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1章 新章8
推荐阅读: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重生民国娇小姐、奋斗1981、神医狂妃:邪王,甜甜宠、毒妻难逃:仙尊,太强势!、冥婚,弃妇娘亲之家有三宝、舌尖上的大宋
小说旗 www.xs7.info,最快更新穿越者穿越了穿越者最新章节!
黄河北岸的魏州(今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境内,
一处被攻破的大型坞堡之中,淡淡的血腥、烟火和焦臭味,还隐隐弥散在空气当中。
一群垂头丧气的丁壮在刀枪驱使下正在挖坑,将一片又一片的尸体运过来,又逐一的填埋起来;期间还夹杂着时断时续女人压抑的啜泣声,则代表了他们此刻的遭遇。
而在烧掉半截的祠堂里,却摆起了一桌战地风味十足的临时宴席,对拼的供桌上十几个新开的鱼松、酱肉、猪蹄、腊鸭、烧豆子和糖梨,等荤素、果子罐头,还有一坛子泥封老酒,就是席面的全部。
难得再次聚首在一起的晁盖、卢俊义和柴进几个旧识,也团团围坐在桌旁,只是他们都已经各自换了身份,而成为诸如XX义军,某某土团的旗号了。
这些年他们各有际遇和前程,因此虽然还保持这某种程度的密切联系,但是随着淮镇地盘的越来越大,各自驻防地方的相去甚远,私下能够聚在一起的机会也是越来越少。
比如晁盖就长期被派驻在新罗藩守卫港口,卢俊义驻留在辽东半岛镇压地方,而柴进倒是更多时候留在本土,但是却被安排在了淮南的高邮待机。
这次还是托了相继在平卢道和河北发生的大战缘故,大部分待机的二线和地方部队里,有经验的军人被动员起来参加扩军,这才造就了他们出现在同一个作战区域内的概率。
他们这一次的任务,就是隐为大军前驱,以吃大户的名义先行一步清理掉,那些在地方盘更错节的大小豪强和氏族,然后为在当地所进行后续填户移民和地方人口编管事务,打好相应的基础和铺垫。
毕竟经过了这么漫长的乱世之后,除了少数有眼色见机快而交出所需得以保全的例子之外,在通常情况下是没有多少人会心甘情愿的,把隐匿在自家名下的潜在人口和田亩数目,给乖乖的交出来或是在官方登记入册的。
而淮镇显然没有足够的耐心和时间,去慢慢和这些扎根在地方的乡党土豪,在他们所熟悉的乡土主场上完什么长期的博弈和渐进的改造;干脆就用乱世的暴力把一切打倒、推翻再来好了;反正有的是形形色色的义军和流寇,可以背上这个锅;而作为恢复重建地方秩序而解万民于水火的淮镇,总是在道德和大义上纯洁无暇而无可质地的。
而失去了这些具有潜在影响力和隐性人脉的豪族大户,作为领头找事的号召力和足以引导舆论趋势的潜在主心骨之后,就算再有所意见和不满,也是群龙无首而一盘散沙的局面,对于外来移民的安置和本地户口的编管,所受到的阻力和抵触也就自然要小得多了。
毕竟,作为群体性的社会动物人都是又趋从性的。而在古代相对落后的生产力和社会交通通讯环境下,所谓大小地主豪强所构成的乡贤、缙绅阶层,就是依靠掌握的社会资源,在世世代代形成的影响力和思维惯性之下,打着裹挟民意的旗号操纵和引导又利于自己的舆论,乃至以自保为名豢养和私蓄武装和勾结、扶持盗匪之流,来打击和排除异己的存在,乃至对抗不利于自身利益的政策和变革;
也可以说,相对于政权力量还能够发挥有限制约作用的太平年代,能够从这个纷乱年代苟存下来的豪强大户,手中也没有一个是干净无瑕的;而从肉体层面上消除了这些潜在妨碍之后,这方面潜在的思想阵地也是需要人去占领、取代和填补的,这就到了运作成熟的编管制度开始发挥效用的时候了。
也就是说,用相对先进(革命性)的新军国主义集体组织生活和积极向上的编管劳动制度,取代传统旧式的宗族和土地从属为纽带的,涣散落后社会结构及其陈腐迟钝的思想氛围,再将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内还是有所生命力和发展空间的。
这也是后世新中国建立前后,所进行新民主主义运动当中,成为奠定社会主义新国家基石的土改运动,所谋求的最大成效和长远目的之一。而淮镇所行的这一套于后世党组织建设到村庄而有异曲同工之妙,只是没法做到从民兵队到妇女、儿童团,那么精密和细致的全面分工和整体动员而已。
当然了,这个世上的大多数人也并不能理会和体察到着背后的用心和深意,而晁盖他们正因为是投奔淮镇之前的人生经历和擅长,才被额外挑选了出来担负起这方面见不得光的重任。
因此,打下来的坞堡和城寨,除了不得滥杀、**之外,将有一应所获分为三份,一份主要是粮食和带不动的粗苯之物,用来散发给地方的贫户以裹挟和收买人心,顺便雇佣他们将多余的坞堡围墙给拆了;一份是细软贵货为主将成为他们的酬赏;最后才是各种私藏的甲械和仓储物料,留下来移交给后续接管的捕盗使。
因此,他们酒酣耳热之下的心情更多的集中在各自发展,及其对于未来的憧憬和期许当中了。
毕竟从如今淮镇的发展趋势上看,没有人觉得自己就只会止步在目前的位置上了,但同样也要能够及时抓住每一个机遇的眼力与运气,这就需要他们更加长久的保持互通声气而相互扶持下去了。
虽然,以他们的出身和资历,实在不敢奢望能够成为新势力的开创元勋之一,或是安任一方的重臣、大将,但是出放一方大邑或是坐镇州府之职,还是可以想一想的;
因此在眼下这个时刻就更加不能掉链子,而错过了这场大势和潮流了。
。。。。。。。
而在黄河南岸的都亟道境内。
虽然那场人造的大水已经退却有年,但是许多人力不可抗拒的大自然伟力,所留下的痕迹却是依旧随处可见。
关洛平原上,到处是星罗棋布废弃的村邑、市镇和堡寨,以及大大小小残留的水淀积泊,还有洪流泥沙淤积而成的滩涂和泥沼。
期间唯一称得上茂盛的,大概就只有疯涨起来的野草和灌丛,绿意斑驳的散布在曾经人烟稠密而繁华数百的地域上。
只有在靠近依旧残破的洛都城附近,才有大片收割过有被踩踏的乱糟糟的田野,那是代表着当地驻军就近屯田的成果。
正在巡视河阳桥南关的北地都总管王端臣,也在满腹心思的看着面前掩有菜色的部下;虽然好声温和的宽慰着他们,但心思却是已经飞到了遥远的南方去了。
带着来自幕府口谕的密使,已经第四次抵达兵催促他尽早南下,负责主持起江南和岭外的局面来,知枢密使的头衔和班底,也早已经为他准备好了,就等一回去就能马上运作起来。
但是,身为一军之主,他又怎么能够轻易放弃和抛下这些,追随他尸山血海千里征战过来的部众,而仅带着少数人只身南归呢。
虽然有来自朝廷明面上的诏旨,是让他们先行移师一部前往山南平乱和镇压地方;但是,如今他麾下这些军队就连开拔之资都紧缺得很的窘况和困境,却又不是后方那些朝堂大老们所可以轻易体会到的。
因此,他虽然知道部下当中一直有人与淮镇暗通曲款,乃至保持着长期私下的买卖往来,也是故作不知而甚至会提点和遮掩一二。
而对于那些公然与淮镇往来而借道他境内的友军别部,也是处于两难之义而对其视而不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任其自便。
但是这种事情终有到头而必须做出选择的一天,一旦淮军席卷了河北之后,他这些仅有一河之隔的北地孤军兼昔日的友军,就不知道该如何自处了;
然而朝廷催促移防的文书一封急过一封,但大军南还的道路和获得补给的渠道,其实已经形同断绝,而需要发兵一路攻战给强行打通回去;但事实上“大军未动粮草先行”能够支持这么多人马行动的的军淄,却不知道在哪里可以着落。
突然一名浑身像是从汗水里烙出来的信使,从对岸的北关城中骑马冲了出来,又马不停蹄的穿过了河洲的中城,最终声嘶力竭的出现在了王端臣的面前,带来一个意外的噩耗。
“潼关有变。。”
“蜀军危亦。。”
黄河北岸的魏州(今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境内,
一处被攻破的大型坞堡之中,淡淡的血腥、烟火和焦臭味,还隐隐弥散在空气当中。
一群垂头丧气的丁壮在刀枪驱使下正在挖坑,将一片又一片的尸体运过来,又逐一的填埋起来;期间还夹杂着时断时续女人压抑的啜泣声,则代表了他们此刻的遭遇。
而在烧掉半截的祠堂里,却摆起了一桌战地风味十足的临时宴席,对拼的供桌上十几个新开的鱼松、酱肉、猪蹄、腊鸭、烧豆子和糖梨,等荤素、果子罐头,还有一坛子泥封老酒,就是席面的全部。
难得再次聚首在一起的晁盖、卢俊义和柴进几个旧识,也团团围坐在桌旁,只是他们都已经各自换了身份,而成为诸如XX义军,某某土团的旗号了。
这些年他们各有际遇和前程,因此虽然还保持这某种程度的密切联系,但是随着淮镇地盘的越来越大,各自驻防地方的相去甚远,私下能够聚在一起的机会也是越来越少。
比如晁盖就长期被派驻在新罗藩守卫港口,卢俊义驻留在辽东半岛镇压地方,而柴进倒是更多时候留在本土,但是却被安排在了淮南的高邮待机。
这次还是托了相继在平卢道和河北发生的大战缘故,大部分待机的二线和地方部队里,有经验的军人被动员起来参加扩军,这才造就了他们出现在同一个作战区域内的概率。
他们这一次的任务,就是隐为大军前驱,以吃大户的名义先行一步清理掉,那些在地方盘更错节的大小豪强和氏族,然后为在当地所进行后续填户移民和地方人口编管事务,打好相应的基础和铺垫。
毕竟经过了这么漫长的乱世之后,除了少数有眼色见机快而交出所需得以保全的例子之外,在通常情况下是没有多少人会心甘情愿的,把隐匿在自家名下的潜在人口和田亩数目,给乖乖的交出来或是在官方登记入册的。
而淮镇显然没有足够的耐心和时间,去慢慢和这些扎根在地方的乡党土豪,在他们所熟悉的乡土主场上完什么长期的博弈和渐进的改造;干脆就用乱世的暴力把一切打倒、推翻再来好了;反正有的是形形色色的义军和流寇,可以背上这个锅;而作为恢复重建地方秩序而解万民于水火的淮镇,总是在道德和大义上纯洁无暇而无可质地的。
而失去了这些具有潜在影响力和隐性人脉的豪族大户,作为领头找事的号召力和足以引导舆论趋势的潜在主心骨之后,就算再有所意见和不满,也是群龙无首而一盘散沙的局面,对于外来移民的安置和本地户口的编管,所受到的阻力和抵触也就自然要小得多了。
毕竟,作为群体性的社会动物人都是又趋从性的。而在古代相对落后的生产力和社会交通通讯环境下,所谓大小地主豪强所构成的乡贤、缙绅阶层,就是依靠掌握的社会资源,在世世代代形成的影响力和思维惯性之下,打着裹挟民意的旗号操纵和引导又利于自己的舆论,乃至以自保为名豢养和私蓄武装和勾结、扶持盗匪之流,来打击和排除异己的存在,乃至对抗不利于自身利益的政策和变革;
也可以说,相对于政权力量还能够发挥有限制约作用的太平年代,能够从这个纷乱年代苟存下来的豪强大户,手中也没有一个是干净无瑕的;而从肉体层面上消除了这些潜在妨碍之后,这方面潜在的思想阵地也是需要人去占领、取代和填补的,这就到了运作成熟的编管制度开始发挥效用的时候了。
也就是说,用相对先进(革命性)的新军国主义集体组织生活和积极向上的编管劳动制度,取代传统旧式的宗族和土地从属为纽带的,涣散落后社会结构及其陈腐迟钝的思想氛围,再将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内还是有所生命力和发展空间的。
这也是后世新中国建立前后,所进行新民主主义运动当中,成为奠定社会主义新国家基石的土改运动,所谋求的最大成效和长远目的之一。而淮镇所行的这一套于后世党组织建设到村庄而有异曲同工之妙,只是没法做到从民兵队到妇女、儿童团,那么精密和细致的全面分工和整体动员而已。
当然了,这个世上的大多数人也并不能理会和体察到着背后的用心和深意,而晁盖他们正因为是投奔淮镇之前的人生经历和擅长,才被额外挑选了出来担负起这方面见不得光的重任。
因此,打下来的坞堡和城寨,除了不得滥杀、**之外,将有一应所获分为三份,一份主要是粮食和带不动的粗苯之物,用来散发给地方的贫户以裹挟和收买人心,顺便雇佣他们将多余的坞堡围墙给拆了;一份是细软贵货为主将成为他们的酬赏;最后才是各种私藏的甲械和仓储物料,留下来移交给后续接管的捕盗使。
因此,他们酒酣耳热之下的心情更多的集中在各自发展,及其对于未来的憧憬和期许当中了。
毕竟从如今淮镇的发展趋势上看,没有人觉得自己就只会止步在目前的位置上了,但同样也要能够及时抓住每一个机遇的眼力与运气,这就需要他们更加长久的保持互通声气而相互扶持下去了。
虽然,以他们的出身和资历,实在不敢奢望能够成为新势力的开创元勋之一,或是安任一方的重臣、大将,但是出放一方大邑或是坐镇州府之职,还是可以想一想的;
因此在眼下这个时刻就更加不能掉链子,而错过了这场大势和潮流了。
。。。。。。。
而在黄河南岸的都亟道境内。
虽然那场人造的大水已经退却有年,但是许多人力不可抗拒的大自然伟力,所留下的痕迹却是依旧随处可见。
关洛平原上,到处是星罗棋布废弃的村邑、市镇和堡寨,以及大大小小残留的水淀积泊,还有洪流泥沙淤积而成的滩涂和泥沼。
期间唯一称得上茂盛的,大概就只有疯涨起来的野草和灌丛,绿意斑驳的散布在曾经人烟稠密而繁华数百的地域上。
只有在靠近依旧残破的洛都城附近,才有大片收割过有被踩踏的乱糟糟的田野,那是代表着当地驻军就近屯田的成果。
正在巡视河阳桥南关的北地都总管王端臣,也在满腹心思的看着面前掩有菜色的部下;虽然好声温和的宽慰着他们,但心思却是已经飞到了遥远的南方去了。
带着来自幕府口谕的密使,已经第四次抵达兵催促他尽早南下,负责主持起江南和岭外的局面来,知枢密使的头衔和班底,也早已经为他准备好了,就等一回去就能马上运作起来。
但是,身为一军之主,他又怎么能够轻易放弃和抛下这些,追随他尸山血海千里征战过来的部众,而仅带着少数人只身南归呢。
虽然有来自朝廷明面上的诏旨,是让他们先行移师一部前往山南平乱和镇压地方;但是,如今他麾下这些军队就连开拔之资都紧缺得很的窘况和困境,却又不是后方那些朝堂大老们所可以轻易体会到的。
因此,他虽然知道部下当中一直有人与淮镇暗通曲款,乃至保持着长期私下的买卖往来,也是故作不知而甚至会提点和遮掩一二。
而对于那些公然与淮镇往来而借道他境内的友军别部,也是处于两难之义而对其视而不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任其自便。
但是这种事情终有到头而必须做出选择的一天,一旦淮军席卷了河北之后,他这些仅有一河之隔的北地孤军兼昔日的友军,就不知道该如何自处了;
然而朝廷催促移防的文书一封急过一封,但大军南还的道路和获得补给的渠道,其实已经形同断绝,而需要发兵一路攻战给强行打通回去;但事实上“大军未动粮草先行”能够支持这么多人马行动的的军淄,却不知道在哪里可以着落。
突然一名浑身像是从汗水里烙出来的信使,从对岸的北关城中骑马冲了出来,又马不停蹄的穿过了河洲的中城,最终声嘶力竭的出现在了王端臣的面前,带来一个意外的噩耗。
“潼关有变。。”
“蜀军危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