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
推荐阅读: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重生民国娇小姐、奋斗1981、神医狂妃:邪王,甜甜宠、毒妻难逃:仙尊,太强势!、冥婚,弃妇娘亲之家有三宝、舌尖上的大宋
小说旗 www.xs7.info,最快更新欢喜记最新章节!
郑妙颖并不多提自己和离之事,依她的骄傲,能与赵长卿说一声已是难得。赵长卿与郑妙颖自来交好,焉能不知她的性子,只是给她把了把脉,知她身子无忧,便也放心了。
两人多谈些琴棋书画之事,到中午一道施展厨艺做了一桌南北风味并存的好菜,郑老太太郑太太没有郑妙颖这般洒脱,只是事已至此,程家也实在可恶,和离的事又是郑大人亲自点的头,程家也写了放妻书,婆媳两个便也只能将事往好里想。如今见郑妙颖开怀,她们便也开怀了。
用过午饭,两人还手谈一局。赵长卿棋艺平平,郑妙颖直摇头,“这些年来,竟无大长进。”
赵长卿道,“我天生不擅棋道,等明儿姐姐去我那里,我把近些年画的画给你看看,先生都说我画画有天分。”
“苏先生也来帝都了?”她转念一想便明白了,“可是阿白今科春闱?”
赵长卿笑,“不仅阿白,梨果、阿宁、腾表兄他们都来了。”
郑妙颖直赞,“都是少年才子哪。”
“才子不才子的不敢说,他们是当真运道好,这一届春闱格外公道些是真的。”赵长卿收拾着光润的云子,如今人们对今科春闱颇多猜测,郑大人身为左都御史,还是监场官之一。因事并未有定论,赵长卿便不肯多说,微微一笑转了话题,道,“姐姐有没有逛过帝都城?什么时候咱们一起逛逛。”
郑妙颖笑,“我正愁没个向导。”
两人多年未见,当真是有说不完的话,及至傍晚赵长卿告辞,郑妙颖捧出两个锦匣递给她,笑道,“这是我自己制的纸,一匣你自己使,一匣送给先生。若使着好,只管来跟我说。”
赵长卿笑,“姐姐放心吧,绝不会跟你客气的。”
郑妙颖送赵长卿到大门口,目送赵长卿的车子远走,方折身回家。
赵长卿只与苏先生说了郑妙颖和离之事,苏先生道,“郑姑娘是个明白人。”过不下去的日子,不必勉强。
赵长卿叹道,“以前听说程公子素有才名,郑姐姐也是才华横溢之人。这些年我与郑姐姐信件往来,一直没听说郑姐姐有身孕,我心里就有些为她着急。可是看她的书信中并不见郁郁之语,多是关于琴棋书画诗酒花的事,我便未曾多想,却不知她过得并不快活。”
“郑姑娘不见得不快活,这是你多想了。”苏先生温声道,“就是那个有才名的程公子,既有才名,到底是个什么功名?你可听说过?秀才?举人?进士?”
赵长卿还真没听说过程公子有何功名,苏先生微微一笑,“连个功名都没有,还敢自称有才。当然,也有隐士高人视功名如粪土,不屑于科举,只是,我想着,程公子并不似这样的高人逸士,不然郑姑娘也不必非要到帝都才提和离之事。这位程公子的才学多是人吹嘘出来的,郑姑娘的才情,却是我曾经眼见过的。”
“两人本不相配,如今郑姑娘和离,更能过得如意日子,你当为她欢喜,何需苦恼。”苏先生道,“大部分女人总将自己的人生依附于男人,男人成功了,她便成功;男人专心,女人便是天大福气;男人多情无情,女人或故作贤良、或真正贤良,总之一辈子围着一个男人打转。除了男人,便是自己的儿女。女人这心里,从来没有过自己。三从四德不是坏事,但,女人若将自己一世的喜怒哀乐寄托于男人,则是最大的悲哀。”
“郑姑娘只是婚姻不大顺遂。”苏先生打开锦匣,抚摸着雪白纸笺,笑道,“一个还能做出这样漂亮纸笺的人,不会不快活的。”
赵长卿本就是豁达之人,听苏先生这样说,再想一想郑妙颖,最放不开的反是她了。赵长卿一笑,便也不再计较此事,转而说起用旧年松针雪水烹冬茶的事。赵长卿道,“以往念到‘闲来松间坐,看煮松上雪’的诗句,还不大明白其中境界。今儿我尝了郑姐姐的松针雪水烹的茶,方知其中滋味。”
苏先生笑,“你也算有口福了。”
赵长卿道,“去岁冬天下雪,咱们也收了雪埋在花根儿底下。先生,什么时候咱们也拿出来烹茶吧。”
苏先生笑,“雪水起码放三年再烹,味儿方醇冽。我料着今年的新茶就要到了,待新茶来了,不必用雪水,咱们去西山落英泉那里现取了泉水烹茶,也是极好的。”
赵长卿笑,“到时叫上郑姐姐,咱们一道,她也是极懂茶的。”
苏先生笑,“很是。”
赵长卿晚上便与苏先生一道用的晚饭,苏白对赵长卿道,“夏姐夫的同窗出事情了。”
赵长卿道,“哪个同窗?不会是冯公子吧?”冯殷一起住着,真有事赵长卿不会不知道。
苏白夹一筷子菜心,“不是,冯大哥好好儿的能有什么事。是先时跟夏姐夫一起来的那位姓刘的公子,听姐夫说,刘公子给逮进监察司去了。”
赵长卿先是一惊,方问,“刘公子能犯什么事?还是说与春闱相关?”
苏白神秘兮兮道,“先时只顾着复习文章也不知道这春闱其中关窍,原来还有‘关节字’的讲究,就是在固定的地方写上固定的字。这样与判卷的考官约定好,一见这样的卷子,考官必会录入其中,前程便是妥妥的了。”
“刘公子如何就能知道‘关节字’,他能有这样的路子?”赵长卿不大信,刘公子出身寻常,并未听说认识帝都里的大人物。
苏白道,“这就不知道了,现在说什么的都有,兴许刘公子是打别人处听来的也说不定。”
这倒是有可能,赵长卿陪苏先生用过饭便回了自己院里。
夏文笑,“今天去访郑姑娘这般高兴,晚上只让我一个吃饭,好没滋味。”
“我跟郑姐姐已经九年没见过了,往时只能通信,如今见着她,欢喜就不必说了。今天我还尝了她珍藏的松针雪水来烹茶,滋味神妙。回来想跟你说,偏你不在,就去了苏先生那儿。”赵长卿说着问道,“我听阿白说刘公子出事了,到底如何?”
夏文递了盏温水给她,叹口气,“不只是刘兄,光咱们蜀中的举人就抓了五六个,定是因春闱之事进去的。我这心里七上八下的,若是进了大理寺,还能去求一求二伯打点一二。去年监察司抓的人还没放出来呢,他们又进去了,纵使想探听些消息也不能了。”
赵长卿道,“春闱也无非就是作弊了,当初你们去贡院考试搜检,被查出挟带小抄的无非就是在外示枷,另外功名有碍,到底性命无忧。譬如刘公子他们,天大的事也脱不过作弊去。就是监察司严些,想来也不会伤害他们性命的。”
“要我说,他们现在方事发,可见是阅卷的大人与他们有关联,此事牵扯官场,刘公子他们不过是小鱼,不大相干的。”赵长卿劝慰夏文,“你也不要太过担心。”
“你说的有理。我担心的也不是刘兄的性命,自古艰难唯一死,到了死的地步,什么功名利禄都成空,也没什么好说的。”夏文微微黯然,“我与刘兄是同科举人,当初秋闱得中,荣耀故里,何等风光。不说别的,哪怕性命无碍,若真伤及功名,又是这类不雅的原由,要如何回乡呢。”
“倘无碍功名,便是虚惊一场。倘真的连累功名,也是因果哪。如不肃清科举,对像你们这样老老实实科举的人可公平?”赵长卿早过了悲天悯人的年纪,惋叹道,“当初大家一处住的好好的,刘公子要走时,你不是没拦过他。若那时他没走,安生的与你们一道念书,何至于此?”
夏文悄声道,“当初刘兄曾私下找我,把关节字给了我一份。”
赵长卿吓一跳,“你没用吧?”
夏文为刘公子的事如此感叹,不只是因他与刘公子是同科同乡,更由此而起。夏文低语道,“我哪里敢。我思量了好几日,想一想,还是算了。我是想着,若只是我用,不跟宁弟他们说,我这心里过意不去。但要是告诉他们,咱们这许多人都知道的,这也就不算机密了。以前我听王先生说过,春闱上的事,不发便不发,一旦发作,就是要命的事。我琢磨了好几宿,便谁都没提,我自己也不用。反正咱们年轻,考不中就回乡开药堂。谁料到如今真的事发,焉能不令人唏嘘。”
赵长卿立刻道,“若真查到你头上,你可得咬紧牙关,一个字都不能认。”
夏文道,“不会吧。我并没用。”
“你没用,可是你知道,知而不报,就是罪责。”赵长卿道,“这个时候,小心无大错。多少罪过都讲究株连,若刘公子在监察司说出曾把关节字告诉你的事来,真要查到你头上,反正谁都没证据,不认便无罪,认了就是过错。”
夏文道,“不如明天咱们也去烧烧香吧。”
赵长卿心里七上八下,道,“也好。”
两人去传闻中香火最灵的西山寺烧了柱高香,还舍了二十两香火银子,知客僧很是客气的请两人在西山寺吃了顿素斋,下晌方回。
静待几日,家宅平安,赵长卿晚上同夏文说起西山寺,道,“果然是名寺,咱们这香也烧得好,的确是极灵的。”
随着揭榜日近,夏文也渐渐的放了心。
其实夏文能平安无事,要谢的绝不是菩萨,刘公子也并非没将他供出来。监察司的手段,等闲铁汉也不见能熬得过,何况刘公子这等手不能提、肩不能抗的文弱书生。甭看往日间义愤填膺,慷慨激昂,真遇上监察司,能保住风骨的廖廖无几。
那些关节字的来龙去脉,自何而来,给过何人,凡被逮进监察司的皆供的一清二清。顺着这些人供出的名单,如夏文这等知道关节字未用的也有几人,便要再次查看文章,虽的确未用那些关节字,监察司也给记了一笔。只是林随如今的精神在主考官礼部尚书李修竹大人身上,一时没顾得上这些小鱼小虾。
林随坚称李尚书身为主考官,定不能对关节字一无所知,请旨把李尚书请到监察司来问话。李尚书身为正二品大员,内阁相辅,何况并没有确切证据证明李尚书同关节字之事相关,若这般被监察司带走,内阁脸面何在。彭相身为内阁之首,宁可自己去监察司,也不能叫李尚书进去。
彭相这般光棍,林随道,“彭相身为百官之首,出此春闱丑事,本就不能独善其身。若彭相愿意去我监察司走走,这是彭相有自知知明。”
“我去监察司倒是无妨,也看看林大人如何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彭相冷冷道,“举朝上下,谁有罪谁无罪,不是林大人红口白牙来定,是要从证据裁定。林大人张嘴就要定一部尚书之罪,好坏都由你一个人一张嘴而出,难道将朝廷视为你监察司的一言堂不成!”
林随似笑非笑,“岂敢岂敢,如今春闱出此丑事,李尚书身为主考官,问他几句也是应有之义,彭相何苦露出这般抱团儿的嘴脸。本官哪样不是摆出证据来说话,倒是彭相,张嘴就给本官定了个‘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倒不知是谁欲加之罪了。”
监察司便因此事与内阁对峙起来,打了不知多少遭嘴上官司。便是素来铁面无私、耿介清正的郑大人,面对内客与监察司的嘴仗,也闭口不言了。
郑大人不理监察司与内阁之间的官司,只是当林随将这些“可能知道关节字却未在文章里应用的举子”的事上禀时,郑大人说话了,郑大人正色道,“人非圣贤,且不说是否存在胡乱攀咬之可能。这些人即使真的知道,毕竟未用在文章之中,可见心底清明,秉性未坏,并非投机取巧之人。”
林随道,“倘真有人早先知晓‘关节字’之事,也该来监察司揭发检举才是。”
郑大人坦然道,“一个懵懂举子,即使偶然从谁那里听说‘关节字’之事,是真是假他们尚不得知,要如何检举揭发?何况当时事未发生,拿什么去检举揭发呢?人皆是凡人,凡人皆有凡心,他们没用这些‘关节字’,已可知人品。陛下素来爱惜才干,宽厚宏仁,臣以为除非事实俱在,余者不必多加追究。毕竟,一张干净的卷面就比任何说辞都有说服力了。”
昭文帝毕竟是昭文帝,爱惜了一辈子名声,到这把年纪能掀出春闱弊案,是决心要清吏治的。只是到底心软,不愿株连举子,何况郑伯岩言之有理,昭文帝道,“只要文中未出现关节字眼的,便不要多追究举子了。如郑卿所言,即使他知道,毕竟没有用在文章里。一面是十拿九稳的‘关节字’,一面是凭自己的真才实学,也难为他们了。”
林随向来只看昭文帝脸色做事,反正是些举人,他本身也并不在意,于是如夏文此等一干人就这样有惊无险的过了一关。所以,菩萨拜不拜的不要紧,当真要拜一拜公允直言的郑大人才是。
郑大人接着道,“年前那两百多名举人的事,林大人可审查清楚了。若案情已清,也该酌情放出来了吧。”
林随道,“近期在忙着审理春闱舞弊之事,郑大人放心吧,本官如今日夜不休,都是为这些举人们熬神。哎,只是有谁知本官的苦心呢?”
郑大人都给他噎个半死。
狗屁苦心!人家就骂了你几句,害人家误一科不算,看你小子还要息样睚眦必报才算完!
郑大人没在朝上和林随较劲,他其实另有打算,待下了朝,郑大人便追了林随过去,道,“林大人可有空,我有些话想跟林大人说。”郑伯岩本身是个眼里不容沙子的人,他虽与监察司有些过节,却素来对事不对人。在郑大人看来,监察司若能好生运作,不失为一利器。何况林随还年轻,郑大人想着,此人能将今科春闱之事肃清,也不算无才干本领了。只是怕他会走了歪路,故此,郑大人想找林大人谈一谈心。
谁晓得,年轻俊美的林大人半点不领郑大人好意,他淡淡道,“郑大人请讲。”
郑大人道,“咱们找个清静的地方说话。”也不管人家乐不乐意,拽着人家就要走。
林大人不得不提醒郑大人,“莫拉拉扯扯。”抽回手腕。
郑大人难得和颜悦色,“哈哈,你们年轻人就是活得细致,走走,我请林大人用早饭。”他鲜少请人用饭,却也明白饭桌上好说话的道理。
林大人天大的架子,道,“本官非山珍海味、珍馐玉馔不食。”言下之意,你这出了名的穷官,你请得起本官么。
郑大人哈哈一笑,不以为意,“有!都有!”又拽着人家林大人的手腕走了。
后头不清楚内情的官员都一个劲儿的纳闷,心说,郑石头这厮何时跟监察司这阎罗王扯上了交情,还有说有笑的哩!尼玛郑石头,你的气节哩,你的傲骨哩,你这手伸得也忒快了吧!咋不提前跟咱们说一声!
郑大人骑驴上朝,林大人坐的是监察司特制的乌木马车,林大人客气的问一句,“郑大人与本官坐车吧。”
郑大人素来不懂客套这些事,他本就打算着同林大人做些心灵上的沟通,当即道,“也好。”又跟赶车的交待了自己家的地址,便与林大人一道上了车。
郑大人赞道,“这车好生宽敞。”
林大人道,“过奖。”
郑大人接着说了一句,“有这些银子该省下来,多买几斗粮食也能支援了西北。”林大人立刻不再理会他半个字。郑大人呵呵笑,“林大人别放在心上,我天生直性子,有什么说什么的脾气。我自己过惯了清静日子,知道各人有各人的过法。我也有富裕的朋友,并不是自己吃咸菜就见不得别人吃肉的。只要来路正,天下百姓都能过上富庶日子,那才是大善。”
林大人道,“郑大人有事,不妨直说。”
郑大人寻常皆是直言,偏生此刻不肯直言了,呵呵笑道,“就是吃饭,没事没事。”
林大人一噎,心道,本官真是多余理会这老家伙!
监察司的车马队浩浩荡荡的到了郑家门口,正遇着已有两辆马车在外等着,赵长卿与郑妙颖带着丫环,一前一后的出门,正遇着监察司的人马过来,不禁都愣了一下,心下打鼓还以为是出什么事了呢。
好在二人皆十分沉得住气,及至监察司的人到了眼前,郑大人先自车中下来,接着林大人跟着下了车。郑妙颖笑施一礼,“爹爹今天回来的早些。”
赵长卿也见了礼。
郑大人笑着介绍,“这是监察司林大人。”又给林随介绍,一位是闺女,一位是侄女。
二人微身一礼,林大人的眼神只在她们身上轻轻一掠既过,颌首而已。郑大人笑问,“怎么这身打扮,你们这是要出门?”两人连带丫环都是做男人装束,郑大人只是嫉恶如仇了些,并不通情理之人,不然也不能允许女儿和离。而且,郑大人颇是后悔年轻时脑筋一热给闺女指腹为婚,如今格外对女儿偏爱些。
郑妙颖笑,“卿妹妹请我去西山烹茶,这就要走了。”
郑大人笑,“那就去吧,落英泉的水味儿还是晨间最好。”
两人先送了郑大人林大人进门,方一道上车,去与苏先生汇合。郑妙颖还是头一遭见到林随,道,“早先我就听人说监察司司长林大人极是俊美,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
赵长卿笑,“先生说林大人还是不及承恩侯宋侯爷年轻时。”
郑妙颖对宋家还是有些熟悉的,笑,“我以前也听祖母说过,宋叔叔年轻时在帝都被称玉人,他一出门,非但许多大胆的女娘要偷看他,便是许多年轻男子也会悄悄学他穿衣打扮。”
赵长卿听得直乐,郑妙颖道,“你记不记得,宋叔叔的长子还去过边城?”
赵长卿道,“我只听说过,并未见过宋公子。”
“你没见过也无妨,我初见宋家哥哥时,觉着他很有些英武,说俊美就有些言过其实,后来方知他相貌与宋叔叔并不像。”郑妙颖叹道,“说来,宋家两位公子离家远走,已经几年没音讯了。”
赵长卿不由好奇,“宋家乃皇后的娘家,侯府门第,怎么家中公子还会离家?”
郑妙颖叹,“这就不清楚了。谁知道呢,一家有一家的难处吧。”
“这也是。”赵长卿便不再提这些事,笑,“今天去吃的这一家,听说是帝都极有名的粥铺。”
郑妙颖笑,“又是先生介绍的铺子?”
赵长卿笑,“是啊,牛已经吹下了,想来是真正好吃。”苏先生对帝都颇多了解,只是有些正经的帝都风味儿,赵长卿这自幼在西北长大的实在吃不惯。
郑妙颖直笑,“你与苏先生是真正投缘。”这两人,说是师生,又似好友,更仿佛母女,着实令人欣羡。
赵长卿亦不讳言,“能遇着先生,是我此生幸事。”
两人说笑着便到了苏先生说的地方,生意实在好,苏先生早一步过来占位子,苏先生笑,“才排上位子,坐。”苏先生本就是洒脱之人,何况这铺子生意好,并无多少空余座位,便让丫环们一并坐了。
郑妙颖笑,“很久没这样出来吃过早点了。”
苏先生笑,“所以才叫你们另换了衣裳,这儿的东西也可买回去吃,只是到底没现吃的味儿好,正好去西山也顺道。”
大家便商量着吃什么,铺子里有蒸包子、煎馄饨、还有各式烧饼,外头还有炸油饼、炸麻花的摊子,当然名子叫粥铺,自然少不了各式粥品。赵长卿见别的桌上粥都是盛在小小的薄铫子里,再分至碗里品尝。
苏先生要的是甜浆粥,配一套螺丝烧饼。赵长卿不喜欢吃甜的,要的普通白粥,佐之以笋尖儿火腿豆腐等小菜。郑妙颖点的是红枣胡桃莲子粥,另外煎馄饨、松针包子也点了两笼,余者丫环愿意吃什么,都随她们点去。
一时粥点呈上,赵长卿见这粥上一层浅浅米油皮,搅开来,稠稠糊糊的,米粒却是粒粒分明,稻香味儿扑鼻,赵长卿不禁赞道,“真是好粥。这回的馆子好。”
苏先生笑,“上次的也好,是你这家伙没口福。”
郑妙颖眼睛落在蒸屉里的馄饨上头,笑道,“这煎馄饨竟是先煎后蒸的。”
“包好后入油锅慢火生炸,再上蒸屉猛火来蒸,这皮既软又韧,不同于寻常做法。”苏先生笑,“以前我教长卿做过,只是终不及这家味儿好。”
赵长卿自铫子里舀了一碗白粥,道,“我在成都府时见街头有一种煎包,与这种煎馄饨也仿佛。晨间街上小贩摆一口浅平底大圆锅,锅底刷上油,现包了包子放平底锅里,那口锅能放五十个小孩儿拳头大小的包子,包子放满既盖上锅盖,过得片刻锅里油沸冒泡时揭开锅盖,喷上些许汁水,当真是白雾蒸腾,香气弥漫,还得再盖上锅盖焖片刻,那包子便能好了。”
郑妙颖笑,“你说的这种包子做法,我在一本古籍中见有前人略略提到过,只是我在南边儿并未见人这样吃,不想在成都府竟是街头吃食。”
三人都是见多识广之人,说起吃食来便有些滔滔不绝的意思。
苏先生指着桌间的一碟松针包子道,“像这蒸包子的松针也是每日换过,方有这清香味道。有些店家也是用松针来蒸,只是松针时久不换,久而久之,油浸浸的黑眉黑眼,还敢说是松针包子,就贻笑大方了。”
松针包子极精巧,一口一个也不嫌大。郑妙颖尝了一个,笑,“里头没用调料粉,味儿也极好。”
苏先生道,“因那调味粉提鲜,如今不少店家为图省事都在调味儿时用那个,要我说,到底失了真味。”
说到调味粉,赵长卿笑,“要是为省事,或是厨艺有所不逮之时,用调味粉自然好,烧出的饭菜,虽不是一等一,却也坏不到哪儿去。只是,这一餐饭下了多少功夫,最是哄不了人的,一尝就能尝出来。要想真正练好厨艺,或是想成就金字招牌,自然不能总用调味粉提鲜。”
几人说笑着用过早点,结了银子便往西山烹茶去也!
******
女人们的逍遥暂可不提,林随林大人如今已是悔青了肠子:也不知怎么就鬼使神差的给郑伯岩拉到家里吃早饭,他八辈子没吃过早饭哪!
郑大人说是山珍海味,也不是诳骗林大人,桌上一碟子酱山菜算是山珍,一碟子炸小鱼干便是海味了,余者一罐白粥。因不知有客,郑太太也没多准备,便现成切了一碟子酱肉,自后头菜园里掐一把水葱,拿两个鸡蛋摊了个葱花蛋饼,蛋饼摊得薄薄的,切成寸把宽的蛋饼丝,衬着春葱的鲜嫩,也格外可爱。
郑大人笑,“林大人莫客气,都是些家常饭食。”
饭食如何,林大人还不至于挑剔,只是郑大人这叫一个啰嗦,林大人一口饭没吃,就听郑大人认真恳切的对他的监察司提起意见来。林大人烦得两耳冒油,沉着脸不说话,郑大人偏生不是个会看人脸色的,一径絮叨个没完。他自为官就是做御史起,就是因他御史做得出色,如今熬成天下御史的头儿,再加上天生忧国忧民的性子,那一顿啰嗦就甭提了。
林大人盯着郑大人口沫横飞的嘴巴,脑袋里已经想了上百种把郑大人弄哑巴的法子。只是,这种想头,也只是想想罢了。陛下对这姓郑的颇是爱惜,林大人一时半刻还动不得左都御史。不过,林大人也不是干坐着凭他啰嗦的性子,他听得不耐烦时直接一按食案,冷冷起身,一言不发便往外走去。郑大人追过去,挽住他手腕,灵光无比道,“林大人,回来吃饭吧,你不喜欢听,我以后再说。我也是好意,对不对?”
林大人抽出手,再不上姓郑的鬼当,断然离去。
林大人此苦,寻常人不能理解,却有一人感同身受——昭文帝。
郑大人说不通林大人,他便把自己对监察司的意见去跟君上倾诉,他素来坦荡,“别人如何议论监察司,臣心里自有一杆秤,这次春闱弊案,监察司出力不浅。只是林大人实在不大和气,臣原想好意与他提个醒,谁晓得他一言不发就转身离去。臣心里这些话,也只能跟陛下说一说了。”郑大人便长篇大论起来。
昭文帝也有些受不了他,道,“郑爱卿先别说这个,此次春闱弊案,也给朕提了个醒。李尚书上了致仕的折子,瑞和郡主找皇后哭诉李尚书冤枉,朕实在头疼。”李尚书的老婆是蜀王的女儿瑞和郡主。
郑大人道,“春闱之事,李尚书身为主考官,即使他不知舞弊之事,但,无能至此,怎能没有一点责任。郡主身份虽高贵,一介妇人,岂可干预朝政?陛下明鉴,该允公处置才能令百官心服啊。”
昭文帝转移了话题,略说了两件朝政便打发了郑大人下去。
郑大人出了启元殿方想起,自己对监察司的看法还没有与陛下陈述完,奈何已经出来,不好再回去,只得另寻时间面陈陛下了。
昭文帝回了凤仪宫,与宋皇后抱怨,“这个郑伯岩,越发啰嗦了。”
宋皇后笑,“宋大人身为左都御史,尽其所职而已。”
昭文帝笑,“你倒是不厌他。”宋皇后上位之路颇为离奇,清流意见多多,郑大人如今提起昭文帝册立宋皇后为中宫之事都是满肚子意见。而且,郑大人初为左都御史时便坦诚的表诉过自己的这番意见,并不因自己与宋侯爷是好友便闭口不言。
宋皇后自宫人手中接过茶奉予昭文帝,接了昭文帝的话继续道,“虽不讨厌,也说不上喜欢。只是,做臣子的尽忠尽职便够了,只要他们老实干活,喜恶皆可暂放一旁。”
昭文帝慢呷一口明前龙井,温声道,“还有个好消息没告诉你,国舅有消息了。”
国舅?
宋皇后一时没反应过来,她怔忡片刻方明白了昭文帝的话中意,眼眶微红,泪光一闪而过,良久方问,“大哥是去了哪儿?可还平安?”
作者有话要说:晚安~~~~~~~~··
郑妙颖并不多提自己和离之事,依她的骄傲,能与赵长卿说一声已是难得。赵长卿与郑妙颖自来交好,焉能不知她的性子,只是给她把了把脉,知她身子无忧,便也放心了。
两人多谈些琴棋书画之事,到中午一道施展厨艺做了一桌南北风味并存的好菜,郑老太太郑太太没有郑妙颖这般洒脱,只是事已至此,程家也实在可恶,和离的事又是郑大人亲自点的头,程家也写了放妻书,婆媳两个便也只能将事往好里想。如今见郑妙颖开怀,她们便也开怀了。
用过午饭,两人还手谈一局。赵长卿棋艺平平,郑妙颖直摇头,“这些年来,竟无大长进。”
赵长卿道,“我天生不擅棋道,等明儿姐姐去我那里,我把近些年画的画给你看看,先生都说我画画有天分。”
“苏先生也来帝都了?”她转念一想便明白了,“可是阿白今科春闱?”
赵长卿笑,“不仅阿白,梨果、阿宁、腾表兄他们都来了。”
郑妙颖直赞,“都是少年才子哪。”
“才子不才子的不敢说,他们是当真运道好,这一届春闱格外公道些是真的。”赵长卿收拾着光润的云子,如今人们对今科春闱颇多猜测,郑大人身为左都御史,还是监场官之一。因事并未有定论,赵长卿便不肯多说,微微一笑转了话题,道,“姐姐有没有逛过帝都城?什么时候咱们一起逛逛。”
郑妙颖笑,“我正愁没个向导。”
两人多年未见,当真是有说不完的话,及至傍晚赵长卿告辞,郑妙颖捧出两个锦匣递给她,笑道,“这是我自己制的纸,一匣你自己使,一匣送给先生。若使着好,只管来跟我说。”
赵长卿笑,“姐姐放心吧,绝不会跟你客气的。”
郑妙颖送赵长卿到大门口,目送赵长卿的车子远走,方折身回家。
赵长卿只与苏先生说了郑妙颖和离之事,苏先生道,“郑姑娘是个明白人。”过不下去的日子,不必勉强。
赵长卿叹道,“以前听说程公子素有才名,郑姐姐也是才华横溢之人。这些年我与郑姐姐信件往来,一直没听说郑姐姐有身孕,我心里就有些为她着急。可是看她的书信中并不见郁郁之语,多是关于琴棋书画诗酒花的事,我便未曾多想,却不知她过得并不快活。”
“郑姑娘不见得不快活,这是你多想了。”苏先生温声道,“就是那个有才名的程公子,既有才名,到底是个什么功名?你可听说过?秀才?举人?进士?”
赵长卿还真没听说过程公子有何功名,苏先生微微一笑,“连个功名都没有,还敢自称有才。当然,也有隐士高人视功名如粪土,不屑于科举,只是,我想着,程公子并不似这样的高人逸士,不然郑姑娘也不必非要到帝都才提和离之事。这位程公子的才学多是人吹嘘出来的,郑姑娘的才情,却是我曾经眼见过的。”
“两人本不相配,如今郑姑娘和离,更能过得如意日子,你当为她欢喜,何需苦恼。”苏先生道,“大部分女人总将自己的人生依附于男人,男人成功了,她便成功;男人专心,女人便是天大福气;男人多情无情,女人或故作贤良、或真正贤良,总之一辈子围着一个男人打转。除了男人,便是自己的儿女。女人这心里,从来没有过自己。三从四德不是坏事,但,女人若将自己一世的喜怒哀乐寄托于男人,则是最大的悲哀。”
“郑姑娘只是婚姻不大顺遂。”苏先生打开锦匣,抚摸着雪白纸笺,笑道,“一个还能做出这样漂亮纸笺的人,不会不快活的。”
赵长卿本就是豁达之人,听苏先生这样说,再想一想郑妙颖,最放不开的反是她了。赵长卿一笑,便也不再计较此事,转而说起用旧年松针雪水烹冬茶的事。赵长卿道,“以往念到‘闲来松间坐,看煮松上雪’的诗句,还不大明白其中境界。今儿我尝了郑姐姐的松针雪水烹的茶,方知其中滋味。”
苏先生笑,“你也算有口福了。”
赵长卿道,“去岁冬天下雪,咱们也收了雪埋在花根儿底下。先生,什么时候咱们也拿出来烹茶吧。”
苏先生笑,“雪水起码放三年再烹,味儿方醇冽。我料着今年的新茶就要到了,待新茶来了,不必用雪水,咱们去西山落英泉那里现取了泉水烹茶,也是极好的。”
赵长卿笑,“到时叫上郑姐姐,咱们一道,她也是极懂茶的。”
苏先生笑,“很是。”
赵长卿晚上便与苏先生一道用的晚饭,苏白对赵长卿道,“夏姐夫的同窗出事情了。”
赵长卿道,“哪个同窗?不会是冯公子吧?”冯殷一起住着,真有事赵长卿不会不知道。
苏白夹一筷子菜心,“不是,冯大哥好好儿的能有什么事。是先时跟夏姐夫一起来的那位姓刘的公子,听姐夫说,刘公子给逮进监察司去了。”
赵长卿先是一惊,方问,“刘公子能犯什么事?还是说与春闱相关?”
苏白神秘兮兮道,“先时只顾着复习文章也不知道这春闱其中关窍,原来还有‘关节字’的讲究,就是在固定的地方写上固定的字。这样与判卷的考官约定好,一见这样的卷子,考官必会录入其中,前程便是妥妥的了。”
“刘公子如何就能知道‘关节字’,他能有这样的路子?”赵长卿不大信,刘公子出身寻常,并未听说认识帝都里的大人物。
苏白道,“这就不知道了,现在说什么的都有,兴许刘公子是打别人处听来的也说不定。”
这倒是有可能,赵长卿陪苏先生用过饭便回了自己院里。
夏文笑,“今天去访郑姑娘这般高兴,晚上只让我一个吃饭,好没滋味。”
“我跟郑姐姐已经九年没见过了,往时只能通信,如今见着她,欢喜就不必说了。今天我还尝了她珍藏的松针雪水来烹茶,滋味神妙。回来想跟你说,偏你不在,就去了苏先生那儿。”赵长卿说着问道,“我听阿白说刘公子出事了,到底如何?”
夏文递了盏温水给她,叹口气,“不只是刘兄,光咱们蜀中的举人就抓了五六个,定是因春闱之事进去的。我这心里七上八下的,若是进了大理寺,还能去求一求二伯打点一二。去年监察司抓的人还没放出来呢,他们又进去了,纵使想探听些消息也不能了。”
赵长卿道,“春闱也无非就是作弊了,当初你们去贡院考试搜检,被查出挟带小抄的无非就是在外示枷,另外功名有碍,到底性命无忧。譬如刘公子他们,天大的事也脱不过作弊去。就是监察司严些,想来也不会伤害他们性命的。”
“要我说,他们现在方事发,可见是阅卷的大人与他们有关联,此事牵扯官场,刘公子他们不过是小鱼,不大相干的。”赵长卿劝慰夏文,“你也不要太过担心。”
“你说的有理。我担心的也不是刘兄的性命,自古艰难唯一死,到了死的地步,什么功名利禄都成空,也没什么好说的。”夏文微微黯然,“我与刘兄是同科举人,当初秋闱得中,荣耀故里,何等风光。不说别的,哪怕性命无碍,若真伤及功名,又是这类不雅的原由,要如何回乡呢。”
“倘无碍功名,便是虚惊一场。倘真的连累功名,也是因果哪。如不肃清科举,对像你们这样老老实实科举的人可公平?”赵长卿早过了悲天悯人的年纪,惋叹道,“当初大家一处住的好好的,刘公子要走时,你不是没拦过他。若那时他没走,安生的与你们一道念书,何至于此?”
夏文悄声道,“当初刘兄曾私下找我,把关节字给了我一份。”
赵长卿吓一跳,“你没用吧?”
夏文为刘公子的事如此感叹,不只是因他与刘公子是同科同乡,更由此而起。夏文低语道,“我哪里敢。我思量了好几日,想一想,还是算了。我是想着,若只是我用,不跟宁弟他们说,我这心里过意不去。但要是告诉他们,咱们这许多人都知道的,这也就不算机密了。以前我听王先生说过,春闱上的事,不发便不发,一旦发作,就是要命的事。我琢磨了好几宿,便谁都没提,我自己也不用。反正咱们年轻,考不中就回乡开药堂。谁料到如今真的事发,焉能不令人唏嘘。”
赵长卿立刻道,“若真查到你头上,你可得咬紧牙关,一个字都不能认。”
夏文道,“不会吧。我并没用。”
“你没用,可是你知道,知而不报,就是罪责。”赵长卿道,“这个时候,小心无大错。多少罪过都讲究株连,若刘公子在监察司说出曾把关节字告诉你的事来,真要查到你头上,反正谁都没证据,不认便无罪,认了就是过错。”
夏文道,“不如明天咱们也去烧烧香吧。”
赵长卿心里七上八下,道,“也好。”
两人去传闻中香火最灵的西山寺烧了柱高香,还舍了二十两香火银子,知客僧很是客气的请两人在西山寺吃了顿素斋,下晌方回。
静待几日,家宅平安,赵长卿晚上同夏文说起西山寺,道,“果然是名寺,咱们这香也烧得好,的确是极灵的。”
随着揭榜日近,夏文也渐渐的放了心。
其实夏文能平安无事,要谢的绝不是菩萨,刘公子也并非没将他供出来。监察司的手段,等闲铁汉也不见能熬得过,何况刘公子这等手不能提、肩不能抗的文弱书生。甭看往日间义愤填膺,慷慨激昂,真遇上监察司,能保住风骨的廖廖无几。
那些关节字的来龙去脉,自何而来,给过何人,凡被逮进监察司的皆供的一清二清。顺着这些人供出的名单,如夏文这等知道关节字未用的也有几人,便要再次查看文章,虽的确未用那些关节字,监察司也给记了一笔。只是林随如今的精神在主考官礼部尚书李修竹大人身上,一时没顾得上这些小鱼小虾。
林随坚称李尚书身为主考官,定不能对关节字一无所知,请旨把李尚书请到监察司来问话。李尚书身为正二品大员,内阁相辅,何况并没有确切证据证明李尚书同关节字之事相关,若这般被监察司带走,内阁脸面何在。彭相身为内阁之首,宁可自己去监察司,也不能叫李尚书进去。
彭相这般光棍,林随道,“彭相身为百官之首,出此春闱丑事,本就不能独善其身。若彭相愿意去我监察司走走,这是彭相有自知知明。”
“我去监察司倒是无妨,也看看林大人如何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彭相冷冷道,“举朝上下,谁有罪谁无罪,不是林大人红口白牙来定,是要从证据裁定。林大人张嘴就要定一部尚书之罪,好坏都由你一个人一张嘴而出,难道将朝廷视为你监察司的一言堂不成!”
林随似笑非笑,“岂敢岂敢,如今春闱出此丑事,李尚书身为主考官,问他几句也是应有之义,彭相何苦露出这般抱团儿的嘴脸。本官哪样不是摆出证据来说话,倒是彭相,张嘴就给本官定了个‘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倒不知是谁欲加之罪了。”
监察司便因此事与内阁对峙起来,打了不知多少遭嘴上官司。便是素来铁面无私、耿介清正的郑大人,面对内客与监察司的嘴仗,也闭口不言了。
郑大人不理监察司与内阁之间的官司,只是当林随将这些“可能知道关节字却未在文章里应用的举子”的事上禀时,郑大人说话了,郑大人正色道,“人非圣贤,且不说是否存在胡乱攀咬之可能。这些人即使真的知道,毕竟未用在文章之中,可见心底清明,秉性未坏,并非投机取巧之人。”
林随道,“倘真有人早先知晓‘关节字’之事,也该来监察司揭发检举才是。”
郑大人坦然道,“一个懵懂举子,即使偶然从谁那里听说‘关节字’之事,是真是假他们尚不得知,要如何检举揭发?何况当时事未发生,拿什么去检举揭发呢?人皆是凡人,凡人皆有凡心,他们没用这些‘关节字’,已可知人品。陛下素来爱惜才干,宽厚宏仁,臣以为除非事实俱在,余者不必多加追究。毕竟,一张干净的卷面就比任何说辞都有说服力了。”
昭文帝毕竟是昭文帝,爱惜了一辈子名声,到这把年纪能掀出春闱弊案,是决心要清吏治的。只是到底心软,不愿株连举子,何况郑伯岩言之有理,昭文帝道,“只要文中未出现关节字眼的,便不要多追究举子了。如郑卿所言,即使他知道,毕竟没有用在文章里。一面是十拿九稳的‘关节字’,一面是凭自己的真才实学,也难为他们了。”
林随向来只看昭文帝脸色做事,反正是些举人,他本身也并不在意,于是如夏文此等一干人就这样有惊无险的过了一关。所以,菩萨拜不拜的不要紧,当真要拜一拜公允直言的郑大人才是。
郑大人接着道,“年前那两百多名举人的事,林大人可审查清楚了。若案情已清,也该酌情放出来了吧。”
林随道,“近期在忙着审理春闱舞弊之事,郑大人放心吧,本官如今日夜不休,都是为这些举人们熬神。哎,只是有谁知本官的苦心呢?”
郑大人都给他噎个半死。
狗屁苦心!人家就骂了你几句,害人家误一科不算,看你小子还要息样睚眦必报才算完!
郑大人没在朝上和林随较劲,他其实另有打算,待下了朝,郑大人便追了林随过去,道,“林大人可有空,我有些话想跟林大人说。”郑伯岩本身是个眼里不容沙子的人,他虽与监察司有些过节,却素来对事不对人。在郑大人看来,监察司若能好生运作,不失为一利器。何况林随还年轻,郑大人想着,此人能将今科春闱之事肃清,也不算无才干本领了。只是怕他会走了歪路,故此,郑大人想找林大人谈一谈心。
谁晓得,年轻俊美的林大人半点不领郑大人好意,他淡淡道,“郑大人请讲。”
郑大人道,“咱们找个清静的地方说话。”也不管人家乐不乐意,拽着人家就要走。
林大人不得不提醒郑大人,“莫拉拉扯扯。”抽回手腕。
郑大人难得和颜悦色,“哈哈,你们年轻人就是活得细致,走走,我请林大人用早饭。”他鲜少请人用饭,却也明白饭桌上好说话的道理。
林大人天大的架子,道,“本官非山珍海味、珍馐玉馔不食。”言下之意,你这出了名的穷官,你请得起本官么。
郑大人哈哈一笑,不以为意,“有!都有!”又拽着人家林大人的手腕走了。
后头不清楚内情的官员都一个劲儿的纳闷,心说,郑石头这厮何时跟监察司这阎罗王扯上了交情,还有说有笑的哩!尼玛郑石头,你的气节哩,你的傲骨哩,你这手伸得也忒快了吧!咋不提前跟咱们说一声!
郑大人骑驴上朝,林大人坐的是监察司特制的乌木马车,林大人客气的问一句,“郑大人与本官坐车吧。”
郑大人素来不懂客套这些事,他本就打算着同林大人做些心灵上的沟通,当即道,“也好。”又跟赶车的交待了自己家的地址,便与林大人一道上了车。
郑大人赞道,“这车好生宽敞。”
林大人道,“过奖。”
郑大人接着说了一句,“有这些银子该省下来,多买几斗粮食也能支援了西北。”林大人立刻不再理会他半个字。郑大人呵呵笑,“林大人别放在心上,我天生直性子,有什么说什么的脾气。我自己过惯了清静日子,知道各人有各人的过法。我也有富裕的朋友,并不是自己吃咸菜就见不得别人吃肉的。只要来路正,天下百姓都能过上富庶日子,那才是大善。”
林大人道,“郑大人有事,不妨直说。”
郑大人寻常皆是直言,偏生此刻不肯直言了,呵呵笑道,“就是吃饭,没事没事。”
林大人一噎,心道,本官真是多余理会这老家伙!
监察司的车马队浩浩荡荡的到了郑家门口,正遇着已有两辆马车在外等着,赵长卿与郑妙颖带着丫环,一前一后的出门,正遇着监察司的人马过来,不禁都愣了一下,心下打鼓还以为是出什么事了呢。
好在二人皆十分沉得住气,及至监察司的人到了眼前,郑大人先自车中下来,接着林大人跟着下了车。郑妙颖笑施一礼,“爹爹今天回来的早些。”
赵长卿也见了礼。
郑大人笑着介绍,“这是监察司林大人。”又给林随介绍,一位是闺女,一位是侄女。
二人微身一礼,林大人的眼神只在她们身上轻轻一掠既过,颌首而已。郑大人笑问,“怎么这身打扮,你们这是要出门?”两人连带丫环都是做男人装束,郑大人只是嫉恶如仇了些,并不通情理之人,不然也不能允许女儿和离。而且,郑大人颇是后悔年轻时脑筋一热给闺女指腹为婚,如今格外对女儿偏爱些。
郑妙颖笑,“卿妹妹请我去西山烹茶,这就要走了。”
郑大人笑,“那就去吧,落英泉的水味儿还是晨间最好。”
两人先送了郑大人林大人进门,方一道上车,去与苏先生汇合。郑妙颖还是头一遭见到林随,道,“早先我就听人说监察司司长林大人极是俊美,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
赵长卿笑,“先生说林大人还是不及承恩侯宋侯爷年轻时。”
郑妙颖对宋家还是有些熟悉的,笑,“我以前也听祖母说过,宋叔叔年轻时在帝都被称玉人,他一出门,非但许多大胆的女娘要偷看他,便是许多年轻男子也会悄悄学他穿衣打扮。”
赵长卿听得直乐,郑妙颖道,“你记不记得,宋叔叔的长子还去过边城?”
赵长卿道,“我只听说过,并未见过宋公子。”
“你没见过也无妨,我初见宋家哥哥时,觉着他很有些英武,说俊美就有些言过其实,后来方知他相貌与宋叔叔并不像。”郑妙颖叹道,“说来,宋家两位公子离家远走,已经几年没音讯了。”
赵长卿不由好奇,“宋家乃皇后的娘家,侯府门第,怎么家中公子还会离家?”
郑妙颖叹,“这就不清楚了。谁知道呢,一家有一家的难处吧。”
“这也是。”赵长卿便不再提这些事,笑,“今天去吃的这一家,听说是帝都极有名的粥铺。”
郑妙颖笑,“又是先生介绍的铺子?”
赵长卿笑,“是啊,牛已经吹下了,想来是真正好吃。”苏先生对帝都颇多了解,只是有些正经的帝都风味儿,赵长卿这自幼在西北长大的实在吃不惯。
郑妙颖直笑,“你与苏先生是真正投缘。”这两人,说是师生,又似好友,更仿佛母女,着实令人欣羡。
赵长卿亦不讳言,“能遇着先生,是我此生幸事。”
两人说笑着便到了苏先生说的地方,生意实在好,苏先生早一步过来占位子,苏先生笑,“才排上位子,坐。”苏先生本就是洒脱之人,何况这铺子生意好,并无多少空余座位,便让丫环们一并坐了。
郑妙颖笑,“很久没这样出来吃过早点了。”
苏先生笑,“所以才叫你们另换了衣裳,这儿的东西也可买回去吃,只是到底没现吃的味儿好,正好去西山也顺道。”
大家便商量着吃什么,铺子里有蒸包子、煎馄饨、还有各式烧饼,外头还有炸油饼、炸麻花的摊子,当然名子叫粥铺,自然少不了各式粥品。赵长卿见别的桌上粥都是盛在小小的薄铫子里,再分至碗里品尝。
苏先生要的是甜浆粥,配一套螺丝烧饼。赵长卿不喜欢吃甜的,要的普通白粥,佐之以笋尖儿火腿豆腐等小菜。郑妙颖点的是红枣胡桃莲子粥,另外煎馄饨、松针包子也点了两笼,余者丫环愿意吃什么,都随她们点去。
一时粥点呈上,赵长卿见这粥上一层浅浅米油皮,搅开来,稠稠糊糊的,米粒却是粒粒分明,稻香味儿扑鼻,赵长卿不禁赞道,“真是好粥。这回的馆子好。”
苏先生笑,“上次的也好,是你这家伙没口福。”
郑妙颖眼睛落在蒸屉里的馄饨上头,笑道,“这煎馄饨竟是先煎后蒸的。”
“包好后入油锅慢火生炸,再上蒸屉猛火来蒸,这皮既软又韧,不同于寻常做法。”苏先生笑,“以前我教长卿做过,只是终不及这家味儿好。”
赵长卿自铫子里舀了一碗白粥,道,“我在成都府时见街头有一种煎包,与这种煎馄饨也仿佛。晨间街上小贩摆一口浅平底大圆锅,锅底刷上油,现包了包子放平底锅里,那口锅能放五十个小孩儿拳头大小的包子,包子放满既盖上锅盖,过得片刻锅里油沸冒泡时揭开锅盖,喷上些许汁水,当真是白雾蒸腾,香气弥漫,还得再盖上锅盖焖片刻,那包子便能好了。”
郑妙颖笑,“你说的这种包子做法,我在一本古籍中见有前人略略提到过,只是我在南边儿并未见人这样吃,不想在成都府竟是街头吃食。”
三人都是见多识广之人,说起吃食来便有些滔滔不绝的意思。
苏先生指着桌间的一碟松针包子道,“像这蒸包子的松针也是每日换过,方有这清香味道。有些店家也是用松针来蒸,只是松针时久不换,久而久之,油浸浸的黑眉黑眼,还敢说是松针包子,就贻笑大方了。”
松针包子极精巧,一口一个也不嫌大。郑妙颖尝了一个,笑,“里头没用调料粉,味儿也极好。”
苏先生道,“因那调味粉提鲜,如今不少店家为图省事都在调味儿时用那个,要我说,到底失了真味。”
说到调味粉,赵长卿笑,“要是为省事,或是厨艺有所不逮之时,用调味粉自然好,烧出的饭菜,虽不是一等一,却也坏不到哪儿去。只是,这一餐饭下了多少功夫,最是哄不了人的,一尝就能尝出来。要想真正练好厨艺,或是想成就金字招牌,自然不能总用调味粉提鲜。”
几人说笑着用过早点,结了银子便往西山烹茶去也!
******
女人们的逍遥暂可不提,林随林大人如今已是悔青了肠子:也不知怎么就鬼使神差的给郑伯岩拉到家里吃早饭,他八辈子没吃过早饭哪!
郑大人说是山珍海味,也不是诳骗林大人,桌上一碟子酱山菜算是山珍,一碟子炸小鱼干便是海味了,余者一罐白粥。因不知有客,郑太太也没多准备,便现成切了一碟子酱肉,自后头菜园里掐一把水葱,拿两个鸡蛋摊了个葱花蛋饼,蛋饼摊得薄薄的,切成寸把宽的蛋饼丝,衬着春葱的鲜嫩,也格外可爱。
郑大人笑,“林大人莫客气,都是些家常饭食。”
饭食如何,林大人还不至于挑剔,只是郑大人这叫一个啰嗦,林大人一口饭没吃,就听郑大人认真恳切的对他的监察司提起意见来。林大人烦得两耳冒油,沉着脸不说话,郑大人偏生不是个会看人脸色的,一径絮叨个没完。他自为官就是做御史起,就是因他御史做得出色,如今熬成天下御史的头儿,再加上天生忧国忧民的性子,那一顿啰嗦就甭提了。
林大人盯着郑大人口沫横飞的嘴巴,脑袋里已经想了上百种把郑大人弄哑巴的法子。只是,这种想头,也只是想想罢了。陛下对这姓郑的颇是爱惜,林大人一时半刻还动不得左都御史。不过,林大人也不是干坐着凭他啰嗦的性子,他听得不耐烦时直接一按食案,冷冷起身,一言不发便往外走去。郑大人追过去,挽住他手腕,灵光无比道,“林大人,回来吃饭吧,你不喜欢听,我以后再说。我也是好意,对不对?”
林大人抽出手,再不上姓郑的鬼当,断然离去。
林大人此苦,寻常人不能理解,却有一人感同身受——昭文帝。
郑大人说不通林大人,他便把自己对监察司的意见去跟君上倾诉,他素来坦荡,“别人如何议论监察司,臣心里自有一杆秤,这次春闱弊案,监察司出力不浅。只是林大人实在不大和气,臣原想好意与他提个醒,谁晓得他一言不发就转身离去。臣心里这些话,也只能跟陛下说一说了。”郑大人便长篇大论起来。
昭文帝也有些受不了他,道,“郑爱卿先别说这个,此次春闱弊案,也给朕提了个醒。李尚书上了致仕的折子,瑞和郡主找皇后哭诉李尚书冤枉,朕实在头疼。”李尚书的老婆是蜀王的女儿瑞和郡主。
郑大人道,“春闱之事,李尚书身为主考官,即使他不知舞弊之事,但,无能至此,怎能没有一点责任。郡主身份虽高贵,一介妇人,岂可干预朝政?陛下明鉴,该允公处置才能令百官心服啊。”
昭文帝转移了话题,略说了两件朝政便打发了郑大人下去。
郑大人出了启元殿方想起,自己对监察司的看法还没有与陛下陈述完,奈何已经出来,不好再回去,只得另寻时间面陈陛下了。
昭文帝回了凤仪宫,与宋皇后抱怨,“这个郑伯岩,越发啰嗦了。”
宋皇后笑,“宋大人身为左都御史,尽其所职而已。”
昭文帝笑,“你倒是不厌他。”宋皇后上位之路颇为离奇,清流意见多多,郑大人如今提起昭文帝册立宋皇后为中宫之事都是满肚子意见。而且,郑大人初为左都御史时便坦诚的表诉过自己的这番意见,并不因自己与宋侯爷是好友便闭口不言。
宋皇后自宫人手中接过茶奉予昭文帝,接了昭文帝的话继续道,“虽不讨厌,也说不上喜欢。只是,做臣子的尽忠尽职便够了,只要他们老实干活,喜恶皆可暂放一旁。”
昭文帝慢呷一口明前龙井,温声道,“还有个好消息没告诉你,国舅有消息了。”
国舅?
宋皇后一时没反应过来,她怔忡片刻方明白了昭文帝的话中意,眼眶微红,泪光一闪而过,良久方问,“大哥是去了哪儿?可还平安?”
作者有话要说: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