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下一个产品是什么?(4)
推荐阅读:
小说旗 www.xs7.info,最快更新成为乔布斯最新章节!
史蒂夫铺张浪费的行事风格从公司成立伊始就初露端倪。他花了10万美元请保罗·兰德设计NeXT的商标。请兰德来设计商标显示出了史蒂夫的野心:兰德最著名的设计作品就是IBM的商标,IBM依然沿用至今。兰德给史蒂夫开出的条件非常苛刻,对于设计成果要么接受要么放弃,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由于兰德名声在外,史蒂夫不得不全盘接受。幸好,史蒂夫很喜欢兰德设计的这个商标,也很喜欢他做的那本精美小册子。小册子介绍了商标的设计过程,从哲学的角度解释了为什么NeXT中的“e”是小写的,为什么在黑色背景上的4个字母用了4种不同的颜色。NeXT团队拿到小册子的那天,列文回忆起自己在1977年初次遇到史蒂夫的场景。那时列文是索尼公司的销售员,办公室就在苹果总部附近的斯蒂文斯克里克大道上。他记得那天,史蒂夫不停地抚弄着索尼的宣传材料,对精美的纸张和专业的设计赞不绝口,“为什么人们愿意多花15%的钱买索尼的产品呢?史蒂夫会到我们办公室,翻看宣传册,感受纸张的质感。吸引他的并不是产品本身,而是纸张的触感和产品展示的方式。”但NeXT只是一家初创公司,不像索尼那样财大气粗,对索尼来说,制作一本宣传册花多少钱都不在话下。
铺张浪费很快就成了NeXT的风格,特别是在帕洛阿尔托总部。总部的家具都是特别定制的,办公室挂着安塞尔·亚当斯的摄影作品,还配备了厨房,厨房里有大理石操作台。1989年,NeXT公司搬到了雷德伍德更大的办公楼里,花费自然更多。接待大厅里摆放的是意大利进口的真皮长沙发,办公室的最大亮点是由建筑大师贝聿铭(I.M.Pei)先生设计的悬浮楼梯。罗浮宫前的玻璃金字塔也是由贝聿铭设计的,并于同年对外开放。这座楼梯就是如今苹果零售商店里用的那些浮夸楼梯的前身。
在史蒂夫的影响下,整个公司都挥霍无度。“我们的信息系统,”他在1989年自豪地告诉我,“是为年销售额10亿美元的公司设计的。”(1989年,NeXT的销售额只有几百万美元,离10亿美元相去甚远。)他觉得这些钱花得合情合理,因为从一开始就要按照500强公司的标准来打造基础设施。他告诉我,NeXT与苹果不同,“钱得投在前面,做事要一步到位,要请最优秀的人才,让他们头脑风暴、为公司的长远战略出谋划策,必须一步到位,不能反反复复。可能刚开始成本比较高,不过未来几年的回报肯定高得多。”
史蒂夫砸重金为NeXT打造了让世人艳羡的生产线。工厂位于弗里蒙特,距雷德伍德大约15英里,虽然面积不大,但不得不让人赞叹。1989年,工厂投产前,史蒂夫带我去工厂逛了一圈。整个工厂几乎是空的,史蒂夫解释说那里不需要很多工人。他对每个细节都非常自豪,给我展示各种机器和机器人,这些机器都刷成了他指定的灰色。生产区域位于同一个层面,与一家大型餐厅的面积差不多。那天工厂里空无一人,看着像是“波将金”[1]的虚假工厂,史蒂夫声称工厂一天能生产600台机器,一年的产值相当于10亿美元。
工厂的设计出自一群生产系统工程师之手,NeXT生产部门的博士人数比软件部门还要多。生产线的设计非常灵活,能适应零库存模式,那些精密的工作机器人都可以代劳,包括沃兹和史蒂夫在做Apple I时亲手完成的那些装配工作:把芯片焊到电路板上,测试元件是否能正常工作。工人只需要做最后复查,然后完成装配的最后一步,把电路板插到对应的插槽里。
史蒂夫说得没错,工厂的确堪称典范。当时日本的生产商步步紧逼,抢走了很多美国半导体生产商的生意,底特律的汽车生产商正以此为戒,防范日本生产商的进攻。史蒂夫希望他的工厂能向世界证明,美国的高科技生产厂商依然是世界一流的。更重要的是,他希望如此追求完美、注重细节的工厂能让员工明白一个道理:如果每件小事都追求完美,你能够取得的成就会比原本想象的要大得多。
这个原则本身并没有错。但是在公司目前还没有任何订单的情况下,就这样大把花钱建造世界一流的工厂,实在是说不过去。史蒂夫完全可以把生产外包,20世纪80年代末,硅谷已经涌现出很多专门的外包厂商,完全有能力生产出像NeXT这样的复杂产品,而且成本低得多。从工厂外的景观绿化设计到运送零部件的滚轮机械装置,NeXT工厂就是一个吸金的无底洞。每天生产600台电脑?得了吧,工厂的月产量都没有超过600台。
打造一家一流的工厂,为员工布置一间漂亮的办公室,为公司设计一个炫酷的商标,这些本身并没有什么错。问题是,史蒂夫从来没有衡量过这些决定所要付出的代价,他分不清哪些是必需的,哪些是无关紧要的。作为初创企业的CEO,权衡利弊本应是他的关键职责,他却没能担起这个责任。
史蒂夫决定给NeXT计算机配置一个光驱用来存储信息,而不像普通电脑那样配备硬驱。光驱有两大优势:能够储存的信息量是标准硬驱的200倍,而且是可移动的。史蒂夫一直在不遗余力地推广一个理念,他觉得普通人应该有一张光盘,这样就能把信息随身携带,从一台电脑复制到另一台电脑。他想实现这个在当时看来有点乌托邦式的理想。(如今,我们当然可以从手机或平板电脑上获取更多信息,不过这些信息是储存在所谓的“云”上的。)但光驱也有很多问题,主要是读取信息的速度太慢。史蒂夫的理想是储存足够多的信息,而用户的需求是快速读取信息,史蒂夫再一次让自己的理想碾压了用户的实际需求。1989年年末,NeXT电脑最终问世时,诸如太阳之类的竞争对手使用的是硬驱,NeXT无疑占了上风。
NeXT电脑的很多特点是为了夺人眼球。与普通的个人电脑一样,NeXT电脑也由四部分组成:键盘、鼠标、机身和显示器。NeXT电脑的设计师是德国大师哈特姆特·艾斯林格(Hartmut Esslinger),与史蒂夫的合作始于麦金塔项目。艾斯林格是世界一流的设计师,与史蒂夫一样不愿意妥协,他的参与让NeXT电脑的成本进一步飙升。他要求机身必须是一个真正的立方体,必须是标准的直角,不能像其他电脑那样有弧度。苹果电脑的机身也是有弧度的,机身弧度不是出于审美的考虑,而是为了便于生产。要打造真正的立方体就需要购买昂贵的特制模具,只有在芝加哥的一家专业五金店才能买到这种模具。艾斯林格和史蒂夫还要求机箱的材质不能使用塑料,必须用镁,而镁比塑料贵得多。使用镁材料会产生很多问题,正如史蒂夫8年前为Apple III的机箱选了铸铝材料一样。尽管镁具备一些塑料没有的优点,但不像塑料那样容易打造,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很多缺陷。
史蒂夫对NeXT电脑有如此多苛刻的要求,要将成本控制在3000美元以内根本是不可能的。光一个机箱就造价不菲。“根据预算,”列文说,“不算主板,机箱的成本不能超过50美元。但是史蒂夫希望机箱的油漆品质能与他在4000美元的唱盘上看到过的钛制音臂相当,于是他派了三名员工去通用汽车学习怎么上漆。通用汽车比较擅长给金属上漆,佩罗当时是通用汽车的董事。最终我们学会了怎么上漆,本来整个机箱的预算是50美元,结果仅仅上个漆就花掉了50美元。真的是花钱如流水。”
史蒂夫铺张浪费的行事风格从公司成立伊始就初露端倪。他花了10万美元请保罗·兰德设计NeXT的商标。请兰德来设计商标显示出了史蒂夫的野心:兰德最著名的设计作品就是IBM的商标,IBM依然沿用至今。兰德给史蒂夫开出的条件非常苛刻,对于设计成果要么接受要么放弃,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由于兰德名声在外,史蒂夫不得不全盘接受。幸好,史蒂夫很喜欢兰德设计的这个商标,也很喜欢他做的那本精美小册子。小册子介绍了商标的设计过程,从哲学的角度解释了为什么NeXT中的“e”是小写的,为什么在黑色背景上的4个字母用了4种不同的颜色。NeXT团队拿到小册子的那天,列文回忆起自己在1977年初次遇到史蒂夫的场景。那时列文是索尼公司的销售员,办公室就在苹果总部附近的斯蒂文斯克里克大道上。他记得那天,史蒂夫不停地抚弄着索尼的宣传材料,对精美的纸张和专业的设计赞不绝口,“为什么人们愿意多花15%的钱买索尼的产品呢?史蒂夫会到我们办公室,翻看宣传册,感受纸张的质感。吸引他的并不是产品本身,而是纸张的触感和产品展示的方式。”但NeXT只是一家初创公司,不像索尼那样财大气粗,对索尼来说,制作一本宣传册花多少钱都不在话下。
铺张浪费很快就成了NeXT的风格,特别是在帕洛阿尔托总部。总部的家具都是特别定制的,办公室挂着安塞尔·亚当斯的摄影作品,还配备了厨房,厨房里有大理石操作台。1989年,NeXT公司搬到了雷德伍德更大的办公楼里,花费自然更多。接待大厅里摆放的是意大利进口的真皮长沙发,办公室的最大亮点是由建筑大师贝聿铭(I.M.Pei)先生设计的悬浮楼梯。罗浮宫前的玻璃金字塔也是由贝聿铭设计的,并于同年对外开放。这座楼梯就是如今苹果零售商店里用的那些浮夸楼梯的前身。
在史蒂夫的影响下,整个公司都挥霍无度。“我们的信息系统,”他在1989年自豪地告诉我,“是为年销售额10亿美元的公司设计的。”(1989年,NeXT的销售额只有几百万美元,离10亿美元相去甚远。)他觉得这些钱花得合情合理,因为从一开始就要按照500强公司的标准来打造基础设施。他告诉我,NeXT与苹果不同,“钱得投在前面,做事要一步到位,要请最优秀的人才,让他们头脑风暴、为公司的长远战略出谋划策,必须一步到位,不能反反复复。可能刚开始成本比较高,不过未来几年的回报肯定高得多。”
史蒂夫砸重金为NeXT打造了让世人艳羡的生产线。工厂位于弗里蒙特,距雷德伍德大约15英里,虽然面积不大,但不得不让人赞叹。1989年,工厂投产前,史蒂夫带我去工厂逛了一圈。整个工厂几乎是空的,史蒂夫解释说那里不需要很多工人。他对每个细节都非常自豪,给我展示各种机器和机器人,这些机器都刷成了他指定的灰色。生产区域位于同一个层面,与一家大型餐厅的面积差不多。那天工厂里空无一人,看着像是“波将金”[1]的虚假工厂,史蒂夫声称工厂一天能生产600台机器,一年的产值相当于10亿美元。
工厂的设计出自一群生产系统工程师之手,NeXT生产部门的博士人数比软件部门还要多。生产线的设计非常灵活,能适应零库存模式,那些精密的工作机器人都可以代劳,包括沃兹和史蒂夫在做Apple I时亲手完成的那些装配工作:把芯片焊到电路板上,测试元件是否能正常工作。工人只需要做最后复查,然后完成装配的最后一步,把电路板插到对应的插槽里。
史蒂夫说得没错,工厂的确堪称典范。当时日本的生产商步步紧逼,抢走了很多美国半导体生产商的生意,底特律的汽车生产商正以此为戒,防范日本生产商的进攻。史蒂夫希望他的工厂能向世界证明,美国的高科技生产厂商依然是世界一流的。更重要的是,他希望如此追求完美、注重细节的工厂能让员工明白一个道理:如果每件小事都追求完美,你能够取得的成就会比原本想象的要大得多。
这个原则本身并没有错。但是在公司目前还没有任何订单的情况下,就这样大把花钱建造世界一流的工厂,实在是说不过去。史蒂夫完全可以把生产外包,20世纪80年代末,硅谷已经涌现出很多专门的外包厂商,完全有能力生产出像NeXT这样的复杂产品,而且成本低得多。从工厂外的景观绿化设计到运送零部件的滚轮机械装置,NeXT工厂就是一个吸金的无底洞。每天生产600台电脑?得了吧,工厂的月产量都没有超过600台。
打造一家一流的工厂,为员工布置一间漂亮的办公室,为公司设计一个炫酷的商标,这些本身并没有什么错。问题是,史蒂夫从来没有衡量过这些决定所要付出的代价,他分不清哪些是必需的,哪些是无关紧要的。作为初创企业的CEO,权衡利弊本应是他的关键职责,他却没能担起这个责任。
史蒂夫决定给NeXT计算机配置一个光驱用来存储信息,而不像普通电脑那样配备硬驱。光驱有两大优势:能够储存的信息量是标准硬驱的200倍,而且是可移动的。史蒂夫一直在不遗余力地推广一个理念,他觉得普通人应该有一张光盘,这样就能把信息随身携带,从一台电脑复制到另一台电脑。他想实现这个在当时看来有点乌托邦式的理想。(如今,我们当然可以从手机或平板电脑上获取更多信息,不过这些信息是储存在所谓的“云”上的。)但光驱也有很多问题,主要是读取信息的速度太慢。史蒂夫的理想是储存足够多的信息,而用户的需求是快速读取信息,史蒂夫再一次让自己的理想碾压了用户的实际需求。1989年年末,NeXT电脑最终问世时,诸如太阳之类的竞争对手使用的是硬驱,NeXT无疑占了上风。
NeXT电脑的很多特点是为了夺人眼球。与普通的个人电脑一样,NeXT电脑也由四部分组成:键盘、鼠标、机身和显示器。NeXT电脑的设计师是德国大师哈特姆特·艾斯林格(Hartmut Esslinger),与史蒂夫的合作始于麦金塔项目。艾斯林格是世界一流的设计师,与史蒂夫一样不愿意妥协,他的参与让NeXT电脑的成本进一步飙升。他要求机身必须是一个真正的立方体,必须是标准的直角,不能像其他电脑那样有弧度。苹果电脑的机身也是有弧度的,机身弧度不是出于审美的考虑,而是为了便于生产。要打造真正的立方体就需要购买昂贵的特制模具,只有在芝加哥的一家专业五金店才能买到这种模具。艾斯林格和史蒂夫还要求机箱的材质不能使用塑料,必须用镁,而镁比塑料贵得多。使用镁材料会产生很多问题,正如史蒂夫8年前为Apple III的机箱选了铸铝材料一样。尽管镁具备一些塑料没有的优点,但不像塑料那样容易打造,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很多缺陷。
史蒂夫对NeXT电脑有如此多苛刻的要求,要将成本控制在3000美元以内根本是不可能的。光一个机箱就造价不菲。“根据预算,”列文说,“不算主板,机箱的成本不能超过50美元。但是史蒂夫希望机箱的油漆品质能与他在4000美元的唱盘上看到过的钛制音臂相当,于是他派了三名员工去通用汽车学习怎么上漆。通用汽车比较擅长给金属上漆,佩罗当时是通用汽车的董事。最终我们学会了怎么上漆,本来整个机箱的预算是50美元,结果仅仅上个漆就花掉了50美元。真的是花钱如流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