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 绝望的崇祯
推荐阅读: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重生民国娇小姐、奋斗1981、神医狂妃:邪王,甜甜宠、毒妻难逃:仙尊,太强势!、冥婚,弃妇娘亲之家有三宝、舌尖上的大宋
小说旗 www.xs7.info,最快更新南明大丈夫最新章节!
紫禁城,御书房内。
崇祯皇帝,神情有些呆滞的坐在御案后,内心已经陷入绝望。
他刚刚收到急报,周遇吉殉国,大同的姜襄投降,被他寄以厚望的唐通,也紧跟着投降。
这样一来,便导致居庸关失守,北京失去最后一道防线,闯贼兵临城下,已是必然。
崇祯站起身来,赤足披发,走在书房中央,内心绝望,只觉得天地一片黑暗。
姜襄、唐通、吴三桂、这是他最后的依靠,现在姜襄和唐通一箭未发,就献城投降,宣大、蓟辽的边军,半数叛国投贼,自己还能指望谁?
让左良玉等部勤王的旨意早就传了出去,可是南方却一点消息都没传来。
大明朝二百七十年的基业啊!
难道就这么完呢?
朕兢兢业业十七载,居然会做亡国之君?
难道朕是昏君吗?
从皇兄手中接过的江山,并非是这般模样,而朕在位十七年,没有将大明变好,反而一步步走向深渊。
崇祯不禁对自己产生一丝怀疑,不过很快,他就否决了这个想法。
朕怎么会是昏君呢?
朕勤政不怠,每日批阅奏折直到深夜,休息不过两个时辰,朕勤俭节约,从来只穿粗布棉袍,食不过四菜一汤,朕不贪恋女色,宫中只有几位贵妃,如何能是昏君?
纵观往史,有这样的昏君吗?
崇祯眼中满是血丝,整个人陷入绝望,可朕如此辛苦勤政,这天下为何越来越乱,最后居然到了亡国的地步。
在大明朝的最后时刻,崇祯潜意识里,已经意识到自身可能存在问题。
治国理政,不是勤奋,不是多努力就能治理好的,方略错了,瞎指挥,只会更乱。
不过他心里不愿意承认,自己辛辛苦苦十七载,对大明居然没有丝毫用处。
天启走的时候,大明并不差,十七年不短,他是有时间改变的。
“陛下,魏阁部、陈阁部到了!”王承恩走进来,看见崇祯的模样,心中一阵酸楚。
陈演、魏藻德,是崇祯朝最后的一任首辅和次辅。
山西一省之地,大明朝廷以为至少能与闯军相持半载,却不想一个多月的时间,三晋全失。
李建泰带走两万京营后,北京的防御已经十分空虚,崇祯已经有了调吴三桂回防的意思。
几日前,他曾暗示陈演,让内阁发令,调吴三桂回防,有关宁铁骑,大明还能一战,不过陈演却死活不写。
今日崇祯收到吴三桂的折子,询问是不是该回防,所以崇祯将两人叫来。
这时陈演和魏藻德站在书房内窃窃私语,不多时,换好衣服的崇祯,走进来坐定,身上已经看不到方才的样子。
两人立时闭口不在说话,跪在地上,将屁股撅起。
“两位先生,之前朕让你们下令,调关宁军回防京师,你们不说话。今日吴总兵上折询问,内阁可以下令了吧!”
崇祯说完,两人却依旧将屁股撅起,一声不吭。
这就是大明的大臣,这就是朕的臣子,一顺间,崇祯几乎被两人气疯,但这时,满朝大臣与他对立,他已经找不到,能取代两人的臣子。
“两位先生,你们是对此议有什么意见吗?”崇祯已经是近乎哀求,“两位先生只要开口,朕立刻下旨照办~”
崇祯等了许久,期盼两人能够说话,哪怕是知一声,这至少还能证明,两人还是站在他一边,但大殿上却依旧鸦雀无声,只有崇祯粗重的喘息……
忽然,崇祯猛的站起,一脚踢翻身前的案台,“滚,给朕滚……”
魏藻德与陈演,忙躬身仓皇的退出书房,到了外面却纷纷直起腰板,抖了抖身上官袍。
魏藻德道:“能写吗?”
“不能写!”陈演摆了摆手,一边往外走一边小声道。
“为啥?”魏藻德跟上。
陈演停住脚步,看着他,冷笑一声,“魏阁部想一想,万一事后清兵打进来,北方丢了,就是因为咱们做的决策,调吴三桂回防啊!”
魏藻德听后,不禁重重的点了点头,“对,是这么回事!”
陈演回头看了眼宫殿,“要调,他自己调,我们千万不能写,否则最后人头落地的肯定是我们,所以千万不能写啊!”
……
御书房内,崇祯将满桌的奏折扫落地下,嘴里念道着,“朕非亡国之君,臣皆亡国之臣,皆亡国之臣~~~”
“可怜我祖宗二百七十余年的基业,尽然毁于朕手,朕有何面目见祖宗于地下~”
崇祯声音颤抖着,似乎疯了一样,嘴里呢喃着,“国朝养士三百年,今日危亡之际,却无一人助朕,诸臣皆可杀,可杀~”
书房内的太监,看见崇祯的模样,心中都不禁无比伤感。
“陛下,陛下。”这时王承恩一脸惊慌的来到御书房,“闯贼的兵马,出现在京郊外了。”
啊!崇祯心头一惊,整个人忽然安静下来,他忽然走回来呆呆的坐着,有些失魂落魄。
闯贼已经兵临城下,大明真的要完了么?
“好,你们不愿意写,那就朕来下令!”崇祯忽然站起来,“去让人调吴三桂回来。”
崇祯确实不想担责任,他一直在以一个贤名君主来要求自己,而一个贤名的君主,是不能犯大错的。
只是他这样没担当,想着自己的名声,臣子干活了却讨不到好,最后便只有弄得君臣离心。
其实他所做所为,勤政、节俭、不好女色,完全符合儒家对贤名君主的要求,只是他学到的只是表象,没有先皇的传授,师傅们并没有教授他真正的帝王术,而是想将他塑造成一个书本中描述的明君。
可事实上,书本中只是记载了一些表面光辉的东西,但政治其实是黑暗、肮脏、无情的东西,这些书本不会教的东西,崇祯都没有学到。
这时他已经顾不上调吴三桂回防的后果,因为就算结果再坏,也不会比现在更坏了。
只是此时,局势已经明朗,吴三桂还会来么?
崇祯已经顾不上那么多,他忽然站起身来,离开了御书房。
紫禁城,御书房内。
崇祯皇帝,神情有些呆滞的坐在御案后,内心已经陷入绝望。
他刚刚收到急报,周遇吉殉国,大同的姜襄投降,被他寄以厚望的唐通,也紧跟着投降。
这样一来,便导致居庸关失守,北京失去最后一道防线,闯贼兵临城下,已是必然。
崇祯站起身来,赤足披发,走在书房中央,内心绝望,只觉得天地一片黑暗。
姜襄、唐通、吴三桂、这是他最后的依靠,现在姜襄和唐通一箭未发,就献城投降,宣大、蓟辽的边军,半数叛国投贼,自己还能指望谁?
让左良玉等部勤王的旨意早就传了出去,可是南方却一点消息都没传来。
大明朝二百七十年的基业啊!
难道就这么完呢?
朕兢兢业业十七载,居然会做亡国之君?
难道朕是昏君吗?
从皇兄手中接过的江山,并非是这般模样,而朕在位十七年,没有将大明变好,反而一步步走向深渊。
崇祯不禁对自己产生一丝怀疑,不过很快,他就否决了这个想法。
朕怎么会是昏君呢?
朕勤政不怠,每日批阅奏折直到深夜,休息不过两个时辰,朕勤俭节约,从来只穿粗布棉袍,食不过四菜一汤,朕不贪恋女色,宫中只有几位贵妃,如何能是昏君?
纵观往史,有这样的昏君吗?
崇祯眼中满是血丝,整个人陷入绝望,可朕如此辛苦勤政,这天下为何越来越乱,最后居然到了亡国的地步。
在大明朝的最后时刻,崇祯潜意识里,已经意识到自身可能存在问题。
治国理政,不是勤奋,不是多努力就能治理好的,方略错了,瞎指挥,只会更乱。
不过他心里不愿意承认,自己辛辛苦苦十七载,对大明居然没有丝毫用处。
天启走的时候,大明并不差,十七年不短,他是有时间改变的。
“陛下,魏阁部、陈阁部到了!”王承恩走进来,看见崇祯的模样,心中一阵酸楚。
陈演、魏藻德,是崇祯朝最后的一任首辅和次辅。
山西一省之地,大明朝廷以为至少能与闯军相持半载,却不想一个多月的时间,三晋全失。
李建泰带走两万京营后,北京的防御已经十分空虚,崇祯已经有了调吴三桂回防的意思。
几日前,他曾暗示陈演,让内阁发令,调吴三桂回防,有关宁铁骑,大明还能一战,不过陈演却死活不写。
今日崇祯收到吴三桂的折子,询问是不是该回防,所以崇祯将两人叫来。
这时陈演和魏藻德站在书房内窃窃私语,不多时,换好衣服的崇祯,走进来坐定,身上已经看不到方才的样子。
两人立时闭口不在说话,跪在地上,将屁股撅起。
“两位先生,之前朕让你们下令,调关宁军回防京师,你们不说话。今日吴总兵上折询问,内阁可以下令了吧!”
崇祯说完,两人却依旧将屁股撅起,一声不吭。
这就是大明的大臣,这就是朕的臣子,一顺间,崇祯几乎被两人气疯,但这时,满朝大臣与他对立,他已经找不到,能取代两人的臣子。
“两位先生,你们是对此议有什么意见吗?”崇祯已经是近乎哀求,“两位先生只要开口,朕立刻下旨照办~”
崇祯等了许久,期盼两人能够说话,哪怕是知一声,这至少还能证明,两人还是站在他一边,但大殿上却依旧鸦雀无声,只有崇祯粗重的喘息……
忽然,崇祯猛的站起,一脚踢翻身前的案台,“滚,给朕滚……”
魏藻德与陈演,忙躬身仓皇的退出书房,到了外面却纷纷直起腰板,抖了抖身上官袍。
魏藻德道:“能写吗?”
“不能写!”陈演摆了摆手,一边往外走一边小声道。
“为啥?”魏藻德跟上。
陈演停住脚步,看着他,冷笑一声,“魏阁部想一想,万一事后清兵打进来,北方丢了,就是因为咱们做的决策,调吴三桂回防啊!”
魏藻德听后,不禁重重的点了点头,“对,是这么回事!”
陈演回头看了眼宫殿,“要调,他自己调,我们千万不能写,否则最后人头落地的肯定是我们,所以千万不能写啊!”
……
御书房内,崇祯将满桌的奏折扫落地下,嘴里念道着,“朕非亡国之君,臣皆亡国之臣,皆亡国之臣~~~”
“可怜我祖宗二百七十余年的基业,尽然毁于朕手,朕有何面目见祖宗于地下~”
崇祯声音颤抖着,似乎疯了一样,嘴里呢喃着,“国朝养士三百年,今日危亡之际,却无一人助朕,诸臣皆可杀,可杀~”
书房内的太监,看见崇祯的模样,心中都不禁无比伤感。
“陛下,陛下。”这时王承恩一脸惊慌的来到御书房,“闯贼的兵马,出现在京郊外了。”
啊!崇祯心头一惊,整个人忽然安静下来,他忽然走回来呆呆的坐着,有些失魂落魄。
闯贼已经兵临城下,大明真的要完了么?
“好,你们不愿意写,那就朕来下令!”崇祯忽然站起来,“去让人调吴三桂回来。”
崇祯确实不想担责任,他一直在以一个贤名君主来要求自己,而一个贤名的君主,是不能犯大错的。
只是他这样没担当,想着自己的名声,臣子干活了却讨不到好,最后便只有弄得君臣离心。
其实他所做所为,勤政、节俭、不好女色,完全符合儒家对贤名君主的要求,只是他学到的只是表象,没有先皇的传授,师傅们并没有教授他真正的帝王术,而是想将他塑造成一个书本中描述的明君。
可事实上,书本中只是记载了一些表面光辉的东西,但政治其实是黑暗、肮脏、无情的东西,这些书本不会教的东西,崇祯都没有学到。
这时他已经顾不上调吴三桂回防的后果,因为就算结果再坏,也不会比现在更坏了。
只是此时,局势已经明朗,吴三桂还会来么?
崇祯已经顾不上那么多,他忽然站起身来,离开了御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