仁康明确无误的提出,中国不会单独与日本媾和,即便日本打算投降,也必须接受中国开出的全部条件,因此日本别想在谈判中获得在战场上无法取得的成果。更重要的是,周仁康明确表示,中国不会因为日本战败而与红俄保持和平,依然会按照承诺,在日本投降之后向红俄宣战。为此,周仁康甚至把一份中国陆军的兵力部署文件交给了帝国大使,让帝国大使相信,中国这么做,就是为了尽快向红俄宣战,因为只有日本尽快投降,中国陆军才能把兵力抽调出来,如果日本顽抗到底,那么中国还得在日本本土战场还是投入大量兵力,也就不可能在对俄战场上投入多少兵力,甚至不大可能在彻底打败日本之前向红俄宣战。
为了表明立场,刘伯恩随后还给德皇发了一封电报。
当然,冯承乾也没闲在,在随后几天分别跟鲁登道夫与希佩尔发了电报,表示中国绝对不会做任何违背德意志第二帝国的事情。当时,冯承乾甚至向鲁登道夫提到,如果美国没有在一九四一年上半年参战,中国就会在一九四一年六月底、最迟七月初向红俄宣战,并且在大陆战场上的投入不低于四百万。
这下,德意志第二帝国也明白了中国向日本伸出橄榄枝的意图。
十月二十二日,德皇威廉二世公开表示,如果日本肯投降,将为所有人造福,帝国将免除日本所有战争惩罚。
德皇表态,把美国推上了风口浪尖。
要知道,中国与德意志第二帝国都为争取和平表达了诚意,而美国一直把自己塑造成自由与民主的典范国家,如果不做出适当的表示,而是鼓舞日本继续打下去,显然会遭到国内外的质疑。
事实上,当时对中日停战最为积极的就是美国人。
虽然美国早就宣布中立,但是联邦政府的很多作为都于中立相悖。比如,美国一直在为英国提供粮食、化工原料、石油、钢铁、矿石、铝材等物资,甚至向英国出口了大批用于作战飞机上的发动机。即便对日本,美国也非常“慷慨”。这让美国民众不得不相信,联邦政府并没打算长期保持中立,而是一直在为参战做准备,或者说一直在偏袒某一方。显然,美国民众不得不担心,在某种情况下,以罗斯福为首的联邦政府会把美国拖入战争,让美国人去为英国与日本卖命。
别忘了,不久之前,美国众议员才发起了针对总统的弹劾案。
虽然弹劾行动随着联合舰队覆灭而不了了之,罗斯福也在“第二次硫黄岛海战”之后公开表示,他从来没有批准向日本海军开放美国的海外军事基地,更没有做出任何违背中立的事情。但是对美国民众而言,此时最需要担心的就是美国联邦政府宣布参战,随后国会授予总统战时特权。
要知道,在进入战争状态之后,美国民众就没有什么权力了。
显然,日本向中国投降,美国就能避免参战,成千上万的美国人也就不需要背上步枪踏上战场。
来自民间的压力,让罗斯福不得不慎重考虑联邦政府的立场。
十月二十四日,美国联邦政府终于沉不住气了。
当天,美国国务卿在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提到,他已经对中国外长发来的外交信函做出了正式答复,美国愿意为西太平洋地区的和平与稳定贡献一份力量,也愿意为中日两国的数亿民众的和平相处贡献一份力量。
次日,美国总统罗斯福正式表示,美国将出面协助中日进行停战谈判。
显然,罗斯福不是笨蛋。
周仁康规避了“停战”两个字,而他却着重提到了“停战”两个字。如此一来,只要中国愿意坐下来谈判,就得承认日本并没有彻底战败,也就不能开出太高的停战条件,等于放弃了已经取得的胜利果实。
显然,中国肯定不会在这个问题上做出让步。
要知道,中国离彻底击败日本只有一步之遥了,而且这也是中华民主共和国成立之后离彻底击败日本最近的时候。
说白了,如果只是停战,中国就不会与日本谈判,而会打到日本宣布投降。
结果,也与罗斯福预料的一样,即中国外长周仁康在十月二十六日表示,中日之间不存在停战的问题,而是日本必须接受中国开出的全部条件,然后宣布投降,中国才会停止针对日本的军事行动。
周仁康表态之后,罗斯福就有理由来游说美国民众了。
当然,日本也就顺理成章的拒绝了谈判要求,表示日本还没有战败,也就没有理由向中国投降。
问题是,日本离战败还有多远?
十月二十八日,中国海军陆战队围歼了硫黄岛上的最后一股日军,正式宣布完全占领硫黄岛。
当天,中国海军的一艘远洋潜艇就驶入了硫黄岛军港。
按照中国海军的部署,硫黄岛将成为主要的潜艇基地,而部署在硫黄岛的潜艇都将用于对日战略封锁。
当然,硫黄岛的价值不仅仅是支持潜艇作战。
十月的最后一天,中国空军司令部正式宣布,将从十一月上旬开始轰炸日本本土,并且向硫黄岛派驻轰炸机。
只是,做为中型轰炸机的基地,硫黄岛离日本本土稍微远了一点。
中型轰炸机从硫黄岛起飞的话,只能携带两吨炸弹,才有足够的燃油飞到日本上空,并且在完成任务后返回硫黄岛。只是,中国空军很快就发明了一种更有效的战术,即“穿梭轰炸”。说得简单一些,从硫黄岛起飞的轰炸机在完成轰炸任务之后,不再返回硫黄岛,而是飞往朝鲜半岛,在补充了燃油与弹药之后,再次轰炸日本本土,然后飞往硫黄岛,以此在朝鲜与硫黄岛之间穿梭飞行。这样的话,作战航程在一千七百公里到二千一百公里之间,轰炸机能携带二点五吨到三吨炸弹。
轰炸日本本土的行动没有在十一月上旬开始,而是拖到了十一月底。
主要还是中国空军缺乏轰炸机,国产的双发轰炸机数量不多,而四发轰炸机要到一九四一年才能量产。
在日本不可能投降的情况下,中国开始为攻打日本本土做准备。
当然,在此之前,中国陆军还有一件至关重要的事情要做,那就是歼灭困守釜山的最后一股日军。
事实上,这个时候,任务最重的不是陆军,而是海军。
要知道,釜山的日军已成瓮中之鳖,在联合舰队覆灭后,甚至失去了撤走的希望,只能在朝鲜半岛的东南角上等死。
要想攻打日本本土,除了需要有一支强大的地面部队,还需要一支足够强大的船队。
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国欠缺的就是运输船队。
在完成了第一阶段战争动员之后,中国的陆军总兵力已经增加到六百万,而且还在以每个月五十万的速度增长。问题是,中国的造船工业并没有如此快的增长,因此船舶数量远远不够。
更重要的是,中国海军舰队还不是足够强大,因此登陆作战更加依赖征用的民用船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