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往事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最强战神、渡劫之王、天下第一、万族之劫、重生之都市仙尊、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妖夏
小说旗 www.xs7.info,最快更新重生农家幺妹最新章节!
三家村里三姓人家,宁家子嗣一直是最少的,到了宁梁父亲那一辈,才分成了三房。
大房只有宁梁一个儿子,一直守着老屋住着,三房虽然有两个儿子,但现在只有一个孙子,因此也没分家,依旧都住在老屋。
唯有二房儿子多,老屋早住不下,因此几个小儿子都分家另过了,长子宁大伯分到了老屋,也负责供养父母,因此他刚刚才将二老爷子的事情一力担了下来。
但是宁婉却不允许二房将那些事情含混过去,一定要问明白。但是她其实已经很给二房面子了,毕竟都是姓宁的,真揭开了,整个宁家在三家村里都没法子抬头做人,因此她并没有当着众人的面来问。
见二老爷子终于认了错,宁婉在心里冷笑一声,如果自己不将事情捅破,二爷爷还要眼睁睁地看着自家家破人亡也不开口,一直到他临死之前良心过不去才说的吧!那时候就是说了,又有什么用处!
不过,这样又已经比三房好得多了,毕竟三房恐怕连承认也不肯,甚至他们中午过来找二爷爷,大约想的就是如何将事情抵赖过去。当年宁婉听到了二爷爷临终之语,也曾派人去问过三老太爷,可是他一口否定了,让宁婉也毫无办法。
当然他后来也没有好结果!
就在死一般的沉寂中,二老爷子抽泣了几声,抬手抹了抹泪,看看站在下面的大房四口人,张了张嘴,却什么也没说出来,他实在是没脸说啊!
大伯见状却劝道:“爹,你就说了吧,免得一直压在心里难受。”他年纪比宁梁大,因此有些事情倒影影绰绰地知道一些,压在心里这么多年,便养成不爱说话的性子,现在却别旁人都明白爹的心思。
“再不说我就只能带到棺材里了,”二爷爷深深地叹了一声气,终于向宁梁道:“当年你太爷爷走的时候,我和你三叔也就像你爹走时你那个年纪,我们都是你爹养大的,又给我们盖了房娶了媳妇,每家又给了三石粮食。”
三石粮食大约有一千斤,不过在三家村,粮食一般都指没有加工过的,也就是带着皮的,因此真正磨好了会少很多,但这个数目正是三家村三亩地一年的产出,也是村里人公认一个人一年的花销,包括吃住零用。
“所以你爹走的时候,让我和你三叔每人养你一年,意思就是让我们还了他当年的恩。他这个人一辈子要强,这些话平日里再不说的,因此你和你姐都不知道,但我和你三叔心里明白,自然全答应。”
“可是后来,”二爷爷又哽咽起来,“我们两房子女多,地却不如大房多,因此自二郎到了十六岁上娶了媳妇,日子便越过越好了。这时他要还我们两家各三石粮食,我们就动了歪心收下了,再然后也不知怎么,就觉得自己果真对二郎恩情如山了……”
然后就一步步地欺负爹和娘。
宁婉这才将事情都合上了,爷爷那样要强的人,虽然后来病倒了,但怎么会不将唯一的儿子安顿好呢?
在三家村,兄弟子侄之间守望相助本就是应该的,爷爷帮两个弟弟的时候也未必想到回报,但是到了他离世的时候,请两个弟弟再帮儿子一把却是再正当不过了。那时他一定以为自己养大的两个弟弟会替自己照顾好儿子才放心地走了,没想到人心却是最不可靠的。
二老爷子说完了,便看着宁婉,颤声问:“大、大哥还说什么了?”
其实二老爷子之所以能说出实话,愧疚并不是主要的,而是他担心死后再遇到爷爷。宁婉看着他昏暗的老眼,颊边几行泪,却怎么也生不出同情之心。如果自家只是损失点粮食银钱,宁婉也许不会如此心狠,但是在梦中,她遇到的事情远非如此简单,因此她依旧不能原谅二爷爷。
虽然她没有见过爷爷,她的问话也不是爷爷告诉她的,但相善恶到头终有报并不错,否则自己怎么会做了那样一个梦?
宁婉迎着二老爷子的目光看了过去,“人在做,天在看!”她亦不说这话是爷爷说的,还是自己说的,转身就走了,以后她再不想与宁家这两房人有什么瓜葛了。
二老爷子听了这话,直挺挺地倒在了炕上,大声哭了起来,“我对不起大哥呀!”
宁大郎赶紧上前,“爹,父债子偿,你不必担心,我一定把欠二郎家的都还上。大爷爷也不会再埋怨你了。”
宁梁也不忍,且他一向与二叔更亲近,因此也过去劝道:“二叔,你毕竟养了我一年,待我也好,就是娶于氏的时候也是你帮我们说的话。”
于氏也想起了当年的事,她与家人讨饭讨到宁梁门前,宁梁给了他们几个高粱米面的窝窝不算,还让他们进门喝水。后来爹娘看出宁梁是个好人,便生了想把她留在三家村的意思,打听了宁梁还没娶亲,就提出几斗米把自己卖给宁梁做媳妇。
当时宁梁看过她就愿意了,可是三叔却不点头,僵持了一天,还是二叔帮着说和她才留在了三家村,以后的日子虽然也苦,但毕竟没有再挨过饿,所以于氏还是很念这个情,眼下果真便将怨恨都忘记了,只想起了二叔的好。
于氏是侄媳妇倒不好上前,因此便与大伯娘站在一处道:“过去的事情就过去了,我们毕竟是一家人,打断骨头还连着筋呢。”
宁清左右看看,总归是小辈插不嘴,转身随着宁婉回了家,气愤不已,“原来二爷爷三爷爷这样忘恩负义,亏他们还能在我们面前装出长辈的样子,我们家里那些吃食也都喂到了狗肚子里了!”
把过年送的饺子、鸡肉、甚至去年的月饼、粽子一样样地全想了起来,唠叨了半晌,又跺脚道:“不行,这事我要在村子里说出去,让大家都知道!”
宁婉一把拉住了宁清,若论对二房三房的恨,她绝对比宁清还强烈,但是她在那个梦中懂得了许多,早非十几岁的女孩子了,“这些事情不能向外面说,如果说了,郭余两家更会瞧不起我们宁家了,村里有什么事,我们宁家就会更吃亏。”
宁婉弄清了事情的来龙去脉,便猜想到,先前宁家二老爷子三老爷子在郭余两家老爷子面前总处于下风,大概就是因为他们的事情郭余两家的老人也隐隐知道一些,毕竟他们都是同一辈的人,同在一个小小的村子里,再瞒不过去。因此郭家和余家的老爷子们瞧不起他们,才会打压宁家。
现在把真相说出去,除了让郭余两家更看不起宁家以后,还能有什么?就是他们会不会大房有些同情,也很难说,何况就是同情了又能怎么样?自家的日子终究还是要靠自家人努力才能过好的。
不管怎么样,这种事情大房完全没有必要主动去说,那两姓人有猜到的,也不可能十分确定,维持着三家村的平衡最好。
宁清听了不以为然,“我们家已经吃了这么多年的亏了,还能亏到哪里?我不说出去心里不服!”
宁婉便一笑道:“我也是为你好,毕竟宁家的名声坏了,对你的名声也不好。”
眼下宁清最在意的就是与刘货郎的亲事了,因此一听到关乎自己的名声,也醒悟过来,便再不要出去了,转身回来坐到炕上,拿着下午于氏粘好的鞋面在油灯下绣花。
宁梁和于氏了过一阵子才回来,见了宁清和宁婉才想起来嘱咐,“这些事情本不该让你们听的,可是既然都知道了,就不要到外面说,免得人家笑话。”
宁清瞧了一眼宁婉,“我们自然不能出去乱说,对我们家名声也不好!”
“这就对了,你二爷爷三爷爷再不对,也是长辈,我们不能说长辈的坏话,叫村里人戳脊梁骨呢。”
于氏说的不是没有道理,宁婉本也不打算将事情公之于众,只是她却关心,“三房欠我们的粮食怎么办?”
于氏也不知道,转过去看丈夫,宁梁心里更是乱糟糟的,现在为难地道:“我也不知道,总不能上门去要吧。”
然后似乎又为自己找了个借口一般地,“我毕竟在三房吃住了一年,还他们三石粮食也应该。至于当年你们爷爷给了三房的,那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于氏便也赞同道:“算了,毕竟是长辈,我们家也不缺那三石粮食。”
若是宁婉,就算不要回来三石粮食,也要去三房将话说明白。但显然,宁梁和于氏最怕的就是这一点,他们性子软弱,最多敢跟着宁婉去二房问一问,一提到三房,异口同声地找借口退了下来。
三家村里三姓人家,宁家子嗣一直是最少的,到了宁梁父亲那一辈,才分成了三房。
大房只有宁梁一个儿子,一直守着老屋住着,三房虽然有两个儿子,但现在只有一个孙子,因此也没分家,依旧都住在老屋。
唯有二房儿子多,老屋早住不下,因此几个小儿子都分家另过了,长子宁大伯分到了老屋,也负责供养父母,因此他刚刚才将二老爷子的事情一力担了下来。
但是宁婉却不允许二房将那些事情含混过去,一定要问明白。但是她其实已经很给二房面子了,毕竟都是姓宁的,真揭开了,整个宁家在三家村里都没法子抬头做人,因此她并没有当着众人的面来问。
见二老爷子终于认了错,宁婉在心里冷笑一声,如果自己不将事情捅破,二爷爷还要眼睁睁地看着自家家破人亡也不开口,一直到他临死之前良心过不去才说的吧!那时候就是说了,又有什么用处!
不过,这样又已经比三房好得多了,毕竟三房恐怕连承认也不肯,甚至他们中午过来找二爷爷,大约想的就是如何将事情抵赖过去。当年宁婉听到了二爷爷临终之语,也曾派人去问过三老太爷,可是他一口否定了,让宁婉也毫无办法。
当然他后来也没有好结果!
就在死一般的沉寂中,二老爷子抽泣了几声,抬手抹了抹泪,看看站在下面的大房四口人,张了张嘴,却什么也没说出来,他实在是没脸说啊!
大伯见状却劝道:“爹,你就说了吧,免得一直压在心里难受。”他年纪比宁梁大,因此有些事情倒影影绰绰地知道一些,压在心里这么多年,便养成不爱说话的性子,现在却别旁人都明白爹的心思。
“再不说我就只能带到棺材里了,”二爷爷深深地叹了一声气,终于向宁梁道:“当年你太爷爷走的时候,我和你三叔也就像你爹走时你那个年纪,我们都是你爹养大的,又给我们盖了房娶了媳妇,每家又给了三石粮食。”
三石粮食大约有一千斤,不过在三家村,粮食一般都指没有加工过的,也就是带着皮的,因此真正磨好了会少很多,但这个数目正是三家村三亩地一年的产出,也是村里人公认一个人一年的花销,包括吃住零用。
“所以你爹走的时候,让我和你三叔每人养你一年,意思就是让我们还了他当年的恩。他这个人一辈子要强,这些话平日里再不说的,因此你和你姐都不知道,但我和你三叔心里明白,自然全答应。”
“可是后来,”二爷爷又哽咽起来,“我们两房子女多,地却不如大房多,因此自二郎到了十六岁上娶了媳妇,日子便越过越好了。这时他要还我们两家各三石粮食,我们就动了歪心收下了,再然后也不知怎么,就觉得自己果真对二郎恩情如山了……”
然后就一步步地欺负爹和娘。
宁婉这才将事情都合上了,爷爷那样要强的人,虽然后来病倒了,但怎么会不将唯一的儿子安顿好呢?
在三家村,兄弟子侄之间守望相助本就是应该的,爷爷帮两个弟弟的时候也未必想到回报,但是到了他离世的时候,请两个弟弟再帮儿子一把却是再正当不过了。那时他一定以为自己养大的两个弟弟会替自己照顾好儿子才放心地走了,没想到人心却是最不可靠的。
二老爷子说完了,便看着宁婉,颤声问:“大、大哥还说什么了?”
其实二老爷子之所以能说出实话,愧疚并不是主要的,而是他担心死后再遇到爷爷。宁婉看着他昏暗的老眼,颊边几行泪,却怎么也生不出同情之心。如果自家只是损失点粮食银钱,宁婉也许不会如此心狠,但是在梦中,她遇到的事情远非如此简单,因此她依旧不能原谅二爷爷。
虽然她没有见过爷爷,她的问话也不是爷爷告诉她的,但相善恶到头终有报并不错,否则自己怎么会做了那样一个梦?
宁婉迎着二老爷子的目光看了过去,“人在做,天在看!”她亦不说这话是爷爷说的,还是自己说的,转身就走了,以后她再不想与宁家这两房人有什么瓜葛了。
二老爷子听了这话,直挺挺地倒在了炕上,大声哭了起来,“我对不起大哥呀!”
宁大郎赶紧上前,“爹,父债子偿,你不必担心,我一定把欠二郎家的都还上。大爷爷也不会再埋怨你了。”
宁梁也不忍,且他一向与二叔更亲近,因此也过去劝道:“二叔,你毕竟养了我一年,待我也好,就是娶于氏的时候也是你帮我们说的话。”
于氏也想起了当年的事,她与家人讨饭讨到宁梁门前,宁梁给了他们几个高粱米面的窝窝不算,还让他们进门喝水。后来爹娘看出宁梁是个好人,便生了想把她留在三家村的意思,打听了宁梁还没娶亲,就提出几斗米把自己卖给宁梁做媳妇。
当时宁梁看过她就愿意了,可是三叔却不点头,僵持了一天,还是二叔帮着说和她才留在了三家村,以后的日子虽然也苦,但毕竟没有再挨过饿,所以于氏还是很念这个情,眼下果真便将怨恨都忘记了,只想起了二叔的好。
于氏是侄媳妇倒不好上前,因此便与大伯娘站在一处道:“过去的事情就过去了,我们毕竟是一家人,打断骨头还连着筋呢。”
宁清左右看看,总归是小辈插不嘴,转身随着宁婉回了家,气愤不已,“原来二爷爷三爷爷这样忘恩负义,亏他们还能在我们面前装出长辈的样子,我们家里那些吃食也都喂到了狗肚子里了!”
把过年送的饺子、鸡肉、甚至去年的月饼、粽子一样样地全想了起来,唠叨了半晌,又跺脚道:“不行,这事我要在村子里说出去,让大家都知道!”
宁婉一把拉住了宁清,若论对二房三房的恨,她绝对比宁清还强烈,但是她在那个梦中懂得了许多,早非十几岁的女孩子了,“这些事情不能向外面说,如果说了,郭余两家更会瞧不起我们宁家了,村里有什么事,我们宁家就会更吃亏。”
宁婉弄清了事情的来龙去脉,便猜想到,先前宁家二老爷子三老爷子在郭余两家老爷子面前总处于下风,大概就是因为他们的事情郭余两家的老人也隐隐知道一些,毕竟他们都是同一辈的人,同在一个小小的村子里,再瞒不过去。因此郭家和余家的老爷子们瞧不起他们,才会打压宁家。
现在把真相说出去,除了让郭余两家更看不起宁家以后,还能有什么?就是他们会不会大房有些同情,也很难说,何况就是同情了又能怎么样?自家的日子终究还是要靠自家人努力才能过好的。
不管怎么样,这种事情大房完全没有必要主动去说,那两姓人有猜到的,也不可能十分确定,维持着三家村的平衡最好。
宁清听了不以为然,“我们家已经吃了这么多年的亏了,还能亏到哪里?我不说出去心里不服!”
宁婉便一笑道:“我也是为你好,毕竟宁家的名声坏了,对你的名声也不好。”
眼下宁清最在意的就是与刘货郎的亲事了,因此一听到关乎自己的名声,也醒悟过来,便再不要出去了,转身回来坐到炕上,拿着下午于氏粘好的鞋面在油灯下绣花。
宁梁和于氏了过一阵子才回来,见了宁清和宁婉才想起来嘱咐,“这些事情本不该让你们听的,可是既然都知道了,就不要到外面说,免得人家笑话。”
宁清瞧了一眼宁婉,“我们自然不能出去乱说,对我们家名声也不好!”
“这就对了,你二爷爷三爷爷再不对,也是长辈,我们不能说长辈的坏话,叫村里人戳脊梁骨呢。”
于氏说的不是没有道理,宁婉本也不打算将事情公之于众,只是她却关心,“三房欠我们的粮食怎么办?”
于氏也不知道,转过去看丈夫,宁梁心里更是乱糟糟的,现在为难地道:“我也不知道,总不能上门去要吧。”
然后似乎又为自己找了个借口一般地,“我毕竟在三房吃住了一年,还他们三石粮食也应该。至于当年你们爷爷给了三房的,那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于氏便也赞同道:“算了,毕竟是长辈,我们家也不缺那三石粮食。”
若是宁婉,就算不要回来三石粮食,也要去三房将话说明白。但显然,宁梁和于氏最怕的就是这一点,他们性子软弱,最多敢跟着宁婉去二房问一问,一提到三房,异口同声地找借口退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