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章 圣但尼(12)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弃宇宙、夜的命名术、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
小说旗 www.xs7.info,最快更新我乃路易十四最新章节!
皮埃尔.高乃依对布鲁塞尔攻防战的一些记述:
在数百年后,人们对于法国的太阳王,路易十四的首次御驾亲征——法兰西对佛兰德尔一战始终保持着许多对细节上的疑问,当然,这场战役,在当时看来也只是欧罗巴诸国长达千年来,彼此攻伐,彼此争斗中的一段乐章,即便这段乐章开启了太阳王乃至整个法兰西长达三百年的辉煌,并且将余泽照耀到可见的一千年之内——并且有着诸多经典无比的旋律。
譬如说,如卢瓦斯侯爵所创建的补给与后勤制度——之前的法国军队,依然固守着“军队的统帅,应善于利用其所入侵的国家的一切资源,以保障其军事行动。”这条森严的法则,当然,在以往的战争中,士兵们若是能够从敌人那里获得补给,对军队的机动性和对敌人士气的打击,都是最好的,毕竟士兵们无需担心辎重,只需要提起两条腿痛痛快快地奔跑。
但这样的补给方式,通常更适用于雇佣军,而不是正规的常备军。因为,不管怎么说,当士兵必须将寻找食物和其他给养放在任务行列中的时候,它们的排序无疑是最高的,而且一旦放纵士兵劫掠,那么所谓军规与军法也就成了空中楼阁,在佛兰德尔的战役中,卢瓦斯遵照国王的旨意,做到了军队开拔到哪里,巨大的仓库与运送辎重的车队就能够出现在那里——士兵们从不缺少帐篷、御寒的毯子,干净的水和面包,他们由此意志坚定,精力充沛,虽然辗转多地开战,但从未出现过大量逃离和哗变的情况,这在当时,是非常少见的。
甚至有人说,是卢瓦斯侯爵开创了军队的后勤保障体系——路线,仓库与市场,军需官与监督,还有随军商人等等,但也有人反驳说,这些早在十字军后就已产生,不过谁也而不能否认,在佛兰德尔战役中,卢瓦斯侯爵的后勤保障确实做得无可挑剔,毕竟这场战役法国动用了超过了五万人的军队,并且就国王一路,就有三万余人,其中还有好几次围城战,谁都知道,补给的问题,是人数约多越难处理,而静止的军队又要比运动的军队更难处理,但这些难题最终都还是被卢瓦斯侯爵一一解决了。
也不怪他一回到巴黎,就成为了国王亲自任命的陆军大臣,成功地接过了他父亲的位置,而宫廷中几乎没有能够反对这一任命的人。
还有的就是,在这场战争中,终于得以崭露头角的塞巴斯蒂安.沃邦,在战端开启的时候,他还是上尉,战争结束的时候,他就成为了将军——他在这场战役中首先使用了三壕沟战术与臼炮跳弹战术,并且取得了相当可观的战果,有趣的是,里尔和布鲁塞尔都可以说是蒂雷纳子爵与沃邦的功勋,他们的胜利昭示着敌人的失败,而在战争结束后,留在了佛兰德尔,为法国的新省,新城市加固城墙与堡垒的也是沃邦,在这之后的几百年,我们还是能够看到沃邦在佛兰德尔地区留下的“星辰”与“花朵”,尤其是里尔的五星形状的棱堡防御体系,而布鲁塞尔有着六朵“花叶”伸出的双层城墙。
另外还有值得一提的是,现在军队中出现的一群波西米亚女人,历来想要赚皮肉钱的女人跟着军队走不算是什么稀奇事儿,之前也不是没有过更多的女人浩浩荡荡地跟随在大军后面,波西米亚人又是一个着名的跨境民族,他们崇尚自由,不受拘束,又是异教徒,车队中的女性也时常会与人春风一度,换钱,或是一时兴起,但这些波西米亚女人,却最终成为了战地护士的雏形——在这之前也有女人照顾受伤的士兵,一般来说都是为了钱,或是短暂的好感,但不成系统,但在佛兰德尔战役中,虽然法国军队的损失并不是很严重,但令人啧啧称奇的是军队中伤员们的生还率,高达百分之七十以上,这点实在是令人吃惊,那时候的伤员死亡率非常之高,甚至于,在战争的过程中,军官就要不断地征兵来保证军力不至于太过缺乏。
据后人考据,大约有一千名波西米亚女人加入了护理与治疗的队伍,虽然波西米亚人迄今为止都声称,当时这些女人都是受国王雇佣的,但大部分人都认为他们是在胡乱吹嘘,不过国际护士会却奇妙地愿意承认这种说法。这些波西米亚人为何会出现在凡尔赛人们暂时不得而知,但她们的工作——正式而又清白的,确实扭转了一部分人的看法,在当时,未婚少女的贞洁是极其重要的,所以不会有人愿意将自己的姐妹和女儿送入军营,从佛兰德尔战役之后,那些受了护理人员恩惠的士兵们就成为了她们最坚定的支持者,后来,他们的亲眷朋友,也有在他们的劝说和证明下,进入护理学校学习,最后成为战地护士的。
起初只有战场上才有女性护士,后来渐渐地,护士的白头巾和白围裙(在佛兰德尔战役中,国王赐予护理人员的服饰)也出现在了各个疗养院和诊所里——比起医生通常的助手——那些粗鲁的屠夫与理发工匠,人们当然更愿意看到年轻温柔的姑娘们。
诸如此类的地方还很多——甚至还有一些令人发笑又惊讶的地方,像是最终成为惯例的“国王观战团,”沃邦元帅在自己的回忆录里坚称这是受了蒂雷纳子爵在敦刻尔克之战中的启发和影响,而蒂雷纳子爵则在自己的回忆录里坚称这是沃邦元帅的自我行为,一种拙劣的恭维方式,与他毫无干系,但不管他们怎么相互指责和推诿——之后的每一场大战,路易十四国王也的的确确地会出现在战场上,带着望远镜,坐在华美的帐篷里,像是观看一场隆重的戏剧那样观看整场战役。
在如今的人们看来,这是一种愚昧而又可笑的行为——因为流血牺牲都只有士兵和军官,但在当时,国王的御驾亲临反而是对士兵和军官们的最大鼓舞,其他不论,路易十四在战场上的每一次观战最后带来的都是胜利没错。
这或许也是一个令人迷惑不解的问题,但和其他疑点比起来,这又算不得什么了——一些学者甚至认为,由当时的人们所撰写的记录和文书,可能经过了大量的删改和修饰,并不能作为史实来看,只能作为佐证和文学作品欣赏。
其中最有名的,莫过于皮埃尔.高乃依所撰写的“佛兰德尔战役”一书,他在里面这样写道,“当太阳王的光辉照耀到城墙的时候,里面的西班牙人就如同黑夜中的鸮鸟那样发出哀鸣……将军尚未踏入战壕,城市就悬挂出白色的旗帜,祈求一次谈判的机会……每一座城市在军队到来之前,就在搜集女人的镯子和男人的餐叉来铸造巨大的银钥匙,作为投降的凭证……国王进入夏勒罗瓦就像是进入巴黎……法国的军营之中,每晚都要举行庆祝胜利的宴会,就算是最寻常的士兵,也能喝到咖啡、葡萄酒和肉汤……帐篷绵延数百里,覆盖了整座平原……城墙外,佛兰德尔的愚人们焚毁了牡蛎般密集的屋舍,期望以此拖延国王前进的脚步,但他们的城市还未及七日就彻底地沦陷了,数之不尽的妇孺哭泣着离开了她们的家园……”
若是说这些还能会被人们取信,那么,在间隔了四个世纪后,才被人们发现的另一份手稿中描述的事情,就只能说是这位剧作家的古怪臆想了,因为他不但描绘了他随军进入布鲁塞尔后发生的一系列奇怪的事情,还写了狼人、吸血鬼和巫师——这些被当时的人坚信存在,而现在我们都知道,这些只在幻想与梦魇中存在的怪物。
——
这份手稿最后在拍卖会上卖了一个好价钱,以及也有人就此拍摄电影的事儿,十七世纪的人们当然是不知道的,皮埃尔.高乃依出生于1606年,他在二十三岁的时候就写了第一部戏剧作品《梅丽特》,之后又创作了一出名为《梅德》的好戏,虽然如此,编写戏剧并不是一个出身优越的子弟应该从事的职业,他的祖父是诺曼底议会的掌玺参事,父亲为鲁昂子爵管理水泽森林,他们为他安排好了之后的道路——就是成为一名律师,同时为鲁昂的水泽森林事务部门与法国海军驻鲁昂部门服务——令这两位始料未及的是,皮埃尔.高乃依最终为当权者——那时候还是黎塞留主教欣赏还是因为他在戏剧方面的才华,他曾经是黎塞留主教麾下的五人创作小组中的一员。
只是他被黎塞留欣赏的是他在戏剧方面的天赋,被黎塞留主教厌弃的还是他的天赋——在三十岁的时候,高乃依大胆地撰写了一部大戏《熙德》,熙德是一个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物,他曾被国王流放,又因为在战场上立下功勋而被召回,最终成为护国公与巴伦西亚的统治者,但要详细地描绘这个人物,继续遵循当时的三一律是不可能的,于是这出戏剧在大受欢迎的同时,招致了刻板而又固执的黎塞留主教的反感,他不但明显地表示了自己的不快,还授意其他学者与剧作家对这出戏剧予以抨击和谴责,同时他也向高乃依施加了莫大的压力、
不,应该说,以当时的黎塞留主教的身份和权力,高乃依还没有那个资格成为他的敌人——高乃依很快就屈服了,毕竟他还是父亲的儿子,也是儿子的父亲,他不但向主教先生悔过,还连续撰写了三出严守“三一律”的戏剧,《西拿》、《贺拉斯》、《波利耶克特》,这三部戏剧虽然出色,但都是为了迎合黎塞留主教的喜好而写的,宽容的君主,大义的公民,虔诚的教徒……最后他又写了一部《庞贝之死》,描写了埃及艳后克里奥帕特拉与她的弟弟托勒密争权夺利之事。
这几出戏剧,在路易尚未亲政的时候都看过,不得不说,即便是为了迎合黎塞留主教而创作的三出三一律戏剧,也已经显露出了高乃依在戏剧创作上无可抵御的光辉,而52年就回到了鲁昂的高乃依再次进入国王的视线,还是因为马扎然主教在临终的时候,指定高乃依做了他的律师,好将自己的遗产留给自己最心爱的孩子——也就是国王路易十四,在马扎然主教离世之后,高乃依原本想要离开巴黎,回到鲁昂,但国王看了他的资料和他的作品之后,就决定留下这个人。
虽然高乃依在《庞贝之死》之后,创作的戏剧只讲究情节上的曲折离奇,而忽视了人物的塑造,但路易可以看出,这更多的是一种隐晦的反抗,以及被压迫后扭曲的发泄——国王在佛兰德尔之战后,就要开始着手国内的思想与教育事宜,而对于现在大多数连自己的名字也未必认识的民众来说,要奠定国王在他们心中至高无上的位置,戏剧可能是最好的方式之一,别忘了,就算是集市上的那些服饰粗糙,演技拙劣的小戏,人们也是趋之若鹜,更别说是如高乃依这样的人物创作出来的作品了。
为了让高乃依尽快回到过去的风格,抛弃以往的糟粕,路易十四经过考量,又询问了高乃依本人——只要是因为高乃依今年已经六十多岁了,允许他此次随军,希望一场真正的战争能够让这位天赋卓绝的剧作家被锤炼出更宽广的心胸与更敏锐的眼光,至于三一律,国王对此是不屑一顾的——三一律是十七世纪古典主义悲剧所必须遵循的法则,简单点来说,就是只能有一个故事线索(不能多线并进),发生的时间不能超过一天,必须只有一个地点(不能转换场景)。
它并不是没有优点,这样的戏剧节奏紧凑,内容充实,但问题是,要在这么短的时间,固定的地点和单调的线索之中呈现出一个人的多面化是不可能的,所以在三一律戏剧中,充斥着大量的类型化人物,黑即是黑,白即是白,几乎只要一个开头,观众就能猜到结尾,所以这些戏剧都主要集中在真实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上,这样至少剧作家不必耗费心力去让观众们在那么短的时间里了解这个人物,事件甚至整个过程,所以三一律戏剧到了后来,就必须以演员的服装,道具和其中插演的滑稽戏取胜了……这对国王想要的宣传是相当不利的,路易简直难以想象,每当自己出场,就要有个小丑穿得花花绿绿地翻着跟头跑出了吹喇叭,打鼓什么的。
有了国王的支持,有七年没有创作过任何作品的高乃依顿时焕发出了第二个青春,他不但坚决要求随军,还在一路上记录下了足够十本圣经厚度的内容,这些内容一部分被他用在了后面的创作里,另外一部分被审查后销毁,至于人们现在发现的,很有可能是高乃依在晚年回到鲁昂后,凭借着记忆写下的内容,不得不说,之前的人们找到的,高乃依对佛兰德尔的记录,虽然充满了对国王的溢美之词,但其中还是有一些可考证的详实资料的,但最新发现的这个……研究人员甚至都要怀疑它是一本伪作,赝品。
皮埃尔.高乃依对布鲁塞尔攻防战的一些记述:
在数百年后,人们对于法国的太阳王,路易十四的首次御驾亲征——法兰西对佛兰德尔一战始终保持着许多对细节上的疑问,当然,这场战役,在当时看来也只是欧罗巴诸国长达千年来,彼此攻伐,彼此争斗中的一段乐章,即便这段乐章开启了太阳王乃至整个法兰西长达三百年的辉煌,并且将余泽照耀到可见的一千年之内——并且有着诸多经典无比的旋律。
譬如说,如卢瓦斯侯爵所创建的补给与后勤制度——之前的法国军队,依然固守着“军队的统帅,应善于利用其所入侵的国家的一切资源,以保障其军事行动。”这条森严的法则,当然,在以往的战争中,士兵们若是能够从敌人那里获得补给,对军队的机动性和对敌人士气的打击,都是最好的,毕竟士兵们无需担心辎重,只需要提起两条腿痛痛快快地奔跑。
但这样的补给方式,通常更适用于雇佣军,而不是正规的常备军。因为,不管怎么说,当士兵必须将寻找食物和其他给养放在任务行列中的时候,它们的排序无疑是最高的,而且一旦放纵士兵劫掠,那么所谓军规与军法也就成了空中楼阁,在佛兰德尔的战役中,卢瓦斯遵照国王的旨意,做到了军队开拔到哪里,巨大的仓库与运送辎重的车队就能够出现在那里——士兵们从不缺少帐篷、御寒的毯子,干净的水和面包,他们由此意志坚定,精力充沛,虽然辗转多地开战,但从未出现过大量逃离和哗变的情况,这在当时,是非常少见的。
甚至有人说,是卢瓦斯侯爵开创了军队的后勤保障体系——路线,仓库与市场,军需官与监督,还有随军商人等等,但也有人反驳说,这些早在十字军后就已产生,不过谁也而不能否认,在佛兰德尔战役中,卢瓦斯侯爵的后勤保障确实做得无可挑剔,毕竟这场战役法国动用了超过了五万人的军队,并且就国王一路,就有三万余人,其中还有好几次围城战,谁都知道,补给的问题,是人数约多越难处理,而静止的军队又要比运动的军队更难处理,但这些难题最终都还是被卢瓦斯侯爵一一解决了。
也不怪他一回到巴黎,就成为了国王亲自任命的陆军大臣,成功地接过了他父亲的位置,而宫廷中几乎没有能够反对这一任命的人。
还有的就是,在这场战争中,终于得以崭露头角的塞巴斯蒂安.沃邦,在战端开启的时候,他还是上尉,战争结束的时候,他就成为了将军——他在这场战役中首先使用了三壕沟战术与臼炮跳弹战术,并且取得了相当可观的战果,有趣的是,里尔和布鲁塞尔都可以说是蒂雷纳子爵与沃邦的功勋,他们的胜利昭示着敌人的失败,而在战争结束后,留在了佛兰德尔,为法国的新省,新城市加固城墙与堡垒的也是沃邦,在这之后的几百年,我们还是能够看到沃邦在佛兰德尔地区留下的“星辰”与“花朵”,尤其是里尔的五星形状的棱堡防御体系,而布鲁塞尔有着六朵“花叶”伸出的双层城墙。
另外还有值得一提的是,现在军队中出现的一群波西米亚女人,历来想要赚皮肉钱的女人跟着军队走不算是什么稀奇事儿,之前也不是没有过更多的女人浩浩荡荡地跟随在大军后面,波西米亚人又是一个着名的跨境民族,他们崇尚自由,不受拘束,又是异教徒,车队中的女性也时常会与人春风一度,换钱,或是一时兴起,但这些波西米亚女人,却最终成为了战地护士的雏形——在这之前也有女人照顾受伤的士兵,一般来说都是为了钱,或是短暂的好感,但不成系统,但在佛兰德尔战役中,虽然法国军队的损失并不是很严重,但令人啧啧称奇的是军队中伤员们的生还率,高达百分之七十以上,这点实在是令人吃惊,那时候的伤员死亡率非常之高,甚至于,在战争的过程中,军官就要不断地征兵来保证军力不至于太过缺乏。
据后人考据,大约有一千名波西米亚女人加入了护理与治疗的队伍,虽然波西米亚人迄今为止都声称,当时这些女人都是受国王雇佣的,但大部分人都认为他们是在胡乱吹嘘,不过国际护士会却奇妙地愿意承认这种说法。这些波西米亚人为何会出现在凡尔赛人们暂时不得而知,但她们的工作——正式而又清白的,确实扭转了一部分人的看法,在当时,未婚少女的贞洁是极其重要的,所以不会有人愿意将自己的姐妹和女儿送入军营,从佛兰德尔战役之后,那些受了护理人员恩惠的士兵们就成为了她们最坚定的支持者,后来,他们的亲眷朋友,也有在他们的劝说和证明下,进入护理学校学习,最后成为战地护士的。
起初只有战场上才有女性护士,后来渐渐地,护士的白头巾和白围裙(在佛兰德尔战役中,国王赐予护理人员的服饰)也出现在了各个疗养院和诊所里——比起医生通常的助手——那些粗鲁的屠夫与理发工匠,人们当然更愿意看到年轻温柔的姑娘们。
诸如此类的地方还很多——甚至还有一些令人发笑又惊讶的地方,像是最终成为惯例的“国王观战团,”沃邦元帅在自己的回忆录里坚称这是受了蒂雷纳子爵在敦刻尔克之战中的启发和影响,而蒂雷纳子爵则在自己的回忆录里坚称这是沃邦元帅的自我行为,一种拙劣的恭维方式,与他毫无干系,但不管他们怎么相互指责和推诿——之后的每一场大战,路易十四国王也的的确确地会出现在战场上,带着望远镜,坐在华美的帐篷里,像是观看一场隆重的戏剧那样观看整场战役。
在如今的人们看来,这是一种愚昧而又可笑的行为——因为流血牺牲都只有士兵和军官,但在当时,国王的御驾亲临反而是对士兵和军官们的最大鼓舞,其他不论,路易十四在战场上的每一次观战最后带来的都是胜利没错。
这或许也是一个令人迷惑不解的问题,但和其他疑点比起来,这又算不得什么了——一些学者甚至认为,由当时的人们所撰写的记录和文书,可能经过了大量的删改和修饰,并不能作为史实来看,只能作为佐证和文学作品欣赏。
其中最有名的,莫过于皮埃尔.高乃依所撰写的“佛兰德尔战役”一书,他在里面这样写道,“当太阳王的光辉照耀到城墙的时候,里面的西班牙人就如同黑夜中的鸮鸟那样发出哀鸣……将军尚未踏入战壕,城市就悬挂出白色的旗帜,祈求一次谈判的机会……每一座城市在军队到来之前,就在搜集女人的镯子和男人的餐叉来铸造巨大的银钥匙,作为投降的凭证……国王进入夏勒罗瓦就像是进入巴黎……法国的军营之中,每晚都要举行庆祝胜利的宴会,就算是最寻常的士兵,也能喝到咖啡、葡萄酒和肉汤……帐篷绵延数百里,覆盖了整座平原……城墙外,佛兰德尔的愚人们焚毁了牡蛎般密集的屋舍,期望以此拖延国王前进的脚步,但他们的城市还未及七日就彻底地沦陷了,数之不尽的妇孺哭泣着离开了她们的家园……”
若是说这些还能会被人们取信,那么,在间隔了四个世纪后,才被人们发现的另一份手稿中描述的事情,就只能说是这位剧作家的古怪臆想了,因为他不但描绘了他随军进入布鲁塞尔后发生的一系列奇怪的事情,还写了狼人、吸血鬼和巫师——这些被当时的人坚信存在,而现在我们都知道,这些只在幻想与梦魇中存在的怪物。
——
这份手稿最后在拍卖会上卖了一个好价钱,以及也有人就此拍摄电影的事儿,十七世纪的人们当然是不知道的,皮埃尔.高乃依出生于1606年,他在二十三岁的时候就写了第一部戏剧作品《梅丽特》,之后又创作了一出名为《梅德》的好戏,虽然如此,编写戏剧并不是一个出身优越的子弟应该从事的职业,他的祖父是诺曼底议会的掌玺参事,父亲为鲁昂子爵管理水泽森林,他们为他安排好了之后的道路——就是成为一名律师,同时为鲁昂的水泽森林事务部门与法国海军驻鲁昂部门服务——令这两位始料未及的是,皮埃尔.高乃依最终为当权者——那时候还是黎塞留主教欣赏还是因为他在戏剧方面的才华,他曾经是黎塞留主教麾下的五人创作小组中的一员。
只是他被黎塞留欣赏的是他在戏剧方面的天赋,被黎塞留主教厌弃的还是他的天赋——在三十岁的时候,高乃依大胆地撰写了一部大戏《熙德》,熙德是一个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物,他曾被国王流放,又因为在战场上立下功勋而被召回,最终成为护国公与巴伦西亚的统治者,但要详细地描绘这个人物,继续遵循当时的三一律是不可能的,于是这出戏剧在大受欢迎的同时,招致了刻板而又固执的黎塞留主教的反感,他不但明显地表示了自己的不快,还授意其他学者与剧作家对这出戏剧予以抨击和谴责,同时他也向高乃依施加了莫大的压力、
不,应该说,以当时的黎塞留主教的身份和权力,高乃依还没有那个资格成为他的敌人——高乃依很快就屈服了,毕竟他还是父亲的儿子,也是儿子的父亲,他不但向主教先生悔过,还连续撰写了三出严守“三一律”的戏剧,《西拿》、《贺拉斯》、《波利耶克特》,这三部戏剧虽然出色,但都是为了迎合黎塞留主教的喜好而写的,宽容的君主,大义的公民,虔诚的教徒……最后他又写了一部《庞贝之死》,描写了埃及艳后克里奥帕特拉与她的弟弟托勒密争权夺利之事。
这几出戏剧,在路易尚未亲政的时候都看过,不得不说,即便是为了迎合黎塞留主教而创作的三出三一律戏剧,也已经显露出了高乃依在戏剧创作上无可抵御的光辉,而52年就回到了鲁昂的高乃依再次进入国王的视线,还是因为马扎然主教在临终的时候,指定高乃依做了他的律师,好将自己的遗产留给自己最心爱的孩子——也就是国王路易十四,在马扎然主教离世之后,高乃依原本想要离开巴黎,回到鲁昂,但国王看了他的资料和他的作品之后,就决定留下这个人。
虽然高乃依在《庞贝之死》之后,创作的戏剧只讲究情节上的曲折离奇,而忽视了人物的塑造,但路易可以看出,这更多的是一种隐晦的反抗,以及被压迫后扭曲的发泄——国王在佛兰德尔之战后,就要开始着手国内的思想与教育事宜,而对于现在大多数连自己的名字也未必认识的民众来说,要奠定国王在他们心中至高无上的位置,戏剧可能是最好的方式之一,别忘了,就算是集市上的那些服饰粗糙,演技拙劣的小戏,人们也是趋之若鹜,更别说是如高乃依这样的人物创作出来的作品了。
为了让高乃依尽快回到过去的风格,抛弃以往的糟粕,路易十四经过考量,又询问了高乃依本人——只要是因为高乃依今年已经六十多岁了,允许他此次随军,希望一场真正的战争能够让这位天赋卓绝的剧作家被锤炼出更宽广的心胸与更敏锐的眼光,至于三一律,国王对此是不屑一顾的——三一律是十七世纪古典主义悲剧所必须遵循的法则,简单点来说,就是只能有一个故事线索(不能多线并进),发生的时间不能超过一天,必须只有一个地点(不能转换场景)。
它并不是没有优点,这样的戏剧节奏紧凑,内容充实,但问题是,要在这么短的时间,固定的地点和单调的线索之中呈现出一个人的多面化是不可能的,所以在三一律戏剧中,充斥着大量的类型化人物,黑即是黑,白即是白,几乎只要一个开头,观众就能猜到结尾,所以这些戏剧都主要集中在真实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上,这样至少剧作家不必耗费心力去让观众们在那么短的时间里了解这个人物,事件甚至整个过程,所以三一律戏剧到了后来,就必须以演员的服装,道具和其中插演的滑稽戏取胜了……这对国王想要的宣传是相当不利的,路易简直难以想象,每当自己出场,就要有个小丑穿得花花绿绿地翻着跟头跑出了吹喇叭,打鼓什么的。
有了国王的支持,有七年没有创作过任何作品的高乃依顿时焕发出了第二个青春,他不但坚决要求随军,还在一路上记录下了足够十本圣经厚度的内容,这些内容一部分被他用在了后面的创作里,另外一部分被审查后销毁,至于人们现在发现的,很有可能是高乃依在晚年回到鲁昂后,凭借着记忆写下的内容,不得不说,之前的人们找到的,高乃依对佛兰德尔的记录,虽然充满了对国王的溢美之词,但其中还是有一些可考证的详实资料的,但最新发现的这个……研究人员甚至都要怀疑它是一本伪作,赝品。