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学会缝纫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最强战神、渡劫之王、天下第一、万族之劫、重生之都市仙尊、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妖夏
小说旗 www.xs7.info,最快更新重生八零幸福时光最新章节!
夏小语抚摸着这台缝纫机,心里非常激动。上辈子自己从来没有机会学习使用缝纫机,虽然伯父家闲置的就有好多台,但是自己却从来不敢开口让几个嫂子教自己使用。夏小语不是不想学,而是不敢学,也没机会学,平时做错一点点事都会被嘲笑笨手笨脚,对于学习使用缝纫机,就更不敢开口了。
虽然不会使用缝纫机,但是夏小语会手缝。手缝枕头,手缝简单的手提袋,甚至手缝比较简单的裙子,夏小语都做过。只要肯花功夫,手缝做出来的物件有时不比缝纫机做出来的差。但是,再好的手缝,速度也比不上缝纫机。
夏小语非常喜欢这个年代的缝纫机,不需要用电就能使用的缝纫机,简单、易用,只要学会了简单的修理,就无后顾之忧。后世的缝纫机都是用电的,虽然快了一些,用起来也更省力了一些,但是一旦坏掉,修理起来会很麻烦。
上辈子夏小语曾经在一家制衣厂做过兼职,其实就是剪线头。那家服装厂,每天都有缝纫机出现问题,经常要请师傅上门修理。本来之前夏小语想买一台来学的,看到这种情况,也就打消了那念头。
现在自己有了缝纫机,就方便多了,周围有很多年轻的媳妇,都会使用缝纫机。只要肯虚心请教,要想学会也不难。
林小燕家就有缝纫机,平时都是她妈妈在使用。夏小语便花了几天的时间,上门请教。
林小燕的妈妈是个非常热心的人,看到夏小语这么好学,便把缝纫机的各个部位都给夏小语好好介绍了一遍,然后耐心地教她使用。同时还教她,假如哪里坏了该怎么办。有些硬件坏了,到百货商店也是能买到零件替换的。夏小语学得非常认真,回到家里,还把一些重要的内容记下来。
最后林小燕的妈妈还特意上门,给夏小语的缝纫机调试了一番,给她调整了脚踏高度,让她用起来更方便一些。学了没多久,她终于学会使用那台缝纫机缝线了。
基本的都已经学会了,其余的知识,就只能自己摸索了。
其实,会缝线是基础,要想学会制衣,最重要的是要学会裁剪。也就是说,会缝线不算厉害,会裁剪的,才是高手。
在制衣厂里,裁剪师傅的工资比其他工种的都要高。
别小看在制衣厂里工作的人,虽然是体力劳动,但是有些工种,比社会上好多看起来很体面的工作的工资都要高。比如缝后袋,二零零几年的时候,很多女工就能有每月六千多元的工资,还是在三四线城市。这是计件的工资,假如订单多,还不止这个数。虽然有时要加班,但是稳定,还比周围大部分人的工资水平都要高,干起来会很有动力。
虽然想到这么多,但是夏小语现在并没打算在裁剪这个方向钻研。学一些简单的裁剪,为自己节省一些时间或者金钱就可以了。要知道,要想买到自己喜欢的衣服,逛街买的话,也要花不少时间。既然这样,还不如做法简单的自己做了,做法复杂的再去买,既省钱又省事。
伯父一家对于搬到城里是势在必行的,预计明年年初就能入伙,今年的春节还是在村里度过。
夏日辉说了他的打算,等以后稳定下来再接夏小语到城里住,现在暂时就由夏小语奶奶带着夏小语在村里过,祖孙俩也好看着农村的房子。反正夏小语明就要上小学了,节假日或者寒暑假到城里过就是了。
夏日辉说得冠冕堂皇,夏小语奶奶也没表示反对,对于已经七十多岁的老人来说,还是喜欢落叶归根、不希望远离家乡的。夏小语更是不会反对了,反正那家人中,对自己真心的人不多,免得朝对着晚对着,闹得心里不自在。
夏小语奶奶经过仔细思虑,对自己的大儿子提出了一些要求:首先,每半年给一次生活费和夏小语上学的钱。其次,在搬家前,把所有房子里需要修理的地方都修理一遍,比如门、地板和屋顶等等。
夏日辉非常爽快地答应了,每半年给一千元,把他的屋子大门、夏小语奶奶瓦房的屋顶和大门都做了加固,在夏小语奶奶的强烈要求下,夏日辉请人给夏小语家里屋的泥地面铺上了红色的方砖,铺方砖的时候,夏小语要求里面的一半用水泥把方砖固定,靠近门口的一半只铺上方砖,不用固定,反正地面平整,不影响行走和扫地,不用水泥,更加方便。
其实夏小语还有点小心思,不把大片的地面上的方砖固定,自己想在地里埋南乳坛子,就方便得多了。
就算有贼猜到自己会埋东西,一时之间也难以看出是埋在哪里。
房顶做了隔热层,也因为屋旁有一棵大树,遮住了一大部分的屋顶,所以在夏小语家里住着,哪怕是炎热的夏天,也不会很热。
夏小语知道奶奶是在为自己打算,心里还是感动的。
转眼间到了春节,夏小语又拿了一次压岁钱,加上之前夏小语存的钱,一共有一千八百多元。
夏日辉把全家的户口都迁到城里去了,包括夏小语的奶奶,全都光荣地成为城里人。
自从夏小语的父亲去世,母亲也改嫁后,夏小语家的户口就只剩下自己了,这次户口没迁到城里,奶奶把户口本还给她,让她自己保管,夏小语小心地把户口本放进抽屉里。
夏小语家在这边的土地不多,其实就算把户口迁走,夏小语名下的土地承包证上的土地和自留地都不会变。只是一些公地,出租给别人的时候,户口不在这里的人,就分不到钱。
公地的租金其实也不多,后世也就一个人一年几百元。夏小语并不看重这些,之所以把户口留在这里,就是希望自己的户口本握在自己手上,很多事情办起来会方便很多。
一切尘埃落定,夏小语的心也放下来了。
夏天还没到来,伯父一家就都搬到城里去了,入伙的那天,夏小语和奶奶都去了,伯父在新家大摆筵席,很是热闹!
奶奶看着大儿子高大气派的新房,也高兴得合不拢嘴。
一共两幢房子,每一幢的三楼和四楼,各分给一个堂哥,伯父和伯母住在二楼的一个单元,其余的房子,则是小孩子住,或者是用来办公的,一楼有个小房间,是安排给奶奶住的,奶奶出城的时候,便可以住在这里。
吃完入伙宴席,奶奶和夏小语便乘坐客车回到了石亭镇,再从镇上走路回到木阳村。
从此以后,夏小语就和奶奶两个人在这村里生活了。
因为不用忙活大儿子一家的伙食,奶奶也比之前更加空闲了。她每天干的活就是收拾收拾屋子,做两个人的饭菜。田也不种了,早在去年伯父一家打算迁到城里,就再也没种田了。
夏小语奶奶只在地里种一些南瓜、甘薯、玉米和豆子之类的农作物。随便种,不怎么打理,也不怎么在意收成。
夏小语自家的三块小小的地,加起来也不到半亩。她把自己家的地弄平整,也种上甘薯、豆子和南瓜。
夏小语抚摸着这台缝纫机,心里非常激动。上辈子自己从来没有机会学习使用缝纫机,虽然伯父家闲置的就有好多台,但是自己却从来不敢开口让几个嫂子教自己使用。夏小语不是不想学,而是不敢学,也没机会学,平时做错一点点事都会被嘲笑笨手笨脚,对于学习使用缝纫机,就更不敢开口了。
虽然不会使用缝纫机,但是夏小语会手缝。手缝枕头,手缝简单的手提袋,甚至手缝比较简单的裙子,夏小语都做过。只要肯花功夫,手缝做出来的物件有时不比缝纫机做出来的差。但是,再好的手缝,速度也比不上缝纫机。
夏小语非常喜欢这个年代的缝纫机,不需要用电就能使用的缝纫机,简单、易用,只要学会了简单的修理,就无后顾之忧。后世的缝纫机都是用电的,虽然快了一些,用起来也更省力了一些,但是一旦坏掉,修理起来会很麻烦。
上辈子夏小语曾经在一家制衣厂做过兼职,其实就是剪线头。那家服装厂,每天都有缝纫机出现问题,经常要请师傅上门修理。本来之前夏小语想买一台来学的,看到这种情况,也就打消了那念头。
现在自己有了缝纫机,就方便多了,周围有很多年轻的媳妇,都会使用缝纫机。只要肯虚心请教,要想学会也不难。
林小燕家就有缝纫机,平时都是她妈妈在使用。夏小语便花了几天的时间,上门请教。
林小燕的妈妈是个非常热心的人,看到夏小语这么好学,便把缝纫机的各个部位都给夏小语好好介绍了一遍,然后耐心地教她使用。同时还教她,假如哪里坏了该怎么办。有些硬件坏了,到百货商店也是能买到零件替换的。夏小语学得非常认真,回到家里,还把一些重要的内容记下来。
最后林小燕的妈妈还特意上门,给夏小语的缝纫机调试了一番,给她调整了脚踏高度,让她用起来更方便一些。学了没多久,她终于学会使用那台缝纫机缝线了。
基本的都已经学会了,其余的知识,就只能自己摸索了。
其实,会缝线是基础,要想学会制衣,最重要的是要学会裁剪。也就是说,会缝线不算厉害,会裁剪的,才是高手。
在制衣厂里,裁剪师傅的工资比其他工种的都要高。
别小看在制衣厂里工作的人,虽然是体力劳动,但是有些工种,比社会上好多看起来很体面的工作的工资都要高。比如缝后袋,二零零几年的时候,很多女工就能有每月六千多元的工资,还是在三四线城市。这是计件的工资,假如订单多,还不止这个数。虽然有时要加班,但是稳定,还比周围大部分人的工资水平都要高,干起来会很有动力。
虽然想到这么多,但是夏小语现在并没打算在裁剪这个方向钻研。学一些简单的裁剪,为自己节省一些时间或者金钱就可以了。要知道,要想买到自己喜欢的衣服,逛街买的话,也要花不少时间。既然这样,还不如做法简单的自己做了,做法复杂的再去买,既省钱又省事。
伯父一家对于搬到城里是势在必行的,预计明年年初就能入伙,今年的春节还是在村里度过。
夏日辉说了他的打算,等以后稳定下来再接夏小语到城里住,现在暂时就由夏小语奶奶带着夏小语在村里过,祖孙俩也好看着农村的房子。反正夏小语明就要上小学了,节假日或者寒暑假到城里过就是了。
夏日辉说得冠冕堂皇,夏小语奶奶也没表示反对,对于已经七十多岁的老人来说,还是喜欢落叶归根、不希望远离家乡的。夏小语更是不会反对了,反正那家人中,对自己真心的人不多,免得朝对着晚对着,闹得心里不自在。
夏小语奶奶经过仔细思虑,对自己的大儿子提出了一些要求:首先,每半年给一次生活费和夏小语上学的钱。其次,在搬家前,把所有房子里需要修理的地方都修理一遍,比如门、地板和屋顶等等。
夏日辉非常爽快地答应了,每半年给一千元,把他的屋子大门、夏小语奶奶瓦房的屋顶和大门都做了加固,在夏小语奶奶的强烈要求下,夏日辉请人给夏小语家里屋的泥地面铺上了红色的方砖,铺方砖的时候,夏小语要求里面的一半用水泥把方砖固定,靠近门口的一半只铺上方砖,不用固定,反正地面平整,不影响行走和扫地,不用水泥,更加方便。
其实夏小语还有点小心思,不把大片的地面上的方砖固定,自己想在地里埋南乳坛子,就方便得多了。
就算有贼猜到自己会埋东西,一时之间也难以看出是埋在哪里。
房顶做了隔热层,也因为屋旁有一棵大树,遮住了一大部分的屋顶,所以在夏小语家里住着,哪怕是炎热的夏天,也不会很热。
夏小语知道奶奶是在为自己打算,心里还是感动的。
转眼间到了春节,夏小语又拿了一次压岁钱,加上之前夏小语存的钱,一共有一千八百多元。
夏日辉把全家的户口都迁到城里去了,包括夏小语的奶奶,全都光荣地成为城里人。
自从夏小语的父亲去世,母亲也改嫁后,夏小语家的户口就只剩下自己了,这次户口没迁到城里,奶奶把户口本还给她,让她自己保管,夏小语小心地把户口本放进抽屉里。
夏小语家在这边的土地不多,其实就算把户口迁走,夏小语名下的土地承包证上的土地和自留地都不会变。只是一些公地,出租给别人的时候,户口不在这里的人,就分不到钱。
公地的租金其实也不多,后世也就一个人一年几百元。夏小语并不看重这些,之所以把户口留在这里,就是希望自己的户口本握在自己手上,很多事情办起来会方便很多。
一切尘埃落定,夏小语的心也放下来了。
夏天还没到来,伯父一家就都搬到城里去了,入伙的那天,夏小语和奶奶都去了,伯父在新家大摆筵席,很是热闹!
奶奶看着大儿子高大气派的新房,也高兴得合不拢嘴。
一共两幢房子,每一幢的三楼和四楼,各分给一个堂哥,伯父和伯母住在二楼的一个单元,其余的房子,则是小孩子住,或者是用来办公的,一楼有个小房间,是安排给奶奶住的,奶奶出城的时候,便可以住在这里。
吃完入伙宴席,奶奶和夏小语便乘坐客车回到了石亭镇,再从镇上走路回到木阳村。
从此以后,夏小语就和奶奶两个人在这村里生活了。
因为不用忙活大儿子一家的伙食,奶奶也比之前更加空闲了。她每天干的活就是收拾收拾屋子,做两个人的饭菜。田也不种了,早在去年伯父一家打算迁到城里,就再也没种田了。
夏小语奶奶只在地里种一些南瓜、甘薯、玉米和豆子之类的农作物。随便种,不怎么打理,也不怎么在意收成。
夏小语自家的三块小小的地,加起来也不到半亩。她把自己家的地弄平整,也种上甘薯、豆子和南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