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渐入佳境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最强战神、渡劫之王、天下第一、万族之劫、重生之都市仙尊、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妖夏
小说旗 www.xs7.info,最快更新大明圣祖最新章节!
“好了,都不要探头探脑了,进来领钱吧!”
打开自己院子的门后,刘斌冲着那些徘徊不肯离去的人大声喊道。他的话音刚落,人群中顿时爆发了一阵轻微的喜悦声。嘈杂兴奋的讨论登时而起,大家不约而同的朝着刘斌的院落中挤去。
院子里,是一个头发斑白的老人,正手执毛笔,过来一个,记录一下,让人按手印,然后从另一个袋子里拿出白花花的银子,给签字画押的人。这个老人就是负责过来长眼的,在刘斌依照家庭背景选过一边后,他再次用自己阅人无数的眼珠子,给筛选一边。
相比于有些懵懂不清的刘斌,他可是清清楚楚的知道,自己是为谁做事,因此非常的刻苦用心,兢兢业业,一点都不敢懈怠。后半辈倒是是享福还是去倒马桶,就看这一遭了。
刘斌站在旁边,看着那些笑的合不拢嘴的街坊邻居,也有些得意,冲着最后派对领钱的一个佃户打扮的黝黑中年男子笑骂道:“铁壳子,你不是说不把自己娃给送过来的么,不是说我是改行做人拐子了么?怎么,还来我这人拐子这领钱?”
听到对方这么寒碜自己,这个外号叫铁壳子的庄稼汉立马泛起不好意思的笑容,冲着打趣他的刘斌连连告饶:“刘小哥儿,别嘲笑俺了,俺不是见识少么,不懂事,之前嘲笑你的是俺的不对,是俺不对。”
“行了,行了,别作揖了,快去领钱吧。”刘斌也不是真要怪他,只是出出之前心中那口闷气而已。铁壳子听他这么一说,更加的不好意思了,连连又是几个鞠躬,才跑过去,最后一个画押领钱。
十个人的家属,不过是二十两银子,一下子就发完了。等到这些自己相熟的人走了,刘斌才走过来,有些恭敬的冲正揉着手腕的老人问道:“董老,您可曾休息好。明天能否出发,陪同我一起去选人。”
刘斌并不知道老人的名字,只知道老人姓董,因而如此称呼。听到他的问话,董太监松泛了下手腕后,沙哑着嗓子说道:“杂…..老夫自然无事,明天能和刘壮士一同出门。”
“那可真是太好了。”刘斌大喜。这个太监厉害程度,他是见识过的,光是这么捏捏看看,就能将那些身子骨先天不好或者是有隐疾的少年给挑出来,让他省去了无数的麻烦和功夫。
当知道这老太监有这个本事后,朱由校还十分好奇,见了他们次,亲口询问了下。其原理听起来有些神奇,就是一些相士的特殊技巧,是很久以前流传下来的,他不过是凑巧学会了一些,加上宫廷中的经验,才有了这么一身奇怪的本事。
“董老,您今天可要好好休息,明天我们可要出了这北京城,去周边的农田农庄那里去招人,到时候可有的走了。”似乎想起了什么,高兴过后,刘斌又有些担心。
仔细研究了下朱由校良家子的标准后,刘斌发现,在这城里,想要找齐三百个这样的少年郎,真的是非常难了,不是身体素质不达标,就是家庭背景不符合,要不就是在街道上混过,太过油滑刁钻。
自己发动认识的所有人,陆陆续续的有那么二三百个少年郎来,但符合标准的却只有十个。天子脚下之民的这个素质,既让刘斌有些吃惊,也让他隐隐有些担忧,怕会耽误贵人的事情。
结合管家大人给的筛选标准,他和罗清绸缪商量后,很快就将目标锁定到了北京城最外围的地方,那里有着大量的农庄田场,佃户众多。贵人不要商贾子弟,不要走街串巷之人,那里正好合适,全是身家清白的正经农人。
人员都安排交代妥当后,刘斌便拿着魏忠贤给的经费,开始购置行头车马。久在坊间行走的他,深深的知道,一身光鲜气派的行头是多么的重要。而且去往城郊,肯定不能像这次这样,让人带着那些将信将疑的市民去灵春坊查看。
为了诸事妥当,又快又好的办成事情,刘斌和罗清细细思量了大半天,才有了头绪,而后便分派人手,各自去准备置办,只待诸事妥当后,就驾着车马前往城郊农庄。
东宫禁军驻地。
朱由校正捏着一根制作精美的鹅毛笔伏案疾书,一边写一边整理着自己的思路。鹅毛笔是他让银作局里的大匠制作的,这些年,他虽然没有将手往那边伸,但是却经常让那些匠人们做些小玩意,比如现在用的鹅毛笔,炭笔等。至于牙刷这个东西,在他穿越来不久后,不用吩咐,就开始用上了。
这些东西其实老祖宗早就发明了,只是流传的不广,不过后世的考古却早就证实,我们的祖宗还是很聪明的,像是牙刷啊,坐便器啊,下水道水管啊,游标卡尺啊之类的,早已存在。朱由校只不过将自己的想法一说,工匠们就能给他做出来。
这次的书写,他没有让刘若愚来执笔,倒不是说写的东西又多机密,只是朱由校觉得这样更让他进入思考状态,逐条逐句亲笔写下了,能让自己的思路更加的清晰。他此刻正在书写的,正是对这几天自己亲自训练后经验的总结。
在鹅毛挥动之间,隐约能听到阵阵有些怪异的口令声飘进来。现在正在外面指挥十个少年郎训练的,是那二十名太监中的一个,这是朱由校的注意,他打算让这二十人,轮流带一遍,每个人带上一天,尝试下带新兵训练是什么感觉,积累下经验。
为此,他还特意嘱咐了下魏忠贤,让他先不要送人进来,等到二十天后,他这边都轮了一遍,再往宫里送人。这个吩咐,刚好也让魏忠贤松了口气,刘斌的计划虽好,但却出乎意料的要多费不少时间,此时有了二十天,正好可以多准备下,弄得妥当些。而为了这事,魏忠贤也是,天天早出晚归,白天在宫里几乎见不到他的人影。
不过尽管事情很多,但魏忠贤晚上,必定会回来,绝不会在外面过夜。每天到了晚上,朱由校就会将这二十名教官太监给集中起来,然后让刘若愚教他们认字,而这个时候,没有进过内书堂的魏忠贤和王承恩也会一并学习。
这么多年下来,他们早就发现,这位小爷非常的不一样,他特别重视手下对于文字的掌握。当得知这些太监只有极少部分进过内书堂后,他立刻就安排这样的学习。而且安排的学习和内书堂有些不一样,不仅有启蒙识字,还有一些九章算术,账目计算之类的。王承恩之所以被安排去管理财务,便是因为他在算术上面学习的极好。
自从训练了这些太监一段时间,发现他们不是当兵的料,朱由校立马就改变了自己的注意。他当初是想学着一本小说里,将这些太监训练成类似于政委的专门做思想宣传工作的训导官,但一段时间后,他发现身残志不残太监还是极少的,身上的零件缺少了一块后,这些人或多或少都有些不好的习惯,改都改不过来。
所以他立马放弃了自己的想法,只打算让他们做一个中转,帮自己训练一棒子人,至于之后的去处,他也有了个想法,走商贾路线,替他管理财务。所以他才开始让这些年轻宦官们学些算术账目。
房间内非常的安静,只有朱由校沙沙的写字声和客氏扇着扇子的声音。写着写着,他还时不时的停下来思考半晌,认真的神情,和他稚嫩的脸蛋,显得极为不符,让人看得有些忍俊不禁,但房间中默默站立伺候的太监宫女,却熟视无睹,似乎已经习惯。
他在大幅度的修改自己制定的训练方针计划。他前世当兵那会,提倡讲究的是文明带兵,虽然新兵连打人也不是没有,但却已经极少了,他三个月的新兵连下来,也不过就那么三四起。等到他参加工作,又赶上了司法改革,监狱也讲究起了文明管理,各种打人骂人查处的极为严厉。
受到这些影响,他一开始制定计划自然也就朝这面偏向了。当经过自己两三天的亲身经历后,他却愕然的发现,自己似乎错了。和现代人见多识广,接受适应能力强不同,这里的明朝人,似乎身体记忆来的更加快。噼里啪啦的几棍子下去,各种毛病很快就跟着改了。
什么生活卫生习惯啊,什么身体的孤僻动作,礼貌以及排队的秩序行为养成之类的,棍棒加身,很快就改正了。说教没用,惩罚才有用。
这种情况下,他怎么还可能教条的坚持自己错误经验指导下写出来的计划方案。他可是常常自诩毛爷爷的信徒,实事求是,因地制宜,与时俱进可不是说着玩的。
既然棍棒有效那就用棍棒。
还别说,如此一番惩戒下来,秩序顿时井然,十人横排走动间,隐隐有了那么一丝的味道。对于挨打他们也没什么意见,只是有些奇怪,不是说好来当长工的么,怎么成天训练这个。都是底层的子弟,对于队列的作用,他们并没有什么感觉,只有出身军户的李捕鱼,似乎隐隐有所察觉。
慢慢的写了几大页的纸,朱由校才渐渐的停了下来,搁下鹅毛笔,活动活动自己的手腕。逐渐炎热的天气,让他出了一头的汗,就算旁边的客氏使劲的扇风也消不下去。
稍微休息了下,朱由校又翻出了自己那本步兵操典,然后开始批注修改,错误的东西,必须及时改正。
“好了,都不要探头探脑了,进来领钱吧!”
打开自己院子的门后,刘斌冲着那些徘徊不肯离去的人大声喊道。他的话音刚落,人群中顿时爆发了一阵轻微的喜悦声。嘈杂兴奋的讨论登时而起,大家不约而同的朝着刘斌的院落中挤去。
院子里,是一个头发斑白的老人,正手执毛笔,过来一个,记录一下,让人按手印,然后从另一个袋子里拿出白花花的银子,给签字画押的人。这个老人就是负责过来长眼的,在刘斌依照家庭背景选过一边后,他再次用自己阅人无数的眼珠子,给筛选一边。
相比于有些懵懂不清的刘斌,他可是清清楚楚的知道,自己是为谁做事,因此非常的刻苦用心,兢兢业业,一点都不敢懈怠。后半辈倒是是享福还是去倒马桶,就看这一遭了。
刘斌站在旁边,看着那些笑的合不拢嘴的街坊邻居,也有些得意,冲着最后派对领钱的一个佃户打扮的黝黑中年男子笑骂道:“铁壳子,你不是说不把自己娃给送过来的么,不是说我是改行做人拐子了么?怎么,还来我这人拐子这领钱?”
听到对方这么寒碜自己,这个外号叫铁壳子的庄稼汉立马泛起不好意思的笑容,冲着打趣他的刘斌连连告饶:“刘小哥儿,别嘲笑俺了,俺不是见识少么,不懂事,之前嘲笑你的是俺的不对,是俺不对。”
“行了,行了,别作揖了,快去领钱吧。”刘斌也不是真要怪他,只是出出之前心中那口闷气而已。铁壳子听他这么一说,更加的不好意思了,连连又是几个鞠躬,才跑过去,最后一个画押领钱。
十个人的家属,不过是二十两银子,一下子就发完了。等到这些自己相熟的人走了,刘斌才走过来,有些恭敬的冲正揉着手腕的老人问道:“董老,您可曾休息好。明天能否出发,陪同我一起去选人。”
刘斌并不知道老人的名字,只知道老人姓董,因而如此称呼。听到他的问话,董太监松泛了下手腕后,沙哑着嗓子说道:“杂…..老夫自然无事,明天能和刘壮士一同出门。”
“那可真是太好了。”刘斌大喜。这个太监厉害程度,他是见识过的,光是这么捏捏看看,就能将那些身子骨先天不好或者是有隐疾的少年给挑出来,让他省去了无数的麻烦和功夫。
当知道这老太监有这个本事后,朱由校还十分好奇,见了他们次,亲口询问了下。其原理听起来有些神奇,就是一些相士的特殊技巧,是很久以前流传下来的,他不过是凑巧学会了一些,加上宫廷中的经验,才有了这么一身奇怪的本事。
“董老,您今天可要好好休息,明天我们可要出了这北京城,去周边的农田农庄那里去招人,到时候可有的走了。”似乎想起了什么,高兴过后,刘斌又有些担心。
仔细研究了下朱由校良家子的标准后,刘斌发现,在这城里,想要找齐三百个这样的少年郎,真的是非常难了,不是身体素质不达标,就是家庭背景不符合,要不就是在街道上混过,太过油滑刁钻。
自己发动认识的所有人,陆陆续续的有那么二三百个少年郎来,但符合标准的却只有十个。天子脚下之民的这个素质,既让刘斌有些吃惊,也让他隐隐有些担忧,怕会耽误贵人的事情。
结合管家大人给的筛选标准,他和罗清绸缪商量后,很快就将目标锁定到了北京城最外围的地方,那里有着大量的农庄田场,佃户众多。贵人不要商贾子弟,不要走街串巷之人,那里正好合适,全是身家清白的正经农人。
人员都安排交代妥当后,刘斌便拿着魏忠贤给的经费,开始购置行头车马。久在坊间行走的他,深深的知道,一身光鲜气派的行头是多么的重要。而且去往城郊,肯定不能像这次这样,让人带着那些将信将疑的市民去灵春坊查看。
为了诸事妥当,又快又好的办成事情,刘斌和罗清细细思量了大半天,才有了头绪,而后便分派人手,各自去准备置办,只待诸事妥当后,就驾着车马前往城郊农庄。
东宫禁军驻地。
朱由校正捏着一根制作精美的鹅毛笔伏案疾书,一边写一边整理着自己的思路。鹅毛笔是他让银作局里的大匠制作的,这些年,他虽然没有将手往那边伸,但是却经常让那些匠人们做些小玩意,比如现在用的鹅毛笔,炭笔等。至于牙刷这个东西,在他穿越来不久后,不用吩咐,就开始用上了。
这些东西其实老祖宗早就发明了,只是流传的不广,不过后世的考古却早就证实,我们的祖宗还是很聪明的,像是牙刷啊,坐便器啊,下水道水管啊,游标卡尺啊之类的,早已存在。朱由校只不过将自己的想法一说,工匠们就能给他做出来。
这次的书写,他没有让刘若愚来执笔,倒不是说写的东西又多机密,只是朱由校觉得这样更让他进入思考状态,逐条逐句亲笔写下了,能让自己的思路更加的清晰。他此刻正在书写的,正是对这几天自己亲自训练后经验的总结。
在鹅毛挥动之间,隐约能听到阵阵有些怪异的口令声飘进来。现在正在外面指挥十个少年郎训练的,是那二十名太监中的一个,这是朱由校的注意,他打算让这二十人,轮流带一遍,每个人带上一天,尝试下带新兵训练是什么感觉,积累下经验。
为此,他还特意嘱咐了下魏忠贤,让他先不要送人进来,等到二十天后,他这边都轮了一遍,再往宫里送人。这个吩咐,刚好也让魏忠贤松了口气,刘斌的计划虽好,但却出乎意料的要多费不少时间,此时有了二十天,正好可以多准备下,弄得妥当些。而为了这事,魏忠贤也是,天天早出晚归,白天在宫里几乎见不到他的人影。
不过尽管事情很多,但魏忠贤晚上,必定会回来,绝不会在外面过夜。每天到了晚上,朱由校就会将这二十名教官太监给集中起来,然后让刘若愚教他们认字,而这个时候,没有进过内书堂的魏忠贤和王承恩也会一并学习。
这么多年下来,他们早就发现,这位小爷非常的不一样,他特别重视手下对于文字的掌握。当得知这些太监只有极少部分进过内书堂后,他立刻就安排这样的学习。而且安排的学习和内书堂有些不一样,不仅有启蒙识字,还有一些九章算术,账目计算之类的。王承恩之所以被安排去管理财务,便是因为他在算术上面学习的极好。
自从训练了这些太监一段时间,发现他们不是当兵的料,朱由校立马就改变了自己的注意。他当初是想学着一本小说里,将这些太监训练成类似于政委的专门做思想宣传工作的训导官,但一段时间后,他发现身残志不残太监还是极少的,身上的零件缺少了一块后,这些人或多或少都有些不好的习惯,改都改不过来。
所以他立马放弃了自己的想法,只打算让他们做一个中转,帮自己训练一棒子人,至于之后的去处,他也有了个想法,走商贾路线,替他管理财务。所以他才开始让这些年轻宦官们学些算术账目。
房间内非常的安静,只有朱由校沙沙的写字声和客氏扇着扇子的声音。写着写着,他还时不时的停下来思考半晌,认真的神情,和他稚嫩的脸蛋,显得极为不符,让人看得有些忍俊不禁,但房间中默默站立伺候的太监宫女,却熟视无睹,似乎已经习惯。
他在大幅度的修改自己制定的训练方针计划。他前世当兵那会,提倡讲究的是文明带兵,虽然新兵连打人也不是没有,但却已经极少了,他三个月的新兵连下来,也不过就那么三四起。等到他参加工作,又赶上了司法改革,监狱也讲究起了文明管理,各种打人骂人查处的极为严厉。
受到这些影响,他一开始制定计划自然也就朝这面偏向了。当经过自己两三天的亲身经历后,他却愕然的发现,自己似乎错了。和现代人见多识广,接受适应能力强不同,这里的明朝人,似乎身体记忆来的更加快。噼里啪啦的几棍子下去,各种毛病很快就跟着改了。
什么生活卫生习惯啊,什么身体的孤僻动作,礼貌以及排队的秩序行为养成之类的,棍棒加身,很快就改正了。说教没用,惩罚才有用。
这种情况下,他怎么还可能教条的坚持自己错误经验指导下写出来的计划方案。他可是常常自诩毛爷爷的信徒,实事求是,因地制宜,与时俱进可不是说着玩的。
既然棍棒有效那就用棍棒。
还别说,如此一番惩戒下来,秩序顿时井然,十人横排走动间,隐隐有了那么一丝的味道。对于挨打他们也没什么意见,只是有些奇怪,不是说好来当长工的么,怎么成天训练这个。都是底层的子弟,对于队列的作用,他们并没有什么感觉,只有出身军户的李捕鱼,似乎隐隐有所察觉。
慢慢的写了几大页的纸,朱由校才渐渐的停了下来,搁下鹅毛笔,活动活动自己的手腕。逐渐炎热的天气,让他出了一头的汗,就算旁边的客氏使劲的扇风也消不下去。
稍微休息了下,朱由校又翻出了自己那本步兵操典,然后开始批注修改,错误的东西,必须及时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